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另寻他法袭夏侯围而不攻图宛城

话说汝南前线曹刘双方都十分克制,吴晨自知自己的作用有限于是安心地陪着貂蝉在外面游玩,而胡驳来到汝南之后和诸葛亮的接触变得越来越多,诸葛亮对于胡驳也更加重视了。而曹操即将退兵的消息传来,吴晨马不停蹄地赶往汝南,却得知诸葛亮外出,而终于盼到诸葛亮回到汝南,却被诸葛亮连番反问给难住了。

其实诸葛亮所类比的事情很简单,那就是早些年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事情。要知道当时十八路诸侯的联合军人数众多、浩浩荡荡、声势很大,但是最终的结局也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十八路诸侯之间的矛盾更是不可调和,因为每一路诸侯都有自己的目的,相互之间推诿扯皮的事情举不胜举,矛盾激化之后更是有人大大出手,最终变成了后来群雄割据的局面,而诸侯们共同的敌人董卓虽然最后死了,但却并非是这十八路诸侯的功劳。

在诸葛亮看来,此时和彼时的情况十分类似,而吴晨也无法否认,尽管此时的汉献帝已经不再受曹操掌控了,但曹操依然是当世最强大的诸侯,而不论是逐渐强大起来的刘备还是东吴孙氏,亦或荆襄刘琦、西川刘璋等人均没有和曹操单独抗争的资本。而相对应的,各路诸侯之间都存在矛盾,而这些矛盾或者明显,或者隐藏,若是不涉及到各自利益的情况下还好,若是真的牵扯到各自利益的话,很有可能在汇聚到一起之后集中爆发,那时的后果则是不堪设想,因为曹操很有可能会利用各路诸侯之间的矛盾瓦解联盟,然后各个击破。这种相似的案例也曾出现过,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过六国联合抗秦的事情,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吴晨承认自己在考虑这件事的时候还是有所忽略,但不可否认现在的确是追击曹操的好机会,而吴晨更加担心的是,曹操此次兴兵来犯汝南,汉献帝便召集各路诸侯前来勤王,而各路诸侯也奉旨前来,而曹操退兵之后,各路诸侯没有得到任何的好处却只能选择撤回,如此兵马劳顿的事情,一次可以,两次可以,若是第三次发生,这些诸侯还愿意前来吗?

此时的汉朝天子的权力早已不复往日,而威严尚且不足以震慑各路诸侯,当各路诸侯不再愿意奉诏的时候,那该如何是好?除此之外,曹操始终都是刘备的劲敌,而且曹操在被刘备抢夺了汉献帝之后,早已撕下了虚伪的面具,若是不能早日消除,必将成为日后的大患。

尽管吴晨的想法没有问题,但终究因为个人能力,无法说服诸葛亮,反倒是被诸葛亮的一番说辞给堵了回来。要知道诸葛亮可是能够舌战群儒的人,不仅学识深厚,思维更是敏捷,吴晨跟诸葛亮比起来那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对决。无奈之下,吴晨只能失望地离开。可是吴晨并不死心,因为他觉得这样的机会若是错过了,不知道下一次什么时候才会出现。既然无法说服诸葛亮,那吴晨便开始考虑其他人。荆襄、东吴很快成为了吴晨理想的说服对象,最重要的是荆襄有自己的势力,而东吴这一次领兵的主将正是太史慈。虽然吴晨在诸葛亮面前无法占据优势,但他还是有自信可以争取这两大势力,打定主意的吴晨便直接离开了汝南。

吴晨回到荆州便开始发动自己的力量,争取让刘琦同意出兵北上的事,同时前往东吴大营面见太史慈,商议出兵追击的事情。当众人知道刘备并没有要出兵的意思时,心中也是十分犹豫,毕竟这么大的事情关系重大,自然不能轻易做出决定,不过吴晨并没有放弃,依旧不断的努力争取,最终在不懈的努力之下,终于争取到了荆襄和东吴的同意。

只不过吴晨在综合考虑之后,决定追击的对象是夏侯兄弟所率领的曹军。而不是曹操的大部队。第一,是因为时间有限,吴晨前往汝南耽搁了一些时间,回到荆州四处游说又花费了不少时间,这一来二去,曹军早已撤出前线,想要追击曹军主力部队,路程较远,时间上很有可能来不及;第二,是兵力有限,荆襄、东吴之前在金鸡岭损失了不少兵马,这一次派到前线支援汝南的兵马加起来也就五万左右,而曹军主力部队有十万之多,如此贸然前去恐有所失。第三,则是吴晨的私人原因,夏侯兄弟率领的曹军撤回的方向是宛城,路程上并不算近,而吴晨之前安排关羽、黄忠奇袭曹军的对象正是夏侯兄弟率领的曹军,只不过那一次吴晨的计划失败了,关羽、黄忠涉险而回,关羽更是因此受了伤,此时让吴晨心中十分愧疚,因此他也想借此机会帮助关羽报仇,更为重要的是,宛城曾经属于荆州的势力范围,进攻宛城无疑可以更大程度上争取到刘琦的支持。

事情既然已经商定下来,荆襄和东吴的部队稍作整顿之后就直接出发了,此行毕竟是追击战,贵在迅速,因此荆襄军安排文聘为先锋,领兵一万,而太史慈亲率东吴兵马一万,两人分别带着自己的队伍提前出发,而剩余的部队则是向着新野方向转移。新野正是荆襄北面的门户,距离宛城也比较近,吴晨将新野当作是中转点,也是因为驻守在这里的人正是自己可以完全信任的黄忠。

数万大军的动向自然是无法完全掩盖的,而诸葛亮也在第一时间知道了荆襄军和东吴军的动向,而想都不用想,这一切都是吴晨策划的,诸葛亮心中的恨意更甚,他本以为自己已经说服了吴晨,却不曾想吴晨根本没有放弃追击曹军的计划。原本诸葛亮对于吴晨的敌意并没有那么强烈,但是这件事情爆发之后,诸葛亮知道若是想要实现自己的长远计划,必须要把吴晨除掉,即便不能除掉吴晨,也必须让吴晨远离权力核心,不然任由吴晨这么任意妄为,自己的计划早晚会被破坏。从这一刻开始,诸葛亮开始渐渐走上吴晨的对立面。

诸葛亮的变化暂且不说,先说曹军的夏侯兄弟。自接到曹操撤军的命令之后,夏侯兄弟心中就有些不满,在前线僵持了这么久的时间,可以说夏侯惇、夏侯渊除了防备了关羽和黄忠的一次偷袭之外,并没有和刘备军有太多的交手,这可把两兄弟给急坏了,可是曹操一直都不允许出战,两人自然也不敢违抗,而如今不仅没有接到出兵的指示,反倒是得到了撤军的命令,让两人如何心甘情愿呢。于是撤军的速度方面就比曹操的主力部队要慢了一些。多日的懈怠早已让曹军的士兵形成了习惯,毕竟平静的日子太多,让他们已经习以为常了,因此他们也没有料到会有人前来追击。

这一松一紧的对比,让荆襄和东吴的联军在一开始就占据了优势。同时为了确保战斗的顺利,吴晨还提前安排黄忠提前出兵新野,前往宛城附近埋伏,为的就是给联军争取时间,同时也是为了最大限度扩大己方的优势。对于这样的战斗安排黄忠自然是乐意的,毕竟他也想为上一次的失利报仇。

以有心算无心,夏侯兄弟率领的曹军在与黄忠部队相遇时,立刻吃了大亏,对于曹军来说,这一战虽然战斗的次数并不多,但总体来说还算是曹军失利了,毕竟他们最初的战略目的并未达成。曹军的士兵本就心情低落,再加上主将夏侯兄弟二人并未有所约束,如此状态下遇到伏击,根本没有战斗的意志,曹军士兵互相伤害、互相踩踏的现象比比皆是,曹军这一战丢盔弃甲,溃散而逃。而就在曹军溃不成军的时候,荆襄、东吴的联军适时出现,本以为脱离危险的曹军士兵,此刻更是哭爹喊娘一般,虽然联军士兵连日来行军十分疲惫,奈何对手如此不堪一击,当胜利的情绪将疲惫感压制下去时,联军如虎入羊群一般。

战斗持续的时间并不算长,因为曹军基本没有什么抵抗,而这一战曹军的损失十分巨大,丢失的军马、器械更是不计其数,残军一路撤向宛城。而荆襄、东吴联军与黄忠带领的部队汇合在一处,目标直指宛城。

溃败的曹军大批量的涌入宛城之中,让原本平静的宛城又陷入了混乱之中。夏侯兄弟二人好不容易回到了宛城之中,立马开始整顿城内的防务,只不过混乱之下的宛城那里是短时间内可以整顿起来的,甚至城里的守城物资都来不及准备,联军就已经冲到了城下,尽管夏侯惇传令紧守城门,拒不出战,但是城内依旧人心惶惶,而夏侯惇派出请求援兵的计划也被联军一次次的阻拦下来,联合军将宛城四面围住,断绝了城内的粮、水,孤立之下的宛城可以说破城在即。而就在这个时间,突然出现了一支队伍,而这支队伍的到来,让众人都非常惊讶。

欲知宛城之战将如何发展,且看下文分解。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