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参谋处与土地改革

别的方面且不说,在如何激发普通士兵的斗志方面,王明的经验非常丰富。

让他自己总结可能做不到,但是照猫画虎学习他人总还是会的。

不一会,陈立农,第一旅旅长王林,第三旅旅长李鹏到了。

“我先说说接下来的规划。

我打算成立参谋处。

立农,你任参谋处处长,协助我掌管军队。

暂时下辖军令,装备,后勤,宣传四科。

绍周,你任参谋处副处长,掌管军令。

立农,接下来你的第一要务是征兵,筹备后勤。

我会让海洋全力配合你。

另外,统计所有士兵参军时间,立下的功勋,整理成册交给我。

绍周,你的任务是在最短的时间拿下整个汉中。

七天够不够?”

王明直接了当的吩咐道。

在大方向上,他自信绝对不会出问题,不会装模作样的与下面商量。

更何况,手下这些人都是他手把手教导出来的,他根本没必要客气。

“少爷,参军时间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

接下来征兵有何要求?”陈立农问道。

“从参加训练开始算起!”

王明解释道。

“必须选用农村良家子,这是底线。”

不是王明歧视城市人民,实在是大多数城市人民相比农村良家子,油滑的多。duqi.org 南瓜小说网

这种油滑在日常生活中谈不上好坏,甚至能够让他们活的更好。

但在战场上就非常要命。

战场上可不是耍滑头的地方。

毫不退缩的消灭敌人之后,己方自然能够活下来。

耍滑头只会给敌人可乘之机。

陈立农认真点点头:“我明白了!”

“具体的做事方法你们都清楚,我就不多说了。

我强调一点,必须要快,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王明盯着陈立农,认真说道。

“这!”

陈立农有些为难。

“少爷,汉中府门口总共不到十万户。

从中选拔过万良家子已是不易,实在快不起来啊!

真正愿意当兵的毕竟只是少数。

更何况我们现在可是反贼。”

王明笑着摆摆手:“此事我早有打算,你不用担心,你先去做。”

陈立农无奈的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他的一切都是王明给的,绝不会抵抗王明的命令。

更何况,直到如今,他还没见过王明犯什么大错。

这样一想,陈立农也就放下了担心。

刘绍周思索片刻,狠狠点点头:“少爷,我保证完成任务。”

“绍周,几大关卡必须拿下,特别是五丁关,到时镜湖会协助你。”王明忍不住继续叮嘱道。

汉中的地理位置非常尴尬,如果掌握各大关卡,那就是起家的好地方。

以五丁关为例,五丁关位于金牛栈道之咽喉要塞,古来兵家必争之险关要隘,乃蜀道第一险。

其他各大关卡也差之不远。

只要能够掌握在手,王明就有十足的把握抵抗陕西边军。

只要能够撑过边军第一波进攻,接下来就不是边军围剿他们,而是红衣军主动进攻了。

反之,如果这些关卡都被掌握着明军手中。

那他就只能被动挨打,稍有不慎,部队就会被打散。

到时候就算想带着部队撤退,都没地方撤。

未算胜,先算败。

王明从没想过在汉中死撑到底。

刘绍周拍拍胸脯,保证道:“少爷,保证完成任务,此去不胜不归。”

王明拍拍刘绍周肩膀,温和的笑道:“你办事,我放心。”

接下来又布置了一下防务,王明就离开了。

回到秘书处所在大堂,王明将正在忙碌的陆海洋叫到一旁。

“海洋,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胜任汉中管理工作?”

王明有些担心的问道。

“大部分学员都已经进城,现在正在接管各部门。

至于是否能够胜任,暂时还看不出来。

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们肯定需要实行军管,他们只需要照章办事就行。

不过应该没问题。

他们至少有一点比那些老油条要好的多。

暂时不会偷奸耍滑,可以牢牢贯彻秘书处的指令。”

陆海洋答道。

“少爷,李福泽他们提出保留乡村的乡绅与大部分吏员,您怎么看?”

王明听到这,脸色一冷,不客气的说道:“让他们闭嘴,既定政策不需要他们插手。

让他们出面召集乡村地主豪强就行了!

剩下的我自有打算。”

陆海洋点点头:“我明白了!”

“对了,如果我们接下来要实行土地改革,工作人员方面有没有问题?”

陆海洋愣了一下,无奈的说到:“肯定不行,汉中户籍人口只有20多万,但实际人口可能过40万。

我们现在手中可以胜任管理工作的人员刚刚过千。

现在我们根本无法全面彻底的接管汉中。

彻底的土地改革需要扫除一切地方豪强,完全接管农村。

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做到。”

王明眉头一皱,心情非常不爽。

他对土地改革早有规划,田地是最大的生产资料,也是现在这个时代最大的财富。

他现在已经起兵造反,接下来唯有掀翻朱明王朝一条路可走。

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起强大的军队。

偏偏愿意参军的都没多少。

朱元璋的军户制考虑的非常好,也给足了军户的待遇,军田都划分的足足的。

但发展到此时,军户制都快变成奴隶制了。

军户基本上都成为各级将领的工具,被其随意使唤,帮助将领自家耕种田地或从事其他劳作。

军田也基本上都成为私田了。

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红衣军能够这么快拿下汉中的原因。

再加上文官全方位压制武将,不停打压军队的地位。

朝廷军队在民间的名声都烂透了,更何况普通士兵。

在这种情况下,普通人怎么可能愿意当兵?

王明不可能学习流寇,强迫普通人当兵。

那种强行建立起来的一次性部队根本没什么战斗力,不为他所取也。

他需要一只真正能够打硬仗的部队。

这就需要士兵自己拥有强大的战斗意愿,这一点至关重要。

现如今,要想吸引人主动当兵,唯一的办法就是给充足的待遇。

而且是要能够直接拿到手的待遇,那些虚无缥缈的许诺根本没用。

确实,这些年王明积累了不少财富,至少供造反早期所需绰绰有余。

毕竟造反过程中也并不是一无所获。

以汉中为例,如今汉中大部分财富包括潘王府的财富都已经落入王明掌控之中。

如果纯粹靠花钱招募部队,确实可以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

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一两万部队时,他还可以支撑。

但再多就不行了,他必须要为以后考虑。

更何况,一只纯粹用金钱维持的部队再强也有极限。

最重要的是,一支部队能够因为金钱听他王明的,以后也有可能因为金钱或其他利益调转枪头。

思来想去,王明发现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所有田地拿过来充当建军所需。

田地对普通人的意义远超金钱。

最重要的是,田地可以将一个家庭束缚住。

一个只有金钱毫无顾忌的士兵可能会调转枪头。

但是一个有着庞大且幸福的家庭的士兵绝对不会背叛王明。

王明对自己如今的处境认识非常清楚。

他现在就是一伙反贼,没什么好遮掩的。

现在他拥有的实力相比朝廷军队,实在太过弱小。

如果不早做准备,手下一定会源源不断的出现叛徒。

他不会相信所谓的言语上的上下忠诚,他只相信利益束缚,感情束缚。

他从没想过平分土地,对他来说,打下来的土地是他造反的最大依仗。

必须要将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那些田地放在原来的那些地主豪强手中,他们绝不会感激自己。

但如果自己将其夺过来,分发给自己的嫡系手下,肯定可以建立起一直忠心耿耿的强大部队。

因为他敢保证,离开了他这里,没人会给他们这样的待遇。

现如今,全天下的土地都是有主的,他不相信其他人有他大方。

王明根本没有在乎过土地或者财富或者宫殿什么的。

在他看来,这一切都只是他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

他可以将这一切都给自己的手下。

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

王明不会放松对手下的思想教育,但绝不会将一切希望都寄托在这上面。

唯有利益才能真正捆绑住自己与手下。

思索片刻,王明还是不甘心,如果现在没办法把所有田地拿过来分发下去,以后会更加困难。

“海洋,我们现阶段不需要进行涉及到所有普通人的土地改革。

我打算以田地充当军响,给所有红衣军战士分发土地。

我们现在的处境非常危险,不只是外部的敌人随时可能到来。

我们内部也不可能安稳。

我们真正的嫡系也就那些,接下来不可避免的需要吸纳外面的人。

要想保证后来者的忠诚,唯有给他们难以想象的利益。

要想实现这一点,必须完全夺取地主豪强的土地。

相比普通金银珠宝,土地可以持续产出粮食。

土地才是最大的财富,必须掌握在我们和支持我们的人手中。

解决地主豪强的事,不需要你操心。

接下来李福泽他们会招过来一批,刘绍周会帮你解决一批,到时候也就剩不了多少。

剩下的分发田地,肯定是以家庭为单位。

如今,汉中不到十万户。

愿意参军的算两万人,真正需要分发田地的也就两万户。

解决起来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王明认真说道。

陆海洋疑惑的问道:“其他人呢?

少爷,我记得你以前说过给所有人分田地,才能真正发动所有人跟随我们造反。

这样才是对我们最有利的选择。

难道我们要把汉中所有田地都分发给少部分人吗?

这样是不是有些不太合适?”

王明听到这,摇摇头:“海洋,那是理想情况,我们现在根本做不到。

我们现在刚开始造反,最需要做的不是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实现利益最大化。

而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组建起最强大的军队。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给足利益。

我们强大起来后,可以学习朱元璋,给普通老百姓分地,但现在不行。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分到田地,以我们如今的实力,没几个人愿意主动参军的。

这可是提着脑袋造反。

人都懂得趋利避害,我们如果表现出可以争夺天下的实力,随便分点地就可以吸引人参加军队。

因为那时候参军只需要冒着战场被杀的风险。

不需要冒着造反失败全家被杀的风险。

更何况,汉中开发已久,人口众多,土地都是熟地,根本没有多少可供开发的地方。

平均算下来,一个人也就那么几亩地。

真的平分了,诱惑大大降低。”

自古以来,分田地就非常常见。

只有耕作的田地才有价值,历朝历代战乱之后都会出现很多人烟荒芜的地方。

新朝代都会选择迁移人口分发土地,开发人烟荒芜之地。

王明也从来没觉得搞土地改革有什么特殊的,也不会觉得土地改革只有一条路可走。

在他眼中,无论是土地本身还是土地改革政策,都要为造反服务。

这种惠及极少部分人的土地改革肯定无法最大程度利用土地。

毕竟土地分发给军人家庭,他们还是得找其他人耕作。

农民给他人耕作与给自家田地耕作是完全不同的态度。

大量土地肯定无法实现精耕细作,粮食产量肯定有所不足。

但这么做有一条最大的好处,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足够的人参军。

陆海洋有些不忍的说道:“那其他人岂不是都成为佃户了!

而且,这么做很可能导致很多人参军人数过多。

到时也是个麻烦。”

幼时颠沛流离的经历加上王明的悉心教导,他们这些人都倾向于普通老百姓。

对于王明的这套做法有些不怎么赞同。

“海洋,我明白你的担心,这只是暂时的土地改革政策。

等到我们打出去,占领更大的地盘之后,我会再做调整。

到时候,红衣军的战士们应该也会立下更大的功劳,走上更高的职位。

我们也肯定需要进一步酬功。

到时我会以其他地方的土地置换现在分发下去的土地。

汉中的土地再做分配,尽量保证每一户都能够有一点土地。

至于参军人数过多,那更好,方便我们优中选优。

如果他们坚持参军,我们也可以组建预备队。

这都是小问题。

汉中的人口数量在这里,就算超出我们的预料,也不会多太多。”

王明认真解释道。

他对土地有清晰的规划,必须保证每个家庭都有,这样才能赢得人心。

将徒弟发给军人嫡系手下是收买人心,将土地发给普通家庭也是收买人心。

得人心者得天下虽然有些绝对,那还是有些道理。

如果不给好处,凭什么跟着你造反?

陆海洋听到此话,顿时松了口气。

“没问题,我会以最快的速度抽掉人手,为土地改革做准备。”

他知道轻重缓急,现在组建军队才是第一要务。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