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队伍编制教化方式

给盾兵营兵卒李执,发伍长令,让他带上李家庄李观,李天,其他十一名部落男人,二十名大半小子们。

组成建筑队,留在领地里扩建三个系统建筑。

同样给李织,发放伍长令,让她带领部落所有能参与劳动的女人,组成采集队。

带去采集藤蔓,揉制麻绳,编织物品。

四大队伍编制,都给安排好后,新的一天,三大系统建筑又能再次低价转职土著蛮夷,领主令也能免费转职一名。

为了尽快达成领地的升级要求。

李帝除了盾兵营什长的转职费用太高,用在这些还未开化的土著蛮夷们身上太过浪费外。

李帝在第一时间,就从还未转职的部落男人中,选出六人拉过去转职。

算上昨天转职的七个部落男人,部落的二十一名男人已经有十三人完成转职纳入领地,成为一个拥有系统属性面板的璃月人。

自从李帝烧热水,帮助部落的孕妇顺利生产之后,李帝从宝箱怪尸体取出来的类金属又似骨骼的宝箱,就成为了领地内,部落妇女们的宝贝。

为了加大宝箱的使用效率,李帝还特意把宝箱盖从箱体上拆了下来,当作另一个小点的烧水容器。

等李之从领地的男人中,挑选出合适的人手,组建出九人的调查队。

李帝就依据风水堪舆术,今日探测出的吉福方位。qupi.org 龙虾小说网

指派调查队的前进方位,让他们上午探索前进,下午折返回领地。

嘱咐队长李之,一路小心谨慎,没把握的事就不要干。

交代清楚后,李帝就把调查队送出了领地。

捕鱼队也是同理,让他们就近去河边捕鱼,小心水中潜藏的危险。

采集队的女人们,还是安排她们去揉搓麻绳,编制藤筐

编织是一门很重要的技能,蛮荒大陆前期那无尽的荒野藤蔓,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资源。

这还是没有经过晾晒的新采藤蔓,晒干后的藤蔓能用到的地方更多。

兵卒李执带领的建筑队,都被李帝安排去龙眼关,扩建盾兵营,修建领地关隘。

李帝步测过整个龙眼关的入口宽度,大概要二百七十步。

他正常的一步,大概七十三厘米。

二米二十的红缨枪,正好三步。

也就是说龙眼关的宽度,在二百米左右。

从龙眼关的两侧山崖开始,先清理出路径上的树根石头等杂物。

用藤蔓麻绳拉直线,作为修建参照物。

还是使用那种粗旷的建筑方式,挖掘深度一米的地基,将底部削尖的六米木桩,打入地基半米。

在用数枚手臂粗的木楔子,将一颗颗紧挨的树桩固定在一起。

回填地基,夯实地面,一米半的地下深度,用木桩排出的墙壁稳固如山。

木桩墙的地面往上部位,还要覆盖上土法水泥。

木桩墙后面还有支撑用的斜撑木桩,再次加固木桩墙的牢固程度。

木楔子紧固、藤蔓麻绳捆绑,斜撑木桩,再加土法水泥四重加固出,建造出高大坚固的五米高简易木桩墙。

这种土匪山寨上经常会用到的木桩墙,虽然廉价,但防御效果确实是非常的牢固。

木桩墙从山崖两侧,向中间合拢修建,最后空出五米宽的地方,用来安装打造的双开寨门。

木桩墙的上半部分,还要有可供防守站立的平台。

防守平台将会与龙眼关盾兵营的房顶相连。

除了已经有的这座火塘大殿,还要在对面也修建一座。

两座盾兵营的火塘大殿,背靠山崖南北相望。

又各自与东面的木桩墙相连,把两座盾兵营的火塘大殿房顶,修建成分立南北木桩墙后的两个塔楼。

木桩墙由南至北,连接南北山崖,拥有两座盾兵营塔楼,将会成为一座守护李帝领地的真正龙眼关。

–┓

等龙眼关扩建好后,盾兵营在领地的建筑格数,也会扩建五倍。

与扩建面积相应的,李帝也会多出盾兵营的各种招募名额四名。

然而,等盾兵营扩建好时,李帝他却没有足够的钱,能把所有的招募名额,都给招募出来。

他手中还有不到一百的金币,光是四名盾兵营伍长,每人一百金币,他就招募不起。

探索,捕鱼,建筑,采集。

领地发展的四个方面,都安排好人手之后。

腾出功夫的李帝终于能开始,他正式的工作,教化土著蛮夷。

对于部落的大人们,李帝算是半放弃的态度。

领地的发展,离不开他们每日的辛勤劳动。

这样忙碌的他们,每天只有吃饭的时候,晚上休息的时候,能够有时间得到李帝教导说话发音。

然而,等他们学会说话,哪怕是李帝拥有教化技能的效果加持,他们怕也是需要个把月的时间才行。

所以,相比于放任自流的土著蛮夷大人,李帝对领地内的这些土著孩子才是最为上心的。

之前选了三十名半大小子,跟随男人们去干活,这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刨去这些安排干活去的半大孩,领地内还有五十多各种年龄的孩子。

而五十多孩子中,又有一多半是年龄太小,还离不开人带的幼儿。

其中不乏两三岁乃至更小的孩子,这些年幼的孩子,大都是由年长的大孩子带在身边,替父母负责照顾。

而这五十多人,才是真正被李帝看入眼中的领地希望。

他们不用参与领地内的生产劳动,他们将会完全脱产,全天跟随李帝学习说话发音。

从零开始,学会说话的时间需要多长?

李帝表示一秒?或者两秒?

李帝啊一句,这些孩子跟着啊一句,啊过之后不会转头就忘。

那他们这些孩子,就算是学会说话了。

是不是很简单?

但是这样的简单,却是需要大量的积累,才能汇聚成最终的汉语。

前世的现代社会中,从零开始,熟练掌握汉语的日常用语需要多少时间,李帝不清楚。

反正自从他记事起,他好像就会说了,父母花了多长时间才教会他说话,李帝他也不清楚。

所以关于教化土著蛮夷说话,究竟需要多少时间,不是以李帝的教授速度来算。

而是看这些土著孩子们,对李帝教授的新知识,吸收理解的速度,是看他们对知识的记忆能力。

所以教导知识,教授土著蛮夷说话,就不能一股子劲的往后教。

教导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带领孩子们继续巩固之前的知识。

而李帝所选择的教学办法,并不是前世学校内的传统教学方法。

先教拼音,再教认字,写字……的这种科班模式。

而是带着一众土著孩子,在领地里来回巡视的同时,指着遇见的各种事物。

教授他们这是什么,该怎么说。

指到河,就教河。

指到树,就教树。

所以,相比于科班模式的教育,李帝的教学方法要更加适合这些什么都不懂的土著孩子。

有具体的事物,能够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学习。

他们的什么都不懂,那可是真的什么也不懂。

前世那些刚上学的孩子,最起码也都会说话,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也都认识,能够叫出名字。

而且这样的教学方法,还不耽误李帝手中忙其他的工作。

现在有四大领地发展队代劳,李帝是不用直接参与领地的基础工作。

但这可不意味着他就真的是什么都不用管了。

教导孩子们说话的同时,李帝的手中还拿着一把匕首。

他要用那些修整木材时,留下的边角料,削出一双双筷子,一个个木碗!

李帝他知道单凭自己一个人,肯定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制作出供领地全部人使用的碗筷。

但是谁说他要给所有人都发碗筷?

他就是想制作出十几套碗筷,足够领地的正式居民使用就好。

注意,这里的领地居民,是指被纳入领地系统,被他发放了身份木牌的那些人,而不是那些土著蛮夷。

既然李帝领地内的人,有了身份上的差别,那多少也要有一些待遇上的差别,才可以显出领地居民身份的重要性。

没有所谓的众生平等,当李帝的领地出现身份阶级,这一概念的时候,平等就永远都不会诞生了。

当居民与土著两者之间的待遇,出现巨大差距的时候,矛盾就会诞生。

为领地居民发放碗筷,就是李帝进一步激化矛盾的办法。

只有巨大差异的出现,这些土著蛮夷们,才会对李帝领地的居民身份产生向往。

也只有他们心中充满了向往与憧憬,他们才能拥有努力学习,发展前进的动力。

筷子的削制很简单,甚至能够同时削制数根筷子。

所以筷子是最快制作好的,反倒是木碗要比较麻烦。

因为木碗,需要掏空中间的部分形成凹陷。

不过他有一天的时间去制作碗筷,不急。

李帝带领着孩子们,先去修筑经流领地的小溪。

领地内的小溪,是从龙眼眼尾的那个缓坡上流淌下来的。

这是一条山雨露水汇聚而成的小溪,从龙脊平原起始,一路沿着龙眼山坳的低洼处,最终流淌汇入到外面的梁龙河中。

李帝他们需要把这条小溪的河道挖深,河道的两侧还要垒出堤坝。

既然选择了这处山坳建设领地,龙眼领地的眼尾处还是一个大缓坡。

雨天频繁出现的春夏天气,眼尾的缓坡可能会因为雨水汇集,而形成山洪和泥石流。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