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活

, 整个人都是喜滋滋的。

他已经和老师约定好,过几日就会遣官媒上门,到时候来了。

李用和怕事情有变, 一从老师家里出来, 也没先回家, 而是直家官媒处。

说过, 这个官媒最是嘴巧, 人也好, 给人说亲从不胡说八道,在几家官媒里名声最好。

这一日他上门的时候,人家家里正在用饭, 不过这位官媒倒是一点都不介意,招呼着他去了厢房说话, 倒是把李用和搞得有些不好意思。

不过既然来了,那到底还是要说正事的,李用和便也将自己的情况大致都和官媒说了。

官媒听闻李用和是官身, 那位小娘子是举人之女, 而且两家已经有意,便知道自己这趟差事是个好挣钱又轻松的, 立刻笑着点头:“真真是天作之合啊,小官人请放心, 这事儿就包在我老婆子身上了。”

李用和谢过之后付了说媒钱,又说事成之后还有重谢,这才匆匆从官媒家里出来了。

而官媒见他出手大方, 更是一路将人送出了门子,看着他上了马车离开,这才回转, 心里却忍不住猜测,这位小官人如此年轻就有了官身,看来倒是个不简单的人物,难道是哪家的衙内?可是刚刚他又说父母双亡,唔,还是得好好打听一下他的底细。

李用和回到家之后,就开始准备起结婚的事儿。

他没有父母帮忙张罗,便也只能自己尝试着张罗了,首先是房子的问题,现在就得相看起来了,同时还有房子里的家具,只怕也得打新的,不过这两样都是长远的事儿,目前还并不用太着急。

现在最要紧的,还得是准备好定亲要用的东西。

李用和盘算了一下自己的身家,全部身家加起来,一共有一千五百多贯钱,勉强算是个中人之家。

而现在开封府一幢好一点的宅子,就得两千贯上下,他手里这点钱,着实是买房都不够,而且他还不能把钱都拿去买房,自己平日里的生产花销总得剩点。

至于他的俸禄,年奉七十两,换成钱就是七十贯上下,想拿这点钱养家,那是痴人说梦,还是得在副业上想办法。

幸好北宋也不禁止官员做买卖,自己还能有一点腾挪的余地。

不过不管这点钱多么的紧张,该花还得花,尤其是成婚,有些钱是不能省的。

这般想着,李用和从积蓄中取出了五百贯,他也不懂如今的行情,先照着这钱准备着吧,要是后头不够了,再取就是了。

李用和准备好钱,就先回之前住的地方,联系了之前的邻居张大娘,想让她帮着提点一二。

张大娘一听说李用和成婚,也是高兴的不成,立刻二话不说,带着李用和去了坊市采买。

张大娘不是普通的平民,她年轻的时候,也曾在大户人家里做过佣工,很是知道一些大户人家的排场,因此在得知李用和想要稍微隆重一点的想法之后,她便也按照自己的印象,带着李用和四处采买东西。

俩人忙活了好几天,终于把要用的东西大致采买齐全了,同时官媒那边也有了消息,可以上门求亲了。

李用和心里又是紧张又是欣喜,张大娘见了也忍不住偷笑,并且叮嘱他:“原本定亲要送上一对木雕的大雁,但是好的木雕难得,我记得小郎君弓马不错,或可去猎一对活雁,也是你的一片心意。”

李用和父亲还在的时候,李家家庭贫困,因此当时李用和就曾自己造了弓箭,去郊野里打了些猎物贩卖,这事儿张大娘是亲眼见过的,所以如今才会有这个提议。

李用和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立刻点头:“大娘考虑的很是,我记住了。”

之后他又请大娘用了一顿饭,感激她的帮助,送大娘回去的时候,又买了许多点心给她,大娘推拒着不要,但是李用和坚持要给,而且说这个是喜饼,大娘这才收下。

只是大娘不知道的是,李用和在喜饼中还夹带了两吊钱。

李用和知道自己要是直接给钱大娘肯定不会收,因此也就只能采取这个做法了。

也是感激大娘这么多年来对他们姐弟的帮助。

**

第二日一早,李用和一身新衣,提着礼物,和官媒一起上门求亲。

俩家装模作样的走了个流程,终于交换了八字,也算是将亲事初步定了下来。

临走前,老师还殷殷叮嘱李用和:“如今既定下了亲事,也该好好祭祀告知父母,让他们不要再为你操心。”

李用和应了声是,这才离开。

而等他回了家,也果然在父母灵位前上香烧纸,将自己的婚事告知父母,同时也心中祈祷,期盼这次的婚事能够顺利。

**

没过几日,八字也终于合好了,李用和特意耗费巨资,在相国寺里找了高僧合字,果然合出一个大吉的结果,俩家都很高兴,李用和也终于又见了一次王家千金。

上次没敢细看,但是这次,李用和却是仔仔细细的瞧了瞧自己未来的老婆。

杏眼桃腮,雪肤花貌,的确是个美丽的姑娘,这一点其实在看过王家上下的相貌时,李用和就能猜到。

至于言谈举止,俩人也只是说了几句话,因此李用和也不敢真的下什么定论,只觉得是个文雅的姑娘,但是想想王端对自己妹妹的评价,李用和便知道这姑娘定是个不俗之人。

俩人没说几句话,便有人上来请王姑娘离开,王姑娘抿了抿唇,看了李用和一眼,这才施施然离开,而李用和倒是被王姑娘那一眼看的有些懵,站立良久才回过神来。

**

这一日他从王家出来,还有些晕晕乎乎的,差点连说好的小定日子都给忘了,等终于回过神来,不由心中暗笑,也真是没出息,不过看了人家姑娘几眼,竟就成了这样。

不过也不能怪他,毕竟活了这几世,这还是他第一次自己主导自己的婚姻,总是与其他几世不同。

只是李用和还没高兴太久,第二日,就突然有人来他家里传信,刘提点要见他。

这次不是刘提点亲自登门拜访了,而是招他去刘家说话。

李用和心下一沉,终于来了。

他不认为自己违背刘家的意思自己主宰婚事,刘家人会轻易放过他,只是他也不知,刘提点到底会怎么对付他。

这般想着,李用和抿了抿唇,面上依旧做出一副温润模样,笑着应下,又打点了一番来传信的人。

等到传信人离开,李用和这才皱起了眉,开始估摸明日刘美到底能有什么事儿。

**

第二日一早,李用和换了一身天水碧的澜衫,戴了幞头,往刘家去了。

刘家的宅子在开封府内城,更精确一点的说,是接近大内的地方,距离大内城墙不过五十步。

这种地段的宅子,李用和暗自揣测,只怕不会低于五万贯。

但是等李用和真正看到刘家宅邸的规模,李用和觉得自己的猜测还是保守了,这宅子绝对不下十万贯。

怎么说呢,这简直就像是一个缩小版的宫廷,五进大小,内里还有花园阁楼,湖泊假山,一步一景,精雅绝伦。

领路的人,并没有把李用和领到前院书房,而是左拐右拐,带着他穿过花园,到了一处临水的建筑。

这是个三面临湖的亭子,亭子里摆着白玉凉席,和一个小小的矮桌,矮桌上摆着瓜果,以及一壶葡萄酒,装葡萄酒的杯子是白玉所制,十分的典雅。

刘美就坐在凉席之上,今日的他没有了往日的庄重,而是穿着一身纱衣,屈膝平坐,显得有些落拓不羁。

李用和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面上依旧保持平静,上前行了一礼:“学生见过提点。”

刘美看着他笑了笑,一指自己旁边的位置:“李郎君且坐,今日暑热,失礼了。”

李用和道了一句不敢,这才坐下。

刘美亲自斟了一杯酒递了过去:“炎炎夏日,还请李郎君过府,我先给李郎君赔罪了。”

十分得客气,却也带着疏离。

李用和并不放在心上,又道了一句不敢,接过酒也不喝,只拿在手里。

刘美见他这一副谨慎模样,哂然一笑:“李郎君不饮酒,难道是怕我在这酒中下什么东西不成?”

这话说的实在失礼,李用和不免蹙眉,只道:“提点哪里的话,本是学生不善饮酒,只怕此时饮酒,失了礼数。”

刘美听完挑眉:“竟是不善饮酒吗?这倒是奇了,我听闻郎君婚事在即,若是不善饮酒,那等到大婚当日,只怕郎君要受苦了。”

终于说到了正戏,李用和提起了心防。

“多谢提点关心,不过想着到时亲朋好友上门,也能理解学生这一点短处。”

刘美听完嗤笑一声,并不在回应,而是从袖子里掏出一封信递了过来:“前几日内人入宫,又见着了崇阳县君,县君一心挂念,便写了一封信送了出来,你且看看吧。”

虽然知道这里头有拿捏的意味,但是看到姐姐写的信,李用和一时之间不免还是有些激动,几乎是有些手抖的接过那封信,然后迫不及待的拆开来。

看着李用和的这幅姿态,刘美眯了眯眼,果真是姐弟情深啊,不过自己要的,不就是这个效果吗?

李用和姐姐的字还是李用和教她认的,李家当年那个家境,还要供李用和读书,他的姐姐自然就不能受到什么好的教育,甚至还要为了家里做女红卖钱。

但是李用和却不能真的看着姐姐成为睁眼瞎,因此每次回家之后,都会教姐姐读书写字。

这么多年下来,他的姐姐已经学会了大多数的字,写起来也有模有样,即便达不到所谓的颜筋柳骨,但是也是整齐端正。

她的这封信不长,只有一页半,但是其中却有一页都在叮嘱他,刘家对他们姐弟有活命之恩,让他要好好听从刘提点的教导,剩下半页则是关心了一下他的身体,只有最后一句,提了一下他的婚事,却也只说了一句好好过日子。

李用和多年读书的功力,读完这封信当然不会耗费多少时间,但是如今他却仿佛是看什么稀世珍品一样,一字一句,一笔一划的看着,等看完之后,竟是耗费了整整一炷香的时间。

而看完之后,李用和也仿佛松了口气,从这封信的笔力和字迹来说,姐姐应当过得还不错,这张纸质地细腻,隐隐还有异香,一看就是上贡之物,姐姐能用这种纸,可见在宫里的日子不算艰难,而姐姐的字比起之前也好了许多,笔力稳健,措辞从容,可见写这封信的时候,她的情绪也还算平稳。

至于那些内容,他压根没放在心上,姐姐如今在德妃跟前讨生活,一举一动都被人看着,难道还真能在刘家送的信中吐露心声不成?

不过想是这么想,李用和面上却并不这么表现,而是微微蹙了蹙眉,一副难以抉择的模样。

刘美在这个过程中一直观察着他的神色,此时见他这般,面上也不由浮现出一丝得意的神色。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