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秦子辟道,制天命而用之(4k)

秦川来到秦国,没有做供奉,而是担任了秦国学宫的祭酒。此世虽然没有诸子百圣,然官学由来已久。

其实原本历史的地球,官学同样悠长。直到夫子之后,私学才真正兴盛起来。

夫子门徒三千,七十二贤。

从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势力颇大的组织,游离于官方之外。

其中各行各业的人都有。

依托于孔子。

当时士族和平民的界限划分开始不明显。

论语记载“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渊便是颜回,乃是夫子最得意的弟子。他死了之后,同样是夫子弟子的颜回的父亲颜路,去寻找夫子,想让夫子将马车卖了,给颜回买椁下葬。

椁原本是贵族下葬才有用的东西。在夫子那个时代,即使没有贵族身份,也可以使用了。

而夫子没有答应颜路的要求,说他的儿子下葬,也没有椁,而且颜回虽然是他的徒弟,却不是他的儿子。最后还强调了,他现在的身份,是不能出门没有马车的。

由此拒绝了颜路。

夫子的仁,不是优柔寡断的仁,而是合理范围的仁。反对慷他人之慨。qupi.org 龙虾小说网

比如著名的以德报怨,夫子对此的态度是不抨击,而对以怨报德,则是强烈批判。

又如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夫子是支持在得不到正确的司法援助时,以私人的身份,得到正义的伸张。

秦川在学宫讲学,以仁义入手。

秦国虎狼也,一统天下是其宿命所归,但是难以长久。

济之以仁,如阴阳相济,就可持续性发展了。

但秦川的仁,却着重于外王,由外王而内圣,徐徐图进。

秦国的公子白前来学宫听讲,

“秦子,不知何以为天命?”公子白发问。

里世界内,自大夏立国以来,“天命”是被作为人格神看待的。

所以夏人事死如生,犹敬鬼神,如今也没有根绝人殉。

其实人殉在地球历史上也时有反复,譬如明朝便采用了人殉的方式,直到堡宗时才真正废除。

而堡宗废除人殉的原因,并非为了后人,展示仁义,而是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

人殉是天命人格神色彩的体现。

以人为祭品,祭祀天道。

苍天之下,人皆为刍,而君权来自天命,自然对世间万物有主宰力。

夫子之道,在于淡化天命的色彩,于是提出亲亲之情,仁德的概念,夫子之后,更是谈起了心性,从而解释天命。

而秦川此时的传道,采用荀子的说法。

不是解释天命。

而是“制天命而用之”。

如此才能真正打破对天道的敬畏,让圣道不再成为另一个天道。

否则秦川走后,圣道又是天道。

他不是白来了。

这也是秦川对心学之道的一个补充。

心学成为主流时,心学便是过去的理学。

这种大势是无可逆转的。

秦川便捡起荀子的学问,制天命而用之。这才是人道的精髓。

人道与天道的对立,根由便在此。

朱子虽然以理学化天命,但也试图打破天命的束缚,将其采用,只是意愿不是很强烈。

他曾有一首诗: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艨艟巨舰能自在行,岂非制天命而用之的体现?只是朱子没有明言反对,表意是夸大了天命无可阻挡的力量。

但这首诗实质的内容就是人造了艨艟巨舰,怎么也无法靠自己的力量推动,可借助天地的力量,便可以了。

这股力量不是乞求来的,而是格物致知来的,深明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后,借用法则的力量来的。

秦川参悟大道,便是要借用大道的力量,最后化入大道,合大道,再凭自身的意识驱使大道。

要做到最后一步,光是想象都是很绝望的事。世间之事,岂有难而不做的?因此秦川有了这个目标,便不会为其困难而退缩。

秦川回答公子白,“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

公子白乃是秦国公族学问最渊博的,他不由震惊。

秦国虽是虎狼之国,却也敬天法祖,畏惧天命。

此刻他听到秦子话里话外的意思,竟然是天为自然,没有理性、意志、善恶好恶之心。天是自然天,而不是人格神。他把阴阳风雨等潜移默化的机能叫做神,把由此机能所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世界的生成不是神造,而是万物自身运动的结果。

这是彻底将天命的神秘性、变幻莫测的特质,将其否定。

公子白有些难以接受,这对他的世界观冲击太大。他道:

“那天命无常,又该如何解释?”

天命无常,则是天命人格神化的一大特征。事物有自己的规律,可天命有人格的特征,才会如喜怒之无常。

故天命无常。

秦川淡淡开口:“天行有常,不为圣皇而存,不为暴君而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秦川顺便还借此批判了宗教鬼神之事,认为自然的变化与社会的治乱吉凶没有必然的联系。认为祭祀哀悼死者的各种宗教仪式,仅仅是表示“志意思慕之情”,是尽“人道”而非“鬼事”。

近来幽冥教渐渐渗透秦国,公子白也有所听闻。

幽冥教便是符合诸夏事鬼神的主流思想。

诸夏便是夏封土建国的诸国,受夏国的礼法,称之为诸夏。

而实力最强大的楚国,方八千里地,实际上国中本质是另一个夏邦。有无数国中之国。

楚国称王,便是为了给内部那些国之中国定下名分。

楚王本质是另一个夏王。

楚人好事鬼神,跟夏人是一脉相承的。

至于秦国,对事鬼神的态度是不赞成不反对,总之不是那么亲近。

因为老秦人实在是穷怕了。

虽为大国,却物产远不及中土丰富,活人都吃不饱,哪里有多余的事物拿去事鬼神呢?

秦川后面的言论越来越激进。

公子白听得越来越心惊胆战。

秦子之言,何等逆天。

可他忍不住想听。

他不知道,这一路入秦,赢孝早已听了不少这些言论。赢孝是认可秦川理念的。

但光赢孝认可是不够的。

于是秦川要给赢孝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公子白来学宫问道,何尝不是有赢孝的推动呢?

秦川抛出一个个猛烈的观点,提倡人道和天道并举。

“天道不能干预人道,天归天,人归人,故言天人相分不言合。治乱吉凶,在人而不在天。并且天人各有不同的职能,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是故天有其时,地有其才,人有其治。”

秦川一番话,如重锤敲击在公子白的心头。

学宫那些公卿子弟,更是惊骇绝伦。

只是如公子白一样,还是想听。

他们都是少年人,最是离经叛道的时候。

秦子的话石破天惊,对了他们的胃口。

“敬其在己者。”

“勿要慕其在天者”。

“治天命。”

“裁万物。”

“骋能而化之。”

秦川最后徐徐开口,

“我话讲完,总结一句,制天命而用之。”

“谁赞成,谁反对。”

学宫尽是默然。

冲击力太大了,难以消化。

制天命而用之。

何等霸道。

简直让人热血沸腾。

秦川很是满意看了下方的学生们,淡淡一笑,“大家都不说话,看来是默认了。”

公子白震撼最大,同时他深刻意识到,秦川一番言论,远比传什么青帝长生功对这个世界更有意义。

秦川的言论,彻底拉开一个新时代的帘幕。

过去鬼神时代为阴,如今时代便当是阳。

如黎明破晓时分。

阴阳割出昏晓。

这是一股煌煌天威出现,莫可名状的压力来到学宫,准确的说是来到秦川身上,而学宫的学生们,包括公子白在内,都受到波及。

秦川知道,这是他开辟新的道路,惹来天劫。

不是元神天劫,而是天道之劫。

心学不过是诸子百圣之道的衍生。

而他现在讲述这些道理,实则是里世界从所未有。

在目前的天道看来,从所未有,那就是不对的。

天道本能要排斥,抹去。

秦川跨步出了学宫,到得虚空中,硬抗天劫。

算上龙虎山张天师造物主雷劫那一次,这应该算是秦川第二次亲身经历天劫。

公子白等人追了出去。

但见得秦子摆出一个起手式,然后在公子白等人眼中,他一下子变得巍峨高耸,成为一个不可想象的巨人。

那是秦川的道相。

既是元始,又不完全是元始。

公子白隐隐顿悟,世间一切,都在他的感官中变得模糊一片,甚至连他自己的存在,都变得虚无。

唯有秦子的伟岸身影,无比清晰呈现在他的思维中。

一柄神剑,自秦子手中挥出。

“阴阳割昏晓。”

迷蒙虚无的世间,忽地一下子被神剑破开,出现了光和暗。

光明无所不至,黑暗如影随形。

这是光暗交织的剑气,正述说着开辟之道。

秦子在辟道。

因为秦子的道是里世界从未有过的,故而秦子辟道,开一方先河。

天空的劫云在秦川一剑下,层层破碎。

里世界的天道还是太弱了。

远不及外世界。

秦川这携带诸子圣道的一剑,又附加元始开辟之道,硬生生将劫云斩碎。

但劫云破碎后,天道演化出一个巨大的黑洞,要吸收一切。

秦川的剑气,都消失在黑洞里。

秦川对此无动于衷,他有条不紊的再度挥出一剑。

周天星斗剑法。

灿然的星斗光华显得格外有规律,而且好似诸天星斗,被缩小无数倍,浮沉其中。

星斗的运行,体现的就是不可违抗的自然规律。

春夏秋冬四时,都可以从星斗的分布看出端倪。诸天星斗的轨迹,便是大道意志的体现。

还有什么比大道意志更难以抗争呢?

大道更在天道之上。

秦川喝道:“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黑洞破碎,万千紫色雷光降下。

然后触及学宫范围时,居然紫色雷光中生出种种造化仙气。

一时间朵朵飘荡功德玄黄、黑白道德、圣德光辉……等种种圣气的仙花从天而降,将方圆百里,染为人间仙境。

越来越多的秦国修士、异类、公卿、百姓甚至奴隶们,看到这一幕,甚至卷入其中,感受这一幕。

各种各样的珍禽异兽汇聚学宫。

宏大的天地玄音响起。

讲的便是制天命而用之。

万物听道,万物向道。只是大多是不明白的,甚至难以理解,昏迷过去。可还是有资质悟性不俗的人和异类,心向往之,隐隐感悟,得了一些好处。

而且长远来看,好处更是难以估量。

他们从心里种下一颗不畏天命的种子。

逆行成仙,顺行成人。

修行之道,本是逆天行事!

秦川讲道不听,同时用元神法眼,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气运。他一剑斩破天道,开辟新的一道,实则也灭了大夏原本的鬼神运道。

可谓灭运。

因为涉及灭运之道,所以元神法眼能清晰看到自己的气运。

他以往能模糊观察王朝气运、人道气运,对自身的气运,却难以自知。眼下除开那些能用气运秘法遮掩自身的存在,或者境界修为远高于他。

旁人和自身的气运,算是一览无遗。

“可为圣人望气法。”

秦川给这门新悟出的法门取了一个名字。

竹山讲道百余年,所得还不如今日破天一剑。

天道也是欺软怕硬啊。

老老实实讲道没啥奖励。

来个破天一剑,什么好处都纷纷赶上门。

夏有九鼎,定鼎天下。

夏京,王宫,九鼎镇压大夏气运,使大夏能绵延至今。

而今九鼎出现丝丝裂痕。

大夏的天命。

断了!

钦天监见到这一幕,心胆俱裂,连忙去禀报夏王。

感谢掌控唯心、科学家的岁月流淌着孤独的打赏。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