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事

这一天, 李这才回了家。

只是马车走到巷子外头,李用和就让马车停了下来,这会儿了, 就这么大喇喇的进去,

刘美倒也没有坚持, 果真在巷子口放下了他, 但是在笑的问他:“小郎君, 你了, 住在此处只怕不太合适吧。”

李用和听完神色不变,只淡淡道:“此处小生已经是住惯了的,一时半会儿的只怕还搬离不得。”

搬家肯定是要搬家的, 但是可不是这会儿就要搬家,有些事还是得一步一步来。

刘美见他是个有主意的, 也就不多话了,只轻笑一声,然后便离开了。

李用和站在原处目送刘美的马车转出了巷子口, 这才转身朝着自己家而去。

虽然已经是晚间, 但是巷子里却依旧热闹,大家纳凉的纳凉, 做事的做事。

见着他回来了,都对着他打招呼, 一口一个李郎君,关切的紧。

毕竟这可是他们这片唯一的一位读书人,还是一位举子, 那可稀罕的不得了啊。

李用和也一路笑着回应过来,面上处处周到,但是心里却在想今日的事情。

谈妥了官阶上的条件之后, 李用和也曾提出来是否可以入宫探望姐姐。

刘美那时笑眯眯的看着他,只道:“若是小郎君已经婚配,我倒是可以帮忙安排一番,但是如今小郎君无有内眷,此事只怕不成。”

李用和听到这话倒是没有气馁,能入宫探望就成,自己迟早都得成婚,等成婚之后,他倒要看看刘美会不会食言。

就这么一边走一边乱想,等走到自家门口,正要开门进去,却听见隔壁大娘家门开了一道缝,李用和看过去,便看见大娘凑在门边,低声道:“李家小子,今日我见你上了一位贵人的车,没出什么事吧?”

这位大娘是李家多年的老邻居,能对他如此关心,李用和心中也软了几分,他笑着点了点头:“大娘,我无事,只是贵人找我说了几句话罢了。”

大娘看起来这才像是松了口气,低声道:“那就好,唉,你姐姐走之前就叮嘱我,让我好好看护你,如今你得了功名,也算是不负你姐姐的这片心意了,李小子,你可得记住了,一定得将你姐姐赎回来才成,不要忘了她对你的恩情。”

李用和听人说起这事儿,只觉得眼眶发热,他倒是也想将姐姐赎回来享福呢,可是到底也成了一场妄念了。

他勉强对着大娘笑了笑,然后认真点头:“大娘放心,您的话我都记着呢。”

大娘见这孩子如此听话,也满意的笑了:“好孩子。”

李用和与大娘说了一会儿话便回了家,家里冷锅冷灶的,李用和又不免忙活了一通,等到洗漱一番之后,他才开始思考自己以后的路。

现在他百分之百要当这个国舅了,不过他本人对于宋仁宗这个皇帝却并不怎么了解,或者说他对于整个宋朝都是不怎么了解的,除了黄袍加身靖康之耻等这些历史有名的典故之外,其他的几乎可以说是一概不知。

或者说就算是知道,也只知道一个大概,知道宋仁宗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差,知道在仁宗一朝有过庆历新政,可惜最后失败了。

还有仁宗一朝的一些历史名臣他也了解一些,除了这些,具体到哪一年发生了什么,那肯定是不知道的。

既然如此,他如今也就先不去想这些大问题了,还是先走好自己眼前的路。

今年是大中祥符三年,澶渊之盟已经签订了五年,他那位便宜姐夫臭大街的泰山封禅行为已经过去了两年,北宋整体的发展情况还算稳定,也不必担心有什么性命之忧。

所以现在他大可以先闷声发财,苟上一波,等到真宗驾崩,刘娥去世,他的日子也就好过了。

下了这个决心,李用和便也不再多想,又收拾了一下家中的物品,便回屋睡觉了。

**

没几日,官家的旨意果然降下,李用和也算是正式得了西头供奉官的职位。

他这个官没有具体的差遣,就是个寄禄官,用人话讲就是只领钱不做事,有身份无权势。

之所以会这样,当然拜我大宋特有的官员制度所赐,一时半会儿也讲不清楚。

但是即便如此,李用和如今也算是一步登天,周围的街坊邻居看了,不知道多羡慕。

等到李用和送走了天使,李用和便在家中不知道接待了多少上门恭贺的街坊,大家各个口中都夸赞李家娘子有福,竟是入了大内,伺候了官家。

李用和心中郁闷,面上还得强做了笑脸迎来送往。

等到将上门恭贺的街坊们都送走,隔壁的张大娘这才上了门。

她看起来也仿佛哭过一场,眼睛红红的,一进门就拉着李用和的手道:“小郎君,如今你姐姐入了大内,虽然听着好听,可是到底也是见不得人的地方,你可不能因此就沾沾自喜忘了你姐姐的恩情啊。”

李用和见着终于也有关心他姐姐本身的人,眼眶也是一酸,默默点了点头:“大娘,我心中明白,姐姐做这一切都是为了我。”

若不是为了他,他姐姐大可以嫁一个情投意合之人,一辈子虽然平平淡淡,却也可以相伴到老。

而不是自卖自身,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去给人当生育工具人。

大娘住在东京城里这么多年,也是有些见识的,拉着李用和的手,和他讲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说到最后,她劝李用和:“小郎君,你如今既得了官身,此处便是住不得了,虽然都是街坊邻居,可是以前咱们都是一样的人,住在一处也能互相帮衬,可是如今却是不成了,小郎君最好要早做打算,若是能买个宅子自然最好,若是不成,最好能赁一个官舍。”

李用和听了这话有些哭笑不得,古话说居长安大不易,但是其实居开封也是大不易。

就他这些年挣的钱,一大半都用来读书了,读书在古代来说可是一件十分费钱的事儿,笔墨纸砚就不说了,买书贵找先生贵,与人交际更贵。

而且他在没有功名之前还不太敢把自己的那些现代知识都拿出来,毕竟小儿抱金过闹市,这在哪朝哪代都是十分危险的事情。

因此他只能小心翼翼的做一点小买卖,不敢太出挑,更不敢赚得太多。

这么多年来下来,他攒的钱,维持目前的生活足够,但是想要在开封府里买套房,只怕是在想屁吃。

至于租赁官舍,以他如今的地位也很难。

他的这个便宜姐夫明显对他十分冷淡,给的官职甚至都没有追赠他的父祖,而他自己也是只有寄禄官没有差遣,没有差遣就没有职权,也就没有权力,只是拥有了一个官员的身份,在老百姓面前当然可以唬唬人,但是在真正的官员面前只怕还不够看。

所以大娘说的这两条路对于他来说,都是不行的。

不过大娘有句话确实说对了,他的确是在此处住不得了,要知有句话说得好,害怕兄弟过得苦,更怕兄弟开路虎,原本大家都是一样的人,但是突然间你阶级跃升,过上了好日子,这不管对谁来说,都是很难轻易看开的,产生嫉妒心理更是理所应当,到时候只怕最后一点街坊情谊都会消失。

而解决这个困境的办法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搬家,大家离得远了,眼不见心不烦,自然也就不会走到那一步了。

不过这些话李用和当然不会说出来让大娘操心,只是笑着点了点头:“大娘的话我记住了,这几日我也一直在找宅子,您放心吧。”

见着他有章程,大娘便也果真放下了心,叮嘱了他几句若是要搬家记得喊人,便匆匆回家去给儿子做饭了。

李用和送大娘出了门,等回来的时候,心中忍不住想,他们家与大娘一家多年的邻居,大娘也对他们家多有照顾,若是日后李家发达了,他也定不会忘这么多年的情谊。

**

李用和说要找宅子,那也不是空口说白话,第二日一早就跑了好几家牙行,这也是为了给自己多一个选择。

这些牙人们也是给力,很快就给出了好几个选择。

李用和每日都出门看房子,看了几天,终于选了一个合适的房子。

这座房子的地理位置不错,正处于内城与外城的交界地带,院子虽然不大,只有一进半,但是内里修的却很精巧,甚至还修了一个小院子,十分得雅致。

周围的交通也很发达,生活方便,闹中取静,因此即便这个房子,比一些比他更大的房子更贵,他也觉得合适,当天就点了头,然后去了衙门交了押金将房子赁下。

只是奇怪的是,从头到尾,这房子的主家都没有出现,都是牙人帮着处理流程的。

李用和多嘴问了一句,牙人看着神色有些不自然,只道,这家主人是个行商,这段时日不在汴京。

行商的话行踪不定倒也寻常,只是李用和不免感叹,如今行商的审美水平都如此高超,不愧是宋朝。

等定下了房子,李用和便立刻准备搬家。

搬家自然就得请人,李用和也没有吝惜这点搬家费,直接在牙行请了几个人回来帮忙,不过街坊们也跟着帮了忙,尤其是大娘家的张大哥,更是出了大力。

等终于搬完家,李用和这才松了口气。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