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老朱:天不负咱家!就这么办!

事实上,老朱一直在为这件事吧。

放权吧,怕被别人趁机夺去了权力。

不放吧,身为天子,他实在忙不过来。

也因此,才有了锦衣卫这种监察百官的机构。

但老朱也渐渐察觉,锦衣卫本身的职权太大,不受监督,渐渐有了尾大难掉的势头。

在此之前,他已经下旨要剥夺锦衣卫的缉捕审案之权,只是实行得并不彻底。

因为完全废掉锦衣卫,老朱又不放心。

他需要人帮其监察百官。

朱允熞的密奏制度,很好的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

大臣所上的密奏,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好的秘密监督。

谁都可以向皇帝打小报告。

谁都担心自己被人打了小报告。

如此一来,皇帝再也不用担心大臣有什么事瞒着自己。

他们也不敢再瞒。

因为大家都会怀疑,自己不说,别人会向皇帝透露。

谁都无法信任谁。

“不过,用皮匣直达御前,可能也有问题,要防止有居心叵测的人,在奏章中投毒或放置炸药。”

“最好是让小太监当着皇帝的面打开,再呈给皇帝。”

这是未雨绸缪。

实际上,这个时代还没有沾之就能毒死人毒药。

更没有触之爆炸,或者定时爆炸的炸弹。

但朱允熞觉得,随着自己开始编写后世教材,提点工匠和各行各业的人员,大明的科技文明,应该会以一个腾飞的速度提升。

到时候,就有可能造出来了。

老朱点了点头,虽然绝得并无必要,却也对孙儿的思维缜密表示赞许。

“皇爷爷,孙儿还有几个建议。”朱允熞脆生生的道。

“快说,快说。”老朱的激动和兴奋都溢于言表,对他的建议,越发期待起来。

“第一是军政分开,文武分制。”

历史上大明以文制武,主要是从明仁宗开始。

在此之前,只有建文帝朱允炆当政之时,文官地位远远凌驾于武官之上。

但后来靖难之役,朱棣成功夺权,文官集团筹备许久的崛起掌权之路,再次被打断。

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都没有搞以文制武。

虽然文官的地位也高,但以武将为主的勋贵集团,同样不可小觑。

不过,在朱允熞看来,只要军政不分开,文武不分治,那文官掌权,武将居于从属地位,只是时间问题。

军事虽然非常重要,可一个国家大部分事情,都是政务,而不是军务。

军事始终只是为政治服务的。

毕竟,国家不可能一直处于全民动员的大规模战争状态。

更别说这个时代的武将很多文化水平极低,甚至大字都不识几个,带兵冲锋陷阵尚可,在朝堂上与文臣争权,本来就不现实。

真要赋予他们太大的兵权,朝廷也不会放心。

朱允熞道:“挑选精于军事的将领或官员,组建一个专门的军务处。类似于处理朝政的咨政处,亦在御前,与咨政务分开,专门负表处理军队的日常事务。同样,凡有要奏,密奏,则由皇帝决定。”

“军务归军务,政务归政务,并行不悖。”

“只要在需要军政协调的时候,才由皇帝召他们一起议事,平时则分开办公。”

军政分治是后世现代政府的基本配置。

分开之后,文官集团难以插手军务。

同样,最强势的武将,也难以干涉政务。

双方形成制衡,确保国家权力的平稳运行。

“好!好!好!”老朱一听,拍掌赞叹。

实际上,自古军务和政务,就是分开的。

由丞相和太尉分别处理。

但后来设立三省六部制,虽然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却让军务和政务,又搅合在了一起。

朱允熞这个法子,将其再度分开,又确保权力归于皇帝,老朱自然赞成。

“第二个建议,便是设立分级保密制度。”

大明虽然也强调要注重保密,但实际上,整个朝廷,就像一个漏风的筛子,根本毫无秘密可言。

对于这一点,朱允熞也是感到非常无语。

事实上,这在很大程度上,这是文官集团,有意为之。

若是事事保密,百官各司其职,他们就很难用封建礼教来约束帝王,用“舆论”进行政治斗争,挟持朝政。

“凡朝议之事,臣子奏章,往来书信,各类文件,皆进行严格的保密,外人不得语闻,可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

“每一个等级,也可在需要时,进一步划分,提高密级。”

“所有保密文献资料,若有泄露,必严惩不贷。”

老朱捋了捋胡须,道:“此议不错。”

他笑问道:“你这小脑袋瓜子,怎么就这么多的好主意呢?”

那当然是后世学来的啊。

朱允熞心中想着,装出不好意思的样子,道:“孙儿只是想着要替皇爷爷分忧,定得有妥善的法子,故冥思苦想,才想出这些法子。”

“咱老朱能有你这么一个孙子,当真是天不负咱家。”

朱元璋感叹了一声。

又道:“不过,你的法子虽好,但如此一来,文官们丧失权柄,他们必定群起而反对。”

朱允熞点了点头。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反对的理由都是现成的。

身为天子,受命于天,代天以御万民,怎么能将政务委于咨政处,军务分给军务处呢?

那是不行的。

一定要勤勤勉勉,凡事都由天子亲自处理才行。

绝不能偷懒,耽于享乐,玩物丧志。

皇帝敢这样做,他们就敢拼死进谏。

其实,真实的原因是咨政处没有实权,只是一个秘书机构,国家大事仍决于天子。

但天子又能轻轻松松的处理,文官们反而更没权了。

他们当然不干了。

若是真的对他们委以重任,将军国大事都交予文官。

那他们就能马上换一副嘴脸。

天子垂拱而治,百官各司其职。

无为而治,万世之基。

皇帝您就在皇宫内好好呆着,当个招牌就行了,国事臣等来处理,不劳您烦心了。

朱允熞笑道:“孙儿有一个办法,可以让他们都不能反对。”

“哦,什么法子呢?”老朱好奇问道。

朱允熞道:“孙儿也是从皇爷爷这里学的。”

“仍然用之前皇爷爷对付他们的法子,让他们主动请旨,设定咨政处,代理政务。”

“他们的目的,无非是想争权。只要让他们看到有机可趁,就必然牢牢抓住。”

“待他们再三劝谏之后,皇爷爷装出不得已的样子采用,然后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将一系列的咨政措施同时公布。”

“待他们发现自己白忙活了一场,什么权力也没有争到,反而丧失权柄的时候,已经晚了。”

“那时候,他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朱元璋先是愣了一下,旋即抚掌大笑了起来。

“熞儿,伱学得可真快啊!”

“哈哈哈哈!”

“好,就这么办!”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