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这村子叫刘家庄

三天了,刘梅就这样吃饱了等饿,饿了然后再吃,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了三天。这三天来,刘梅终于是理清了这原主的身份了,原主叫林慧娘,名字倒是还可以,不过当刘梅彻底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之后,刘梅只想说,这原主就一个小白,活该挨欺,就一个苦悲的主,怪不得就这样莫名其妙死了。

刘梅所处的这个这国家叫大周朝,是刘梅所学的历史没出现过的朝代,但按林慧娘的记忆中知道这国家叫啥估计是不错的了,况且自己所处的这个小村落跟国都也牵扯不出啥关系,小农民嘛,哪个不是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的?哪管你现在哪个朝代?

刘梅这三天来,算是重新认识了这个村子,这村落叫刘家庄,说是庄其实挺大的,这村子里的姓氏很杂乱,这究其缘由,估计得从十年前说起。

十几年前这国家到处饥荒、瘟疫盛行,那时的刘家庄不叫刘家庄,这村里原来的人,要么饿死的饿死,要么都举家搬迁到别处去了,最后这村子也成了荒村。

当时因为大部分的人们颠沛流离,无家可归,朝廷发放赈灾物资之后,很多人因为已经回不了家了,只好落户于其他的村落了。

因此,也有很多人决定落户在这个荒村里,主要是因为这里四面环山,有河有水,就是土地少了点,大家一起居住在这里,但一群人在这村子里居住,总不能没有人管理呀,此时在众人中,有个叫牛天的人,这牛天本就是个混混,在饥荒时靠一身蛮力抢夺人们的食物一直挨到了朝廷救济,本就是个无所不用其极的人,这会要选个头了,自己心思也起了,就想做这个村长

大伙都是受了灾才刚到的这个村,劲头都没喘过来,那牛天又利诱又威胁的,大家也都不是知根知底的,也就推选了他为村长,他刚成了村长,就急切的把村名给叫成了牛家庄了。

这牛天可不是什么善良的主,自从当了村长之后,可是到处显示自己的能力,纠集大伙开农田,不过这农田都得归他,那些村里人想种田就得向他租,不愿意?那好,够人家打吗?这些村民都是经过灾难之后生存下来的,个个怕死的很,牛天也就利用大家这点,一直欺凌这些村民,村民们也一直这样忍让着,只好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了。

后来这样生活过了两三年,牛天胆子也越来越大了,终于有一天官差来了,捉了牛天,抄了牛天的家,这下,牛家庄村长就没了,县官给大家分了田,村人中一些老人聚集起来决定把这牛家庄改了,就叫刘家庄了,这村子一直也就这么存在下去了。

其实在刘梅看来,这改不改都一样!没啥意义,也可能刘梅没那么深入的融入这地方,并没觉得这村子这样改个名字了就有多好什么的

要问刘梅为啥懂这些?其实刘梅想不懂都难,这村太杂乱了,刘梅,从此也就叫慧娘了,去河边洗个衣服什么的,那些妇人就喜欢聊些八卦,要是遇到新嫁过来小娘子的,那话夹子就打开了,什么哪户人家从来这村子里开始的事,好的,不好的,羡慕嫉妒的,冷嘲热讽的,想不听都难,因为人家就喜欢在洗衣服的时候聊。就喜欢这地方集中在一起聊,偶尔还非要你应人家两句不可

那么这慧娘又是怎么回事?其实慧娘不是第一批定居在这村的人,慧娘本就是个小家碧玉,家里就爹娘和慧娘三人,生活幸福美满,爹爹也是个小商人,后来因为爹爹不愿接受县老爷的拉拢,得罪了人,只好举家搬迁,一路逃过来到了刘家庄,那会牛家庄已经改名为刘家庄了。

因为是外面来的,村里人怕死的个性不愿给他们一家进村,林老爹这本是多病的身体,在逃亡路上也病发了,到了村子也就吊着一口气了,也没力气没财力再跑了。村人不给进村,林慧娘一家跪求了很久,可村人硬是不让步,后来也就是李春生的爹李来寿实在看不过去,只好在村人的埋怨声中把慧娘一家接到自己家中住了,哪知道,可能林老爹也是到期限了,当天晚上就走了,慧娘的娘亲在处理完林老爹的丧事之后,把慧娘托付给李来寿一家也跟着去了

慧娘那时也才十二岁,一时间没了爹也没了娘,以前本就是大门不出的人,现在主心骨没了,慢慢的也就变得越来越懦弱,动不动就流眼泪。李来寿一家也是好心的,就是太穷,李春生长得是高头大马的,又黑又壮,干活什么的力气大的很,就是人长的不好看,在那个喜欢细白奶油小生的时代,这长相可是很难找到媳妇的,后来李来寿实在没办法了,只好在慧娘十四岁及弁时征求了慧娘意见,草草给慧娘和李春生办了酒,两人就这么成亲了

那问道为什么现在这家怎么混到这一穷二白的地步?

唉。。这也真是很长的一段辛酸史的。李来寿有个哥哥李来福和弟弟李来禄也一同在这村子里生活,当初饥荒来临时,三兄弟一起举家逃荒的,路上李来寿的娘子挨不住去世了,就剩下李来寿和李春生相依为命,三家人一起逃荒,后来李来寿和李春生被冲散了,李来福和李来禄就一起来到这个村子定居下来了,可怜那李来寿和李春生一直找这两兄弟,后来,好不容易来了这村子,见到了亲人,也因为是李来福和李来禄的亲兄弟,终于是在这刘家村有了田,有了房子,算是稳定下来了。

可这李来福和李来禄的媳妇可不是个省心的主,李来福的媳妇姓曾,很是泼辣刻薄的主,李来禄的媳妇到还好,就是见不得人好,喜欢冷嘲热讽的。这两家本就是穷了,现在李来寿找来了,这会又分田又分地的,这田地都是从自家给分出去的呀,所以就在家里闹起来了,李来福倒是呵护自己的兄弟,虽然家里婆娘闹得凶了,但还是狠心分了田给了二弟,李来禄分给了些坡地给二哥,这以后给两家婆娘心里成了疙瘩,每回家里闹腾都要把这事提一下。

那为啥这李来寿的房子能够占地那么多?四周还没有邻居?那是因为村人的房子都在高地处,有些就在李来寿这后山上,那是以前留下的房子,这刘家庄每年固定一两月都在不断的下雨,这一两月庄稼都是挨淹没的,因为每年都有洪水,所以村民都居住在地势比较高的地方,李来寿跟李春生刚来刘家庄那会,村人已经在这住了三年了,而李来寿的大嫂和小婶又不愿意给地李来寿建房子,没办法,李来寿只好把房子建在这地势较低处了

每年来洪水的时候,前几年都是只能在后山搭个棚,在那住一两个月,洪水退了,就回来住,后来,李来寿觉得这太麻烦了,就和李春生去挑了土不断的填,终于是把地势给填高了,洪水来时,水位还余有一两米没淹上来,此时的李来寿才真正是感觉定了下来,有了家

这刘家庄本就不富裕,虽说四面环山,按理说靠山吃山,村人靠打猎也能过上不错的日子呀!可惜的是,村子里的人没人敢进山,大家对这些山都怀着一种恐惧心理,大家又都怕死,所以就只好守着自家的几亩田地了过日子了,料理好了,每年还可以卖点攒些银钱。

这刘家庄也分上村和下村,上村人生活比下村人好点,田地都很肥,下村是一些当初巴结牛天,跟牛天走的近的,或是一些后来到的外来者居住地方,分地的时候,现在的村长就把一些不怎么好的地分给了下村人,李来寿来了之后,就被归结为下村人了,本来李来福、李来禄一家也是下村人,所以这也很正常。

李来寿也知道自己的大嫂和婶子不待见自己,平时也很少跟她们接触,但跟李来福、李来禄还是长往来的,都是一家子亲兄弟,虽然他们在家里不敢反抗自个婆娘,但也不会为这就不跟兄弟往来

也就是这样,所以在李来寿弥留之际,死拖着自家大哥的手,希望看在都是亲人的份上,以后多照应照应李春生和慧娘两人,毕竟都还是年轻人,老人不放心

这李来福和李来禄都不忍自己兄弟死不瞑目,只好答应帮着照应的,前几年都还好好的,慧娘生了小雷后,李来福也走了,李来禄也是个怕媳妇的主,这李春生的家就成了李曾氏,也就是李来福的媳妇曾翠花常光顾的地方,不时的来“照顾”下,也顺带的让自家的儿子媳妇来“照顾”下的,终于是把慧娘家照顾得只剩下这几间屋子了。

可能有人会问,那李春生为什么不反抗?其实人家李春生还都不知道,李春生在跟林慧娘成亲后,家里有了女主人,自己就只负责吃的了,这家里事不是有自己媳妇嘛。再后来,李春生又被李曾氏哄骗着出去找活计,时常不在家,李春生就更加不知道自己家里成了啥样的了

其实李春生也不是没感觉出来,只是每回问慧娘,慧娘都不说,问急了就哭,李春生看多了也不耐烦,想着可能自己家媳妇以前没管过家才成这样的,所以干脆就跑出去找活计,发工钱了就拿回来。

可怜这慧娘一人在家带着小雷和小虎,还不时的挨大娘娘一家和婶娘的欺负,有苦不敢说,其实也是因为这李曾氏看这慧娘软弱,又不敢告状的,况且这李曾氏一家也挺聪明的,每次李春生回来那段时间,每天都乐呵呵的对李春生一家都很好,就是不想李春生知道的,因为李春生出去找活计,回来还给他们一些钱,要是被李春生知道了,哪里还有这份收入?所以林慧娘就这么过着这苦逼的生活了

这不,前几天李春生刚离开家去镇上找点活计的,人家前脚刚走,后脚,李来福的大儿媳妇就过来了,看到李春生为慧娘砍回来的柴禾,二话不说,回家就叫了李万家,也就是李来福的大儿子过来把柴禾搬走了,慧娘活了二十岁终于学会的第一次反抗就这样换来了一命呜呼,结果就是刘梅接收了这主的身体,继续过着这苦哈哈的日子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