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会做矿石收音机,背井离乡的爷爷。

龙江镇这么个小地方,卖东西的商店只有一家供肖社,店员还是一副鼻孔朝天,爱买不买的公务猿嘴脸。

怪不得90年之后才是热门的穿越时间,80年真是干什么都太难了。

王大壮点头:“确实如此,你要是缺钱,跟我家说,千万别不好意思。”

张栋面上不显,但是心里着实有些感动。

他开玩笑道:“别担心我了,我有赚钱的门路,还有技术,你没听说我昨天的英勇事迹?”

“什么英勇事迹?”

王大壮疑惑地问道,他昨天没在镇子上,去了乡下。

“哈哈,你自己打听去吧,或者过几天你就知道了。”

张栋猜,过几天部队怎么的也要给他送个锦旗过来,而且还会直接送到学校。

这个年代表彰都是这样的,奖金倒是不一定有。

张栋话音一转,问道:“你知不知道商店里收音机卖多少钱?”

王大壮想了想:“最便宜的也要30块钱吧,我同桌家里新买了一个,是四管的,花了35块钱。你想买收音机啊?”

张栋家的收音机坏了,王大壮是知道的。

张栋摇摇头:“不是,我想做收音机卖。”

王大壮差点从车上摔下去:“啥?你会做收音机?”

“我在一个《无线电》杂志上,看到了一种矿石收音机的做法,比较简陋,但是功能都是有的,买材料也不贵。

你要是真想帮我,帮我打听一下,有人想买自制的收音机没,矿石的和电子管的都行,没商场那么好看,但是功能都有的,我也就收几个辛苦钱。”

这年头收音机算是家里的大件了,也不是人人都买得起的。

谈婚论嫁的时候,镇上人们比较两家的经济条件常用的一个标准叫作“三转一响”,这个“一响”指的就是收音机。

矿石收音机便宜,手里有点闲钱的半大孩子也买得起。

电子管的复杂点,张栋也能做,就是不如商场卖的好看。

反正张栋做这个轻轻松松,不费什么时间,赚个每天的菜钱还是可以的。

王大壮当即表示:“包在我身上,我朋友多,我去挨个帮你问。”

王大壮性格开朗,交友广泛,比张栋人缘好很多。

张栋找了一圈,凭着模糊的记忆走到了教室门口,一瞬间有些神情恍惚。

内心无比感慨,他竟还有重回课堂的一天。

龙江县的教育水平不高,学习条件是艰苦的。

门窗都是缝隙,甚至连玻璃都破碎了不少,大家用旧报纸和作业本钉在那儿挡风。

有的已经被吹开了,风灌进来,倒是挺凉快。

还好张栋的课桌上放了几张试卷,上面写了他的名字。

不然他可能得想办法打听自己的座位在哪了。

张栋拿起一张散发着浓浓油墨味儿的试卷,那都是老师们自己用蜡纸一张一张印出来的。

一张试卷写下来,手掌侧面全都是黑的,稍不留神,连袖子都是黑的。

说实话,试卷上这些题目绝大部分对张栋来说都是陌生的。

尽管张栋从前是也个尖子生,但此刻让他来做这些题,估计会头疼。

靠着军工方面的知识储备,英语、数学和物理也许勉强可以及格。

张栋叹了口气,开启埋头苦读模式。

好在只是把学过的知识捡起来而已,多花点时间也就是了。

又过了几天,爷爷张建设就到了。

张建设始终在老家种地,很少来儿子这里,张栋的记忆中就只来过一次。

期间张栋也回过几次老家,上一次回去便是父亲去世,全家送父亲的骨灰回老家下葬。

当时张建设就问过他们,母子三人是否要回老家定居。

老人其实是担心儿媳会带着孙子孙女改嫁,孙子孙女成了别人家的人,再要是改了姓,自己就是老张家的大罪人了。

回了老家,这件事至少不会完全失去控制。

他的担心并不多余,李丽芳改嫁了。

令张建设稍感安慰的是,大孙子坚持带着妹妹,谁也没跟李丽芳走。

老人放心不下孙子孙女,安排好家中的一切,急忙赶了过来。

张栋从小就没怎么跟爷爷相处过,感情说不上多亲厚,但此刻见到爷爷,他还是非常感激。

爷爷这么快就赶了过来,在这个年代,这样年纪的老人,背井离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故土难离,需要很大的决心。

(首日十更完成,谢谢各位老爷的收藏鲜花评价票月票,感动哭了!)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