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上古丹方

三人闻言,都不由长舒了一口气,一旁的尉缭子笑道。

“那就好,不过,陛下乃是万金之躯,身系天下人福祉,平日里还是要多将养些才好……”

尉缭子神色看上去很轻松。

王翦捋着胡须,笑道。

“老夫前些日子,新得了一个可以安神助眠的方子,用了几日,觉得颇有些效果,回头便让人给殿下送过去,或许可以让陛下试试……”

赵郢颔首,谢过,这才把目光转向数次欲言又止的冯去疾。

“右相是在牵挂你上书请辞的事?”

冯去疾见赵郢主动问起,急忙避席而起,冲着赵郢深施一礼,俯首道。

“殿下,老臣年事已高,已经不堪重用,不敢再窃据高位,耽误了朝廷的大事,故而,想要退位让贤,回归故里,去颐养天年,还望殿下成全……”

赵郢笑着起身,抢上前扶住冯去疾的手臂,神色诚恳地道。

“右相何出此言?所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更何况,您如今身体康健,朝廷也正值用人之际,你为什么想到要辞官归乡呢?难道是孤最近哪里做的有什么不好的地方,竟然到了要让您决意弃我而去的地步……”

冯去疾神色恭敬地回道。

“殿下英明睿智,仁而爱人,赏拔人材,不拘一格,天下之士,擦拳磨掌,无不期待为殿下门下鹰犬,老臣又岂会舍得弃殿下而去,而是近年来,常感力不从心,唯恐做事不力,辜负了殿下的信重……”

赵郢拉着冯去疾的手,回到他的座位,又提起茶壶,亲手给他满上一杯茶水,言辞恳请地道。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昔日,姜太公年近耄耋,而辅佐文王,终开大周八百年江山,而况于右相乎?”

说到这里,赵郢语气越发诚挚,拉住冯去疾的手道。

“右相无需有什么顾虑,大秦很大,足够我们每一个人纵横驰骋,施展自己的才华,您只管放手施为,一切有我和陛下为您兜底……”

说到这里,赵郢环顾两旁的尉缭子和王翦。

“两位长者也是,如今,大秦百废待兴,朝廷现在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你们这种德高望重,智慧明达,娴于政务的长者,乃是朝廷不可多得的瑰宝。还望放开心胸,抛开顾虑,来助朝廷一臂之力……”

说到这里,赵郢回到自己的座位,岿然端坐,目光中锋芒毕露。

“我大秦,还需自己的臣子韬光养晦,自污其名……”

说完,目光灼灼地看着面前的三位老臣。

王翦看着眼前这个雄姿英发,朝气蓬勃的皇太孙,不由一阵恍惚,隐隐看到了始皇帝当初在大殿之上,按剑而立,睥睨四顾的模样。

避席而出,深施一礼。

“老臣王翦,随时听从殿下驱使……”

太尉缭也紧随其后,躬身施礼。

“臣愿竭驽笃之力。”

赵郢不由大喜,上前搀扶着两人的手臂。

“能得两位老人家相助,实在是郢的幸事!”

冯去疾:……

这两个老狐狸,不讲武德!

他刚想表忠心的,结果被人抢了先,心中憋闷之极,赶紧上前躬身行礼。

“承蒙殿下不弃,臣铭感五内,愿为殿下奔走,效犬马之劳!”

赵郢又上前,亲手扶起冯去疾。

“右相之才干忠心,孤自深知。”

当天中午,皇太孙赵郢,在皇宫设宴,招待王翦、尉缭子和冯去疾三人,宾主尽欢,离去之时,三位老人,一个个荣光满面,走路都比以往精神了许多。

离去之时,冯去疾故意落后几步,朝着赵郢深施一礼道。

“殿下必欲重用臣,臣必效死力,然则,如今老臣事务繁杂,又担负着推广“推恩令”的重大使命,还请殿下给臣调配一位帮手……”

赵郢微微颔首,和声道。

“右相请讲……”

冯去疾这才再次躬身道。

“御史中丞陈平,才能出众,娴于政务,乃朝廷不可多得的能臣干吏,臣请殿下调拨御史中丞陈平,暂时入臣麾下做事……”

赵郢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冯去疾神色认真,躬身固请。

“可——”

赵郢轻轻地点了点头。

冯去疾果然还是那个头滑不留手的老狐狸,请辞不成,马上就很识相地请求自己把陈平塞到他的手下做事。

御史中丞,本就是朝中重臣,宰相的佐贰官,又何须单独申明要调配到他手下做事?

冯去疾大喜,转身就要告辞,赵郢就像忽然想起来什么似的,忽然唤住冯去疾的身形。

“我记得令孙冯峙已经到了出仕的年龄吧,右相若是不嫌弃的话,就让他来我身边当一名郎将吧。”

郎将乃是宫中禁卫,虽然地位不高,身份却极为尊贵,始皇帝的时候,一般都是在军中挑选精悍忠诚之士充任。

故而,这个位置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

冯去疾闻言,知道这是皇太孙对于自己示好的回应,不由心中一暖,躬身再拜。

“臣多谢殿下体恤照拂……”

赵郢笑着点了点头。

“右相无需多虑,尽心做事就好……”

眼看着赵郢站在台阶上,亲自送走了三位朝中老臣,黑总管才快步走上来,低声回禀道。

“回殿下,您召集的医官已经在偏殿等候。”

赵郢颔首。

“有劳黑老——”

……

医官就在始皇帝平时休憩的偏殿里,见赵郢大步而入,纷纷躬身行礼。

“臣等拜见太孙殿下……”

赵郢微微颔首,也不废话,径直大步走到主位上坐下,这才目光如电地环顾着大殿中这些医官,干脆利落地道。

“诸君都是我大秦医术的个中好手,精通医理,孤偶得两道上古奇方,一曰青霉素,据说此外,对毒邪之气有奇效,虽发热惊厥,燥热不退,伤口化脓等,亦能药到病除……”

这些医官一听,顿时眼前一亮,若不是说这话的是当今的监国皇太孙,瞧那架势,立马冲上来的心思都有了。

“一曰黄连解毒汤,具有通经活血,解热抗邪之功效,能调理脾胃,助神安眠,对烦躁不安、心悸口燥等症状,都有不错的疗效……”

赵郢此话一出,一众医官彻底忍不住了,情不自禁的窃窃私语,尤其是这几日,专门随时伺候在始皇帝身边的孙礼等人,激动地心跳几乎都要漏了半拍!

这个方子!

几个人不由偷偷捏紧了拳头。

若是殿下口中的方子真的有效果,或许能缓解陛下的症状!

“敢问,殿下方子在何处?”

孙礼忍不住上前,冲着赵郢深施一礼。

没有始皇帝的允许,他们身为贴身医官,自然不敢随意透漏始皇帝的身体状况,即便是监国的皇太孙当面,也是一样。

但这不妨碍他们向皇太孙寻求救助陛下的丹方!

事实上,他现在怀疑,殿下今日之所以要召集这么多的医官,其实就是想通过这种手段,不动神色地把这个方子送到自己等人的手中。

赵郢看着排众而出的孙礼,笑容温和地点了点头,然后冲一旁的张良点了点头。

张良当即捧来一沓稿纸,挨着发了下去。

“孤虽然读了不少的医术,但是并无名师指导,也没有过治病救人的经验,其实于医学一道,只不过是一知半解,纸上谈兵罢了。故而,这个两个丹方,能不能用,怎么用,有没有效果,还要看诸君的讨论……”

不用赵郢说,先接到两个丹方的医官,已经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不过,众人关注的重点并不相同,比如寅,他就对皇太孙口中那个专治邪毒的上古丹方极感兴趣。

但孙礼等人,则第一时间,就把眼睛落到了那个名为“黄连解毒汤”的丹方上面。

“黄连,黄岑,黄柏,栀子……”

孙礼的眼睛缓缓看去,越来眼睛不由越亮。

君臣相佐,这个上古的丹方,恐怕对邪毒真的会有奇效!尤其是对于陛下的烦躁失眠,胸口憋闷,咳嗽多痰,恐怕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至于能治疗什么程度,不好说,但一定能大大缓解陛下现在的症状!

当然,就算是他们看着丹方没有问题,也不敢直接给始皇帝服用,肯定还要找人来试药,查看效果。

见人人手中都已经接到了自己发下去的丹方,赵郢这才轻咳一声,缓目看去。

大殿之内,瞬间鸦雀无声。

赵郢这才声音温和地道。

“今日请诸君来,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根据丹方,尽快研制出青霉素,二是,尽快验证出黄连解毒汤的功效,以及增减调配的用法……”

说到这里,赵郢语气微微一顿。

“能根据丹方,率先研制出青霉素者,升爵三级,赏赐万钱!”

……

黄连解毒汤,他前世用过,至于青霉素,他前世也看过青霉素诞生的故事,多少知道一个大概,之前之所以没敢贸然提出,是因为始皇帝的病情有点复杂,他根本就是单纯的哮喘,也不是什么心肺功能不足,而是五脏六腑,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出了问题!

很复杂,就算大秦的这些最顶尖的名医,都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不断的调养,勉力维持。

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打破始皇帝现在身体的平衡,说不准就会出现大问题。

他这个只看了几天医术,对前世医学只限于自己得病抓过几服中药的,连纸上谈兵都算不上的二把抹,哪里敢在一群大家之前,胡乱耍什么小聪明?

但如今,事态不同了,这边刚刚进入七月,始皇帝的身体竟然就出现了急剧恶化的趋势。

他哪里还顾得上其他?

当然,即便是他拿出这两个前世记下来的方子,也未必能起到什么作用。

但,总得试一试!

就算是能稳定住始皇帝的病情,也是好的。

始皇帝不能死!

就算是死,也不能像历史上那样,就真的死在今年的七月!

一旦始皇帝真的如历史上那般死在了七月,他担心会不会引起历史强大的自我纠正能力,让自己这几年所有的挣扎都尽数化为无用功。

“大父,您老人家一定要撑过这一关啊!”

走出大殿,赵郢忍不住仰望天空。

天空澄碧,万里无云,有鸿雁振翅南飞。

“若是这世界上真的有长生不老药就好了……”

赵郢谈了一口气,苦笑摇头。

自己真是急疯了,竟然已经开始把希望放在如此虚无缥缈的事情上来了,这世上怎么可能会真的有长生不老药呢……

……

就在赵郢为了始皇帝的身体,而忧心忡忡,患得患失的时候,公子高的船队,已经离开了大秦岛十余日,一路带着众人,沿着星罗棋布的大小岛屿,继续向南洋进发。

与来时不同的是,后面几艘大船,明显吃水挺深,显然是装载了不少附近岛上搜罗的奇物。

随行的葛家人,每次经过那艘大船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眼神复杂地往那边瞟几眼。虽然隔着咸咸的海风,依然能闻到那船舱深处时不时传来的甜郁清凉的香气。

这些海外奇珍,被秦人几乎搜刮一空,他们家族的收获跟朝廷相比,几乎不值一提。

“原本,这些都应该是我们的……”

有人心中不忿,然而话刚出口,就被人捂住嘴巴,拖到自家船舱里,爆锤了一顿。

“噤声,你是想害死我葛家不成!”

虽然葛家下面的人,心有不满,但有葛筠和葛黎镇着,也没人敢信口胡说,事实上,公子高真的是一个性子极为敦厚的人,不仅允许他们家的船队自由采集,还允许他们继续跟随。

几乎可以预计,这一趟下来,葛家定然能赚得盆满钵满,顶得上之前数次出海所得。

“公子,再往前不远,应该就是附近那个最大的岛屿了,此处岛屿,我们家中传下来的典籍中,也语焉不详,只有一些零星的记录,据说岛上气息成五彩,有天香弥漫,人闻一口,就能提神振气,疲惫全消……”

说到这里,葛筠笑道。

“哪有什么天香五彩,真有那等神奇异相,他们岂会见宝山而不入的道理?出海之人,多喜大言,常有牵强附会之说,臣怀疑当时出海的族人并没有敢航行到此处,只是记了些道听途说的传言……”(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