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讲义结束,殿内众青年皆拱手行礼拜别执简中年讲师,同向殿外走去。

同行而走之青年共计五人,各个身着华服,身形俊朗,面容俊秀。腰间挎着美玉,自是一番风流潇洒姿态。

当中四人,共簇拥着一位玉簪束发,未及加冠的明眸青年。隐隐呈众星拱月之势,迤逦前行。

而观此青年,其举手投足之间,自有一番威严流转,潇洒恣意。

簇拥而行的四人当中,一位身着蓝锦华服,已然加冠的青年男子,对玉簪束发的明眸青年说道:“后日便是觉极二二加冠之礼,届时我等要称呼觉极,可都要加个世子殿下了。”

说罢,面带笑意爽朗的笑出声来。引的其余众人皆大笑开来。

此蓝锦华服男子方才说完,便有一青衣男子盈盈笑道:“是啊,觉极你后日便要行加冠之礼,真可谓可喜可贺。孟马,在此先行恭贺了。”

说罢,拱手行礼祝贺。

而一众青年见此,皆面容带笑,拱手祝贺。

见此,被簇拥而行的束发青年,也笑容盈盈的对众人回了一礼。

只是眉眼之间闪过的一丝隐晦之色,却并未为众人所察觉。

眉梢带喜,不骄不躁的说道:“与诸位同喜,觉极后日加冠之礼,还望诸位前来观礼。觉极定当扫帚相迎。”

说完,面带笑意爽朗笑出声来。

随行四人见此,皆面带笑意,盈盈说道:“敢不尊殿下之命?”

说罢,五人之间,谈笑欢迎,渐行远去。

这五个青年皆是权势贵胄之子,身份地位崇高,在朝野之间皆有不小的影响力。

当中那个被四人簇拥而行的,则是这中域天州无数个国度之一,被称为“九牧国”的封疆大吏之次子-上官哲睿,字号“觉极”。

而今年方二一有余,后日便是二二加冠成人之时。

而那随行四子,其中蓝色衣衫的。是这封疆诸侯之吏司空之子,名为张云,字号“庆之”。

乃是五人中年岁最长者,而今

(本章未完,请翻页)

已有二四有余。

青衫男子则是司徒之子,俚无申,字号“孟马”。与那当中而行的明眸青年最是亲近。

旬月之前才行加冠,与明眸青年的年岁最为相近。

至于其余随行两个身穿赤色华服的男子,分别为大鸿胪之子,原章多工,字号“严秀”。

和廷尉之子,张赞,字号“简玉”。二人皆是年长上官哲睿一岁,为二三之数。

而众青年所居之所,乃为这“九牧国”立国之初,为应对周边强国所设立的“四庭督府”之中的,“西北庭督府”。

这“四庭督府”分别为西北的“西北庭督府”;北方的“延北庭督府”;西南的“西南庭督府”;东边的“东海庭督府”。

这四个庭督府,各由四个从龙家族担任其都督一职。在其设立之初,其各庭都督便尽揽一庭之军政人事任免大权。

各庭督府除却须向“九牧国”朝堂按时纳贡,定期进京朝拜以示臣服以外。

可谓是四个名义上归属于“九牧国”的,游离独立政权。

而纵观整个“九牧国”,则共辖有十四道之地,其中“九牧国”朝堂所辖之地最为广大,占据了八道之地。

而四个庭督府所占据的地盘则是较小,共占据着六道之地。

而根据其立国之初的周边国家威胁程度不同,以及其辖地物产丰腴,治下百姓善战等差异,各庭所划疆域又各自不等。

似东海、西南两府,因其土地物产丰饶,周边又无甚强敌威胁的缘故,下辖之地便各只有一道之地而已。

至于西北,延北两府,则因其物产贫瘠,周边又有强敌环伺之故,下辖之地便各有两道之地。

虽说西北,延北两府物产贫瘠,强敌环伺,可险恶之地也孕育了筋骨强健的儿女。

是以,虽有强敌环伺,却也能顽强不息,愈战愈强。以致四府之中,北方两府军势最盛。

其间又尤以面对强敌最多的,“西北庭督府”军势最为强势,麾下足有二十五沙场甲士,紧急之时更是能征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召无数敢战青壮。

其次便是延北的“延北庭督府”,麾下亦有二十万沙场老兵,紧急之时也能征召麾下百姓于沙场作战。

至于东海、西南两府,除却偶尔面对山贼海盗之侵扰以外,几无用兵之时。

因此,此两府虽物产丰腴,治下百姓却颇为贪图安逸,难以应征。以致两府虽有财货富足之便,所拥之兵却也皆不过十五万上下,危难之时更是难招勇士。

至于说拥有八道之地的“九牧国”朝廷,则是对外宣称,麾下所辖之兵超过两百万之众。

而其间,“九牧国”各王侯世家,又各以其所辖封地,大者养兵过万,小者辖兵几百,林林总总共计辖兵四十万有余。

因是如此,“九牧国”朝堂对外宣称的拥兵二百万余众。一旦除去四府之常备军共七十五万,以及各王侯世家的四十万之众。

其“九牧国”朝廷能直接掌控的军队也不过百万,远没有二百万余之巨。

更兼之其朝廷之兵,甚少经临沙场,是以兵力虽众,其战力多为堪忧。

至于“九牧国”之外的环邻诸国,其西北方是野心勃勃想要吞并“九牧国”进而壮大的摩、宛、兰、乌、犬等国。

在不时袭扰“九牧国”西北之境的同时,各国之间也频仍共相征伐。

总兵力大概有四十五万之众,紧急之时也能应征国内青壮赶赴沙场。

而在“九牧国”其延北方的,则是同样贪婪的戎、金、项等国,在各自攻伐的同时,亦是袭扰“九牧国”的延北之境。

其兵力大概有二十五六万之众。

至于“九牧国”西南和东海,其侵扰敌对之国甚少。

除却余桑、吁流之国不时派遣兵士扮做山贼海寇劫掠“九牧国”商人之外,其余西南,东海方向之国聚皆与“九牧国”通商交好,互通有无。

至于“九牧国”虽有覆灭这纵兵扮匪劫掠国贼之心。却也止于这,每年皆有却又不知何日开始的,长达十月的东海巨浪之汹涌,西南山岭凶兽作乱之中了。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