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被坑的感觉

与此同时,吴三桂开始了他的突围,往东北进入辽西之地上有唐通这个拦路虎,但二十几天前,吴三桂就是从他手里得到的山海关,实力一般,不在话下。

三千彝丁铁骑出山海关突围而来。

由于时间仓猝,唐通的营盘扎得并不严密,为了不被吴三桂包抄,他只能急急忙忙带着三千步骑前来阻挡彝丁铁骑的突击。

唐通深知不是吴三桂对手,但现在不硬着头皮上,李自成不会饶了他。看到吴三桂的骑兵已经奔袭而来,唐通只能让枪兵在前,火铳手和弓箭手在后,地面上还散下了铁蒺藜,做完了这些准备,也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唐通虽然不济,但用彝丁铁骑冲锋也必然会损伤不小,吴三桂现在也没得选择,时不我待,必须尽快击溃唐通。

在吴三桂命令下,彝丁铁骑三千人如而猛虎下山,虽然冲在最前面一排兵将在铁蒺藜和唐军的齐射下人仰马翻,但这些铁骑都是敢死之士,任由身边兄弟倒下,仍不减奔袭速度。

唐通的枪兵和火铳手没有压制住这一波攻击,吴三桂的骑兵很快击散了对手的阵型,唐军四散而去,吴军开始追击斩杀收人头。这一场遭遇战,几乎要演变成一场屠杀。

吴三桂没时间耽搁,他把牵制唐通的任务交给后续部队,自己要带着彝丁铁骑尽快与清军碰头,虽然他也不知道在这一线的清军将领是谁,有多少人马,但总归遇到便有希望。

柳和尚上了船后往山海关方向前进,两个时辰后最前面的船在广宁中后所附近发现了吴三桂的骑兵,他一喜,心想一场狗咬狗的闹剧要上演了。

击溃唐通后,吴三桂的主力也开始从东罗城这个通道撤离山海关。待到这天下午,吴军走在最前面的彝丁铁骑发现了阿济格的正白旗前锋骑兵,他们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吴三桂。

收到这个消息后,吴三桂几乎是喜极而泣,他跑到最前面,看到对面的清兵,几乎想张开双臂拥抱这些赶来解他燃眉之急的异族好友。

但是对面的阿济格却已经拔出顺刀来准备砍人了,正白旗改成进攻队形,速度越来越快,明晃晃的大刀在阳光的照射下正在熠熠生辉。

吴三桂凭借二十年的征战经验终于反应过来,对面的这些清兵根本不是来接应自己的,而是来杀他的。

跑已经来不及了,三千人不是三十个人,也不是三百人,现在调转马头就会立即被打散,成了争相逃命的溃兵之相。

千钧一发之际,他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全军拔刀,冲锋。”吴三桂大呵道。

彝丁铁骑在这一刻表现出了大明顶级精锐的反应能力,他们立即长刀出鞘,提高马速,朝着正面迎来的正白旗发起了反冲锋。

一边是满清最善战的亲王阿济格,一边是率领大明最精锐骑兵的吴三桂,双方刚一交手就是火星撞地球,长刀挥砍在盔甲上,长矛刺进身体,一时间,双方悍不畏死的战士缠斗在一起,谁都不缺勇气,谁都不缺力气,谁都是这个时代军人当中的顶尖,在这条辽西走廊的大道上,残酷的战斗延续了整整半个时辰。

吴三桂心中充满了疑问,他根本就想不明白形势怎么会变成这样。

那个想诱降自己的多尔衮,那些要对自己礼贤下士的清国贵族们,怎么一下子就把自己当成仇寇一般,欲杀之而后快。

虽然双方骑兵实力旗鼓相当,但是阿济格毕竟人数占优势。

形势所迫,吴三桂只能带着数百人先撤出战斗,这时他的后续部队也赶了过来,吴三桂先扎下营盘,喘口气再说。

前方激战的消息迅速传到已经快速跟进的多尔衮耳朵里。多尔衮头脑相对冷静,虽然之前有所怀疑,但在没有确切证据下,他是不会把袭扰自己的对象确定在吴三桂身上的。

现在听到阿济格和吴三桂打起来的消息,他一边怒斥阿济格的莽撞,一边叫来被羁押的杨坤和郭云龙,道:“你们速去吴军大营,问问平西伯倒地是怎么回事。”

杨坤和郭云龙之前一直是人质,一看可以离开“狼窝”了,赶紧称是,匆匆忙忙就向南面而去。

“莫非我们被那个罗虎算计了,此人应该是李自成的部将,率水师直插辽西,袭扰我军的行军,设伏杀死了耿仲明,又嫁祸吴三桂,让我们自相残杀?”这时洪承畴对多尔衮说道。

“正是这样,这个罗虎实在是诡计多端,英亲王也莽撞了,怎么不问青红皂白就杀将了上去。”多尔衮抱怨着阿济格,好像早已把自己当时对吴三桂的愤恨忘得一干二净。不过这事要换了多尔衮,凭他的睿智,的确不会见了吴三桂就要拔刀砍人。这也是阿济格军功无数,最后却是弟弟多尔衮成为满清政权一把手的原因。

“摄政王不必烦恼,现在豫亲王已经回援对付罗虎,凭他的谋略和勇武,相信一定能把对手歼灭于辽水以东。”洪承畴道。

“本王现在担心的不是豫亲王那边,本王担心的是山海关还在不在吴三桂的控制中……”

多尔衮的人叫停了阿济格与彝丁铁骑的砍杀,杨坤和郭云龙来到吴三桂营内把发生在清军方面的情况给吴三桂一说,吴三桂立即拿出那封假信又看了一遍。

他瞬间明白过来,怒火中烧,把这封信撕了个粉碎。

信是假的,送信的白甲兵肯定也是假的,他当时收信的时候正在忧心忡忡,焦头烂额,才会误信了信中内容。

“我们在山海关的主力都撤出来了吗?”

“回总兵,主力已经撤出,只留下少部与李自成军周旋,家眷、辎重、财货……都没能带出来。”胡守亮道。

山海关是吴三桂的筹码,他现在已经是丧家之犬,不投降多尔衮都不行了。

“走,带我去见摄政王。”吴三桂对杨坤和郭云龙道。

……

吴三桂终于和多尔衮见了面,并且当面剃了头发,也成为了一个金钱鼠尾的光头。

多尔衮气量非凡,虽然山海关丢了,自己的正白旗在和彝丁铁骑的冲突中战死三百,伤了四百,但是他仍旧许诺要给吴三桂封王。

吴三桂听到多尔衮的承诺后立即表达忠心。

“三桂日后一定效犬马之劳。”

这时的吴三桂是非常难受的,小辫子终于长在了后脑勺上,而且他的彝丁铁骑今天连死带伤损耗了一千多人,这些人在平日只要折损一人,他都会肉疼,最重要是山海关就这么没了,很多将官的老婆、孩子、财物都没带出来。

“罗虎,你到底是何人,老子要是以后遇到你,非要把你碎尸万段。”吴三桂咬着牙说出了这番话。

“平西伯不用着急,我大清豫亲王已经去辽东对付这小子了,相信不过多久,就能把他的人头带回来。”

多尔衮说完,把吴三桂和洪承畴、范文程引到沙盘前,问他们以后的对策。

山海关现在已经落到李自成手中,阿济格现在也赶到了威远城,把兵营扎在欢喜岭上,他并未轻举妄动,因为对方能在短时间里攻陷山海关,实力不容小觑。

吴三桂最先发言,他刚与李自成大战一场,对对方实力也有所了解,他认为现在不宜立即从关外发起进攻,因为多铎回援辽东,多尔衮手中只有八万人,加上他自己在大战之后的余生不到三万人,总和是十一万多,与李自成相当。虽然清兵要更加精锐善战,但李自成还有关城之险,一味强攻只能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洪承畴先是沉默了一会儿,他与吴三桂原本都是大明同僚,吴三桂还是他的手下,现在他俩都投靠了满清,吴三桂的地位反而比他要尊贵了,这让洪承畴心中很不爽,他一定要表现出比吴三桂更为老道的见解来。

听取了吴三桂的意见后,洪承畴发声:“山海关虽然一时夺不回来,但当下是我大清十年不遇的好时机,如此班师回朝岂能甘心,臣建议还是走喜峰口和古北口,发动奇袭进军京师,这样李自成就得回援,我军则可在野战中歼灭之。”

洪承畴的想法正好和多尔衮一致,多尔衮点点头道:“还是彦演老谋深算,本王也是这般思虑的。”

彦演是洪承畴的字,洪承畴听到多尔衮的认可,马上回了一句“摄政王谬赞”。

“就这样,当下英亲王在欢喜岭与李自成对峙,平西伯跟随本王一同从中协入塞,直插京师。”

……

此刻,李自成登上山海关,经过几天的鏖战,他终于赶跑了吴三桂,占据了这个至关重要的“天下第一个关”。

跟随他的不仅有军事将领,还有吴襄和被他封为宋王的前明太子朱慈烺。

对面欢喜岭上清兵大营可以看得非常清楚,李自成望着阿济格的正白旗阵营,踌躇满志地对朱慈烺说道:“没想到东虏还是出兵了,不过遇到我李自成可就没什么好运气了。宋王,大明二十年平定不了的辽东之患,现在轮到朕来解决了。”

李自成在西安已经称帝,现在自称“朕”让朱慈烺内心一阵恶心,而且他还说要去解决辽东之患,朱慈烺心中道了句:“也好,既然狂妄的李自成不知道厉害,那就让东虏去收拾他吧,反正狗咬狗一嘴毛。”

李自成在城墙之上发完了感慨,柳和尚却是乘船赶到了山海关。

“陛下,潼关伯手下柳和尚求见。”一侍者来报。

“传他觐见。”李自成心情大好,而且他能顺利打下山海关,和罗虎的及时送信通报不无关系。

柳和尚风尘仆仆地赶来,对着李自成叩首,道:“潼关伯手下柳和尚叩见皇帝陛下,祝陛下江山一统,万寿无疆。”

“好好好,这位将官起来说话,都讲讲你家将军这些日子都干什么了?朕是好奇的很。”

柳和尚侃侃而谈,把如何袭扰满清军队,如何歼灭耿仲明水军,又是因何去了辽西统统讲给了李自成听。

说完,柳和尚把缴获的耿仲明手下的甲衣、兵器、砍下的人头都呈给了李自成,其中还有三个白甲兵头颅和头盔。这三人的尸体已经还给了多尔衮,只剩头和头盔了。

李自成见了这么多缴获的东西,不禁放声大笑,“好好好,震山果然勇猛过人,取得了这么多战果,而且他想朕之所想,能渡海作战牵制东虏兵力,这更难能可贵啊。”

李自成站起身,对柳和尚继续说道:“辽东之患是到了该解决的时候了。我给你们将军三万两赏钱,让他在辽东好好干,随意干,搅他个天翻地覆才好。”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