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分兵疑兵

殿内,刘宋君臣间的商议还在继续。只有一件事与之前不同:不再是檀道济的个人解释,而是由在座的武将们轮流起身,接过檀道济递上来的奏表,念出上面的内容。只有提出问题的时候,檀道济才会开口进行解释。虽然依旧需要述说明细,但是与之前相比对嗓子的压力自然是小了许多。

“明军的船只与军械,都要比现在的我军强很多,从杨吴那里得到的水军技术,并不足以弥补敌我双方之间在这方面的差距。这是处于未来时代的明军在天时上的优势;而对应着水军发展的,则是同样在不断进步的水军技战术。之前臣与明军作战,只是初步的摸清了对方船只的用途,以及可能存在着的一些配合,靠臣手中的兵力,还不能完全掌握对方水军配合船只所使用的战术。这是明军在人和上存在的优势。天时人和俱不在我,便盲目地与敌军进行水战,智者不为。”

这便是檀道济给出的第一个建议。而这个建议也得到了在座众多文武的支持。并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水军不能出战,但是侦察的快船依旧要按时派遣,以明军水军之利,纵使分兵两路,奇袭陆口也并非不能做到,而陆口若失,我军任何计划就再也没有执行的可能。因而需派遣使者通知驻守在陆口的临川郡王,警惕明军突袭。”

此亦老成持重之言,同样没有引起过多的讨论便得到了一致通过。但是接下来的几个话题,就不像之前一样得到了全员的赞同。殿内的文武各抒己见,原本寂静的大殿里一时间变得无比热闹。不过往往而言,对某个话题的意见一般而言就是支持和反对两种观点,这样的话吵着吵着其实就很容易分出高下:支持哪一观点的人多,基本就会按照这个观点来行动。

不过有些话题只靠吵是分不出高下的:有些话题,支持和反对的人数都相差仿佛,还有些话题可选的路不止两条,甚至可能存在第三、第四种解决方案,导致人数直接分散开来。而这种时候,往往就是刘裕亲自出面,一锤定音。这样一来,就算檀道济本人最后很少亲自开口,他提出的建议也一条一条的成功落实或者群策群力之下得以改进,又或者有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而就在这样的气氛下,这一次的朝议也即将结束,只剩下最后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关于檀道济损兵折将应该遭受的惩处。虽然有着各位武将的一致说情,但是檀道济也必须承担起属于他自己的这一份责任。但也是考虑到了众将的说情,对檀道济的责罚也并没有那么严重:连降三级,暂代原职,效季汉诸葛丞相故事而已。

此后,大朝会正式结束,但是刘裕最后还是留下来了几个人。而留下这几个人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商议一些更细节的实际操作过程,以及没有在刚才的朝会上念出来的,檀道济的第二份密奏。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