第一百三十四章·火中取栗

“有使者来了。”赵匡胤说的话忽然变得简短。

赵普心中闪过了几个念头,以赵匡胤的性格,这其中绝对存在什么不为人知的问题。

“敢问陛下,使者来自何方?”

“是沛城的使者,名为敬翔。”

赵普一下子就明白了事情的麻烦之处。某种意义上讲,正是梁国的首先发难,揭开了诸国攻伐的帷幕。然而亲手解开了这层帷幕的梁国,也经受了不小的打击。

泰山一战,梁国损兵折将:王彦章战死;氏叔琮背叛;杨师厚被俘虏,刘知俊不知所踪。原本也可勉强称得上兵多将广的梁国瞬间崩盘,只剩下葛从周一人苦苦支撑。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虽然梁国不像吴越、前赵那样已经消失在这片崭新的中原之中,但是其的灭亡也可以说是早晚会发生的事情——当然,这是指他们什么都不做的前提。

然而对于继承了五代,自身也算是在那个时代摸爬滚打出的赵匡胤而言,朱温是什么人他会不清楚?或许在顺境的时候此人会放纵自我,搞出一些让人难以评价的残暴行为。但是在面对眼前这种不折不扣的逆境之时,此人却会表现得比谁都精明,哪怕只有一线生机都绝对不会放弃。而此时此刻,朱温派遣最信任的谋士敬翔来到自己这边,那便说明,在他看来,他已经找到了那一线生机。

而恰好,大宋也知道朱温的那“一线生机”指的究竟是什么——无非就是托身大宋麾下,休养生息,借大宋之名威慑各路野心家,伺机招兵买马,以图再战。

不得不说,朱温的这个做法确实是当前状况下他的唯一出路:沛城虽然人口不多,但却位于中原腹地,无论是大宋的南下还是淮南司马晋的北上,抑或是田齐的西进,都离不开这里。三方谁都不会允许其它人占据此处,但是在彼此没有准备好之前,谁也并不想马上就攻取这里。

《孙子》有云:“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从战术上看,沛城属于“我可以往,彼可以来”的“通地”,但是在战略上反而属于“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的“支地”。一旦大宋占领了沛城,彭城的田齐与地处淮南的司马晋便会立刻陷入警备状态,双方联手对抗大宋也并非没有可能,而在解决河北的问题之前,大宋并不想再开一条战线。因此朱温的存在是必要的。

但是存在的必要性不代表他会一直存在。因此朱温需要找一个强大的势力来庇护自己,这三家之中,朱温总要选择一个作为靠山。那么选择大宋就更加合理了:这三个势力中,大宋最强。而大宋也确实需要朱温的归附。

但是反过来讲,这件事情的风险同样不小,除了之前提到了,一旦被发现就可能遭受田齐和司马晋的夹攻以外,还有一个问题是大宋不得不慎重考虑的。

大唐

大唐和朱温的恩怨众所周知,虽然直至现在,唐都没对沛城有任何动作,但是宋绝对不相信唐会放着朱温不管。曹操的结局已经明晃晃地摆在了众人眼前,而朱温对大唐的所作所为,远比曹操对大汉所做的要过分的多,接纳了朱温,就意味着与大唐不死不休。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