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国家级项目

别说方怡然了,任谁过来当1把手都难办。

现在唯1能让峰沟镇富起来的办法,就是引起企业和工厂,只有企业入驻和工厂进来,带来大量的人口,注入新鲜活力,经济就能发展起来。

这也是方怡然急需要去做的事,所以他自从当上镇党委书记以来,1直在积极招商引资,可惜1般的企业根本看不上峰沟镇。

现在王守兵和关龙培带了几家企业过来考察,而且这几家企业和挖矿公司都有联系,他的心开始动了,很想将这些企业留在自己的乡镇内部。虽然这些企业开办的工厂有污染,但是他认为,只要国家准许他们开办工厂,那就没有问题,至于老百姓抵制,完全不用放在心上。

所以方怡然1直在等着企业对他们乡镇的考察结果。

关龙培就看中了方怡然这个性格,所以就带着人去找了方怡然,就卞美娟的化妆品生产厂和华春勇的大型雕刻厂落户峰沟镇进行前期吹风。

方怡然想不到关龙培亲自出面谈这个事,心里很高兴,然后就表达了自己的立场,表示愿意接纳这些企业入驻。

关龙培沟通好了方怡然,然后又马不停蹄的找到了卞美娟和华春勇,希望他们能落户峰沟镇。

卞美娟和华春勇虽然看不上峰沟镇,但是他们也知道临江镇挖出了古墓,是不可能准入他们这些污染性极高的企业的,更何况唐兴远现在占据主动,是不可能接纳他们的,所以不得已而求其次,只好选择了峰沟镇。

就这样苏亚男联系的几家企业落户到了峰沟镇,为此苏亚男出面,邀请方怡然和王守兵、关龙培等人吃饭。在吃饭的时候,关龙培将花城也带了过去。

花城听说这几家大型企业落户到了峰沟镇,心里很是羡慕,觉得钱袋子被别人拿去了,心里多多少少对唐兴远很是不满,于是喝酒之后,就说了唐兴远不少的坏话。

吃饭的人对唐兴远都是憎恨的,于是都给花城出主意,对付唐兴远。

方怡然说道“我在临江镇干了十几年,对那里的情况了如指掌,别看唐兴远表面上风光靓丽,但是他手里可用的人不多,不就是郝成川、梅绍和梅诗萱这几个人吗。我跟你说,你只要把郝成川搞定了,他唐兴远就兴不起大浪来。当初唐兴远之所以在临江镇站住脚跟,就是得到了郝成川的支持,要不然他十个唐兴远也不行啊。”

花城说道“我也知道郝成川这个人非常关键,但是这个人坚定的跟着唐兴远走,我不知道怎样搞定他?”

方怡然点点头说道“郝成川这个人比较耿直,1旦认定了的人,就1门心思的跟着他走。但是他也不是没有缺点,我听说他儿子毕业之后,1直在社会上飘着,也没有个工作,3十岁了,连个女朋友都没有。你不如劝他,让他的儿子来我们县考公务员。如果在这1块上面帮助他,我相信郝成川肯定会对你们感恩戴德的。”

花城说道“这考公务员,我们也没有办法啊。”

此时关龙培呵呵笑道“这还不好办吗,咱们将历年来考公的试卷和主要内容透露给他,相信他儿子肯定能考上的,即使第1年考不上,第2年、第3年肯定行。郝成川现在也才5十12岁,完全可以在乡镇待89年。你有了他的帮助,就会如鱼得水。”

方怡然也说道“就是,这是很好的买卖,就算扳不到唐兴远,你在临江镇也是吃得开的。”

花城听了,就开始酝酿拿下郝成川的主意。

再说临江镇发现了古墓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省,省里负责文化和考古的副省长詹森亲自带队来考察,再加上这半个月来,县文物局和市文物局初步得出结论,这是唐代定风侯邝致远和其两位妻子的坟墓,目前保存完好,里面有大量的随葬品,是研究唐代文化和社会制度的最好的资料。

所以这座古墓就更有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堪比王陵和皇帝陵墓的价值,所以省市县高度重视,还聘请了国家级的专家前去观看、论证和讨论发掘的情况。

詹森带队考察了半个月,发现这座藏在石山里面的坟墓不但没有被盗,而且还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填补了唐代研究的不足,于是就上报了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也派人来考察,1致认为这是非常有价值的坟墓,必须要予以保护,在适当的时候挖掘。

就这样这座古墓就又移交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手里,成为国家级的保护项目。

唐兴远这些天也和省市县以及国家级的人讨论保护和修路的情况,然后拿出1个方案,修路可以绕道,但是绕道所需的资金很大,为此国家直接拨款,还将此前修路亏欠的钱都弥补上了。

就这样1个古墓的发现,不但圆了唐兴远修路的愿望,还不用自己掏腰包,到十月国庆节的时候,唐兴远规划的小侯村道路就建好了,比原先预期的缩短了两个月。

在道路竣工的典礼上面,省里的领导到来了,市里和县里的领导那就不用说了,这可给了唐兴远极大的面子。

道路修建好了之后,盛隆生带着村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绿色经济和旅游经济发展规划,他们准备在小侯村修建文化长廊和文化街,主题就以唐定风侯邝致远轰轰烈烈的人生为参照,修建符合唐人习惯的古典文化街道。

本来修建文化长廊,唐兴远要动用乡镇的资金,结果靳开来说,你只管规划,所需资金由县里负责。

因为这种旅游景区的建设,将来要做大做强的,最起码是4a级别的,单单靠1个乡镇是做不了的,只能由县级以上的单位才能做好。

从这1刻起,唐兴远打造的旅游经济初步形成了。

随着管河村和小侯村道路的建成,其余乡村的道路也6续建成,什么宣村、唐家村、焦村等,就都通上了水泥路,而且道路按照国家标准,直通到农民的家门口,老百姓高兴之余,开始响应唐兴远的号召,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他们开始种植特色作物,为乡村绿色经济发展做贡献。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