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高炽和高煦

留着徐达在这挖呀挖呀挖,

朱雄英转身离开,徐达耳朵一动,

但是,

还是装作不知道圣孙殿下已经离开,聚精会神的完成着殿下交代的任务,

夏原吉看到这一幕,又是低头狂写。

高,太高了!

要不人家是国公呢,你是侍郎呢!

这思想高度就差太多了啊!

朱雄英边快步走着,边叫过来马三保,

说道,

“先把各地的淤泥给清掉,

从九江府开始,再顺着河道往下。

挖出来的尸体也别让百姓认领了,直接放在一火化掉。

现在这个时节,咱们就别给五叔增大工作量了。”

马三保腼腆一笑,点头称是,

接着跑到一旁,招呼着人马开始清淤。

江南地百废待兴,到处都是用人的地方,忙得是不可开交。

有时候,不得不佩服华夏子孙的韧劲,

前脚发大水,把一辈子的积蓄全冲没了,

暴雨一停,人家反手就开始建设家园了。

打不垮,压不弯,

夏原吉在朱雄英身旁语速极快的说道,

“殿下,微臣还是按户发粮,先给他们足够裹腹的口粮。”

朱雄英点头,

“多发些,这里的存粮发完了,

就从京中调,京中没有就从辽东调。

被这尸水泡过的粮食,就别吃了,全部处理掉。

省钱不能在这上面省,

要是吃坏了灾民,到时候更麻烦。”

秦汉时期,毫无疑问北方远胜于南方,

南方相较于北方,就是蛮夷之地,

春秋时期,在稍南一些的楚国,

完全融不进中原的圈子,人家也根本不带他玩。

但是,自汉末开始就不一样了,

江东被孙权经营的很不错,

到了东晋时期,士人南渡,更是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人才和技术。

政治中心也在逐渐南移。

北方五胡乱华,战乱不断,根本没有发展。经济的空间,

而南方的发展在宋朝达到了巅峰,宋朝搞钱基本不节流,人家就是开源,还真就富得流油,

宋朝大规模的支出分为三类,

第一个就是朝廷开支,宋朝建国的基调就是重文轻武,

恩荫、科举、前朝官员等各种途径,都能入朝为官,这些官员开支极其庞大。

第二就是军费开支,宋朝养兵不用兵,

养兵是政治目的大于军事目的,相较于防卫边疆,皇帝更加注意内部稳定,

用入伍的方式,吸纳乱民,好教他们不出去惹是生非。

至于主打攘外必先安内策略的统治者,基本结局都差不多。

那如果宋朝养兵是为了维稳,对辽金等国怎么防御呢?

宋朝皇帝给出的答案很简单,

撒币。

我有钱,随便撒币!

岁金?给!

纳布?给!

不夸张的说,这三项大开支,单单拿出来一个让老朱承担,

老朱能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可人家宋朝皇帝,不仅收支平衡,还能攒出来钱,

最关键的点在于,

长江以南这片地方太牛了。

随便搞搞,都是钱!

南方农业牛,

苏湖熟,天下足。

纺织业牛,

大量出口海外的织布繁锦,基本都是出自南方。

商业更牛。

盘踞着无数出海关口,

北方商人还在那一毛两毛呢,南方商人已经开始巨额的现金流了。

而在朱雄英的战略规划中,

既然国运加成给了第一次科技革命爆发的契机,那进入蒸汽时代,第一个爆发崛起的产业就是纺织业。

蒸汽机一时半会不能量产,珍妮纺织机总行吧,

而纺织业一起来,也必定是在江南这片土地上。

战略地位如此重要,

眼下遭灾了,就算集整个大明之力,都得给这地输氧救活了。

夏原吉连连点头道,

“殿下,微臣知道了。”

“嗯,别的都不重要,人才是最重要的。

粮食没了,可以再种,人没了就啥都没了。”

夏原吉在心中默算了一下,

这两年存下来的余粮足够应对这次大灾,如果不是殿下早有谋划,

这次的天灾,极容易酿成人祸。

“殿下,如果从地方输粮赈灾的话,先调山东那边的吧。”

朱雄英有些好奇,

问道,

“这有啥说道?”

夏原吉认真道,

“京城粮仓里的米都是新粮,地方州府的米都是陈米。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