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 高攀,糖衣炮弹?!

“不了,马主任,我都还是大一新生,不敢高攀。”

李不凡嘴里说着的是“高攀”,实际上却在心中冷笑:

真把他当什么都不懂的新人忽悠?

俗话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虽然李不凡的确是才进大学的萌新。

可是这年头网络这么发达,大学里的那些黑暗,也是有所耳闻的。

像马英卓这样的,主动上门来当导师,还摆出一副你很荣幸的模样。

这不十有八九是有问题?

常言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李不凡现在看马英卓的脸,就可以感受到奸诈的气息。

来个真正品德高尚的导师,李不凡或许还会接受。

但像马英卓这样的,给他当学生都是荣幸的模样。

李不凡肯定是不感兴趣的。

“不敢高攀。”这四个字,瞬间就让马英卓的笑脸僵硬了:

表面上看,这是恭维。

可实际上,这何尝不是一种拒绝?

拒绝他这个博士生导师,有着教授职称的实验室主任?

但凡换做原来的学校,马英卓早就破口大骂了:

能收你当学生,那是给你脸!

给脸不要脸的话,信不信他卡你三五年的硕士、博士毕业?!

然而,这是新入职的学校。

他的关系网什么的,都没有建立起来。

更别说李不凡还是副校长亲自点名要照顾的。qupi.org 龙虾小说网

马英卓,还真不敢这样骂出来。

并且,他还真做不到卡李不凡的毕业。

因为李不凡,才是本科……

再加上李不凡的“天才”摆在那里,说不定就有成果出来……

心中权衡了一下后,马英卓终究没有发脾气。

而是一笔带过当导师的事情,继续“关心”起李不凡来。

当导师,对马英卓来说,无疑是名正言顺能够“指导”后,挂论文作者的最简单途径。

可也不是只有这条路能走。

如今,最简单的路,似乎在李不凡这里行不通。

但马英卓也不过于在意,而是走起了“曲线救国”的道路。

接下来的几天里,马英卓有事没事,就过来实验室“关怀”李不凡。

在一边敷衍着马英卓,一边做着实验的李不凡,顺利的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化学论文。

由于是前置论文,涉及超级吸水材料知识不深的原因,李不凡没有避开马英卓。

而马英卓则是想着指导李不凡的论文格式和用词,很认真的寻找起了李不凡论文的问题。

可一番寻找后,看花了眼睛的马英卓,都不得不承认:

李不凡的这篇论文从格式、大纲,乃至整篇论文的成稿来看,都挑不出任何问题。

这让他大为震惊,并在心中确信,李不凡就是货真价实的天才!

因为论文的内容,完全足以当一名硕士研究生的毕业成果了!

此时的马英卓,心中除了对李不凡的震惊外,那就是充满了欣喜: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李不凡做出这样的研究成果,前后还不到半个月!

这说明什么?

说明李不凡的研究方向,不仅正确,而且还有着极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这样巨大的潜力,让马英卓都难免有些心动,想要自己来做这个研究方向了。

不过,他想了想后,便放弃了。

因为他的年纪大了,并且近些年心思不在学术上面。

所以他缺乏时刻待在实验室做实验的身体,以及专心研究的思想。

况且,比起自己亲自做实验,哪里有直接摘果子来得好呢?

心中有了想法的马英卓,对李不凡更是“关怀备至”:

“李同学,你很不错!”

“这么快就有了研究成果了。”

“不过啊,你之前没有接触过化学的顶尖期刊,想要投稿,可能有些困难……”

马英卓这话,还真不是无的放矢。

之前李不凡混的,一直都是理论物理的核心期刊。

对于化学材料类的核心期刊,他是真的没接触过。

至于物理期刊那边的关系,自然是难以带到化学类别里的。

而一个“新人”,在没有任何渠道帮助的情况下,能做的,是最漫长的投稿流程。

不夸张的说,一个新人的投稿,排队两三个月才被编辑审核到都不奇怪!

在这种时候,就体现了投稿“渠道”的重要性。

如果有一个知名的科研工作者或者科研机构,能帮忙投出这份稿件的话,无疑能大大加快审核的过程。

以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为例,如果是他们自己的稿子,那是当天就能被主编审核,并且还会客客气气的回复。

哪怕是以他们的账号,或者挂上共同作者名字的稿子,也能在两三天内拿到回复。

因为这些稿子,都代表着经过他们的审阅。

所以期刊编辑那边,很乐意于优先审阅这样的稿件。

而这,也就是所谓的渠道了。

在马英卓的话里,李不凡也意识到自己没有渠道,会大大耽误审阅的时间。

正当李不凡在心中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时。

马英卓话音一转道:

“但是,如果以我们学校这个科研机构的名义投稿的话,那编辑的审核速度,就快得多了。”

“这样吧,”马英卓满脸善意的开口道:

“李同学的这篇稿子,我做主,以我的推荐和学校机构的渠道投出去,最多三四天,就能有结果。”

看着一副“提拔”自己模样的马英卓,李不凡脑中极速思考:

真的好心?

还是糖衣炮弹?

很快,李不凡有了决定:

不管马英卓是好心,还是糖衣炮弹,李不凡都接下来!

尽快发表论文,对李不凡来说,是很关键的。

因为他准备发的,可不是一篇、两篇,而是很多篇,堪称“水论文”。

而这第一篇,能加快审稿速度,无疑对他来说,有着很大的好处。

李不凡也准备用这第一篇论文,来试试,马英卓究竟想干嘛!

就这样,李不凡“异常激动”的感谢了马英卓的好心。

……

不得不说,马英卓在学术界,还是有那么一点名声。

他投完稿后,在左右一联系,就让李不凡的论文,在三天之内,受到了过稿的回复……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