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P3隐藏SR刘询与他家柔仁好儒好大

【作为西汉历史的关键性人物,卫子夫嫁妆里的另一张隐藏SR刘询,他的历史那一个叫了不得。</p>

他也是个雄才伟略的帝王,有汉武之风,而实际上更倾向于他是能折中取汉武、文景之风的贤君。</p>

例如武帝和霍光时,用法极严,汉宣帝却能留意于平恕,让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亲,勤政爱民,天下殷富,百姓康乐。</p>

他治下也成为西汉综合国力最为强盛的一代,统治时期甚至可单独称为‘孝宣中兴’,历史评价也多说他治过于汉文帝,堪称牛人。】</p>

知道未来曾孙很强的刘彻:与有荣焉!</p>

“历代帝王,多生于深宫之中,长于阿保之手,这刘询能做到懂得民生疾苦,重吏治,留意平恕,定有旧劳于外的功劳。”刘彻在想要不要修建皇子所,规定子孙三四岁即脱离后宫,入皇子所一起培养,或者直接扔去民间体会一把,省的不知民间疾苦,为帝却只知享乐,“三四岁聪明初发之时,理欲互胜之际,这时启蒙,不错不错!”</p>

但随即另一个可能性又涌上心头,此法也有不妥之处,万一都培养的很出色,有可能造成多龙同朝夺嫡的惨案。</p>zuqi.org 葡萄小说网

好不容易又想到一个可以完善统治的制度,刘彻不想就这么放过: “总归是有两全之法的。”他期待地看向面前关于刘询的介绍,很好奇这个在民间历练过的曾孙能够做到什么程度。</p>

【汉宣帝的成功自然不是上天掉下来的馅饼,身为巫蛊之祸的直接受害者,他的身世浮沉如雨打萍,辗转寄居于监牢、掖庭和官员篱下。</p>

背景微不足道,理政能力未经皇家训练的汉宣帝在朝中辅政大臣们把他请上皇位时本该是傀儡皇帝才对。</p>

但他不是傀儡,汉宣帝甚至一入朝就显现出高明的帝王天赋,以一则‘求微时故剑’诏书缓解了权臣对他后位的争夺,让他贫时妻许平君能顺利入主后位,还给后世留下故剑情深的浪漫典故。</p>

审时度势,给霍光、张安世等权臣集团增加封邑。等霍光叩请还政于君,他也有自知之明,仍委霍光以重任,即使有人暗示他应该‘曲突徙薪’,早做准备,他也能按兵不动,大有‘郑伯克段于鄢’的城府。</p>

而他的功绩不像汉昭帝一般有人会认为全是霍光的功劳,因为他在霍光死后也没停下前进的步伐,铲除内部叛乱;发动西汉史上规模最大的抗击匈</p>

奴战争,让单于亲往长安俯首称臣;开通西域都护,开拓汉朝最大版图。</p>

让汉朝真正做到了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p>

刘彻控制不住嘴角的弧度,露出大大的笑容: ”此话甚得朕心。”多好听的一句话啊,刘彻直接走到桌案前,毛笔下挥把仙幕所讲的这句话记下来。</p>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以往朕与后世子孙只知周边草原、西域、百越等地,自以为这就是天下,现在朕与臣子们知晓日月所照无边际,定要做的比后辈好!”</p>

刘彻觉得他越来越喜欢这个曾孙了!</p>

而之前的疑问他也有了解读,面对权利大到可以搞定所有关系网的权臣,他这个曾孙完全可以压制,甚至敢于隐忍,而拥有如此明君的皇家也不会丧失公信力!百姓仍会信任皇家!</p>

刘彻期待地望向天幕,希望这东西能够说出更多他家宝贝曾孙的消息。</p>

【但.…】</p>

然后,刘彻就听到仙幕迟疑的声音。</p>

这声音让刘彻心生不妙,他眉头蹙起,手控制不住的想要捂住耳朵试图掩耳盗铃,但现实却是他眼睛溜圆,直看仙幕会说出后辈的什么荒唐事。</p>

有本事就说,他刘彻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p>

【你们知道的,我们说过西汉中看又中用的皇帝只有六个..】</p>

【汉武帝之后只有昭宣二帝能看,那也就是宣帝所选的皇帝并非良君,后世更是‘骚操作’满满。】</p>

方才还兴奋觉得自己撑得住的刘彻被这短短的几句话浇了一桶冷水。他怎么能够忘记这个大坑。</p>

他也不皱眉了,刘彻直接冷笑道: “呵,朕就看看你们这群荒唐玩意儿怎么能把西汉搞灭亡!”刘彻扔下手中的毛笔,坐回阶梯上,准备好好‘欣赏”后世子孙们的骚操作。</p>

【汉宣帝生于‘民间’,知民生之多艰,勤政爱民,但也正是因为生于民间,他相比较于他的老祖宗汉高祖、文景二帝、汉武帝等帝王的冷血理智,他的作风中多了一点点人情味,对他妻子的人情味,对他俩的孩子——汉元帝刘奭的人情味。】</p>

本想看儿孙骚操作,但先看到自己喜欢的这个曾孙的操作。</p>

刘彻叹气,他好像知道为何这个曾孙之后西汉就不行了:&#3</p>

4;为帝者当以天下为己任,在立储上有人情味可不是什么好事。”</p>

刘彻觉得他现在就是在看儿孙辈的败家史,原先有多开心,待会儿可能就有多失落。</p>

【而这丝人情味让他把汉元帝刘奭</p>

选为了继任者,即使他很清楚的知道这娃压根不适合做汉朝的皇帝,不适合做华夏的最高统治者。】</p>

【因为汉宣帝在文治武功卓越的同时他也有个弊病,在教育上的不足。】【这个不足一是他本人自小所接收的教育,另一方面是他对子女的教育。】</p>

【在外长大的汉宣帝没有经历汉朝皇室正统教育体系的磨练,没有像汉文帝一样前面有父亲可以观摩,没有像汉景帝、汉武帝一样父亲手把手教什么教学帝王之学。</p>

他认识到了汉武帝践行的‘独尊儒术’是因为‘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所谓的独尊儒术不过是外儒内法,服务于国家一统,也认识到了‘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p>

他这句话是对帝王之术抽象提炼后的总结,正确到甚至能够给此后2000年的历代帝王上了一堂启</p>

蒙课。</p>

但他却低估了西汉儒家的威力,也低估了说出‘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这句话的汉元帝是多么柔仁好儒与易欺而难悟’,他仍旧让汉元帝上台为帝,甚至让失帝宠信,降职不得相的萧望之为太傅让其以《论语》、《礼服》授还是皇太子的刘奭。</p>

后世的我们不知他是因为与许平君皇后的夫妻情深,还是当时太子身后的外戚势力已经动不得,又或者是他认识到太子会乱国时已时日不多。</p>

不过我们可以知道一点,那个被汉宣帝评价为‘乱汉’的刘奭上台了。</p>

即使其他儿子例如淮阳王明察好法,宜为伍子,令汉宣帝产生了易储之心,最后上台的依旧是汉元帝刘奭,还附带两个儒臣辅政。</p>

汉元帝的所作所为也如汉宣帝一开始对他的评价一般‘乱我家者,太子也!’使得汉业遂衰,成汉室基祸之主。】</p>

刘彻这是做梦都没想到,‘独尊儒术’这玩意儿他只是拿来忽悠其他人的方法,但竟然能够把自己子孙给忽悠瘸了??</p>

而这个子孙还不是普通人,是汉家的皇帝,这个皇帝就带着‘独尊儒术’的套路是这个人让汉业走入遂衰的局面</p>

刘</p>

彻只觉得心都跳不起来了,想传令太医来给他送一颗护心丸。</p>

然后看着空旷无一人的宫殿刘彻心更酸了,终归是他刘彻一人承受了所有,有点委屈……他真的好想要救心丸啊!</p>

【汉元帝这人只是在历史上评价不高,但在历史当下他确实是个百姓爱戴,官绅推崇的皇帝,多才艺,善史书,通音律。柔仁也让他宽弘尽下,出于恭俭,号令温雅,有古之风烈。</p>

但他并不是个合适的皇帝,还是那句话,他过于‘柔仁好儒与易欺而难悟’。</p>

即位后,汉元帝体弱多病难以亲政,于是无条件信任无根宦官,以为宦官无根就不会结成私党,大小事都委任宦官,却没想到这些宦官会对内与宫廷太监结为党内党,对外与见风使舵的儒臣结成外党,甚至因为无根他们玩的更开,兴风作浪,党同伐异。</p>

他老爹说的儒生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他全部没有听进去,直接启用大量儒生参政,汉武帝诈尸都不敢做的事情他做了——纯任德教</p>

最后政权旁落,皇权式微,汉朝从此走上了真正“独尊儒术”的道路。】【至于汉宣帝为他安排的辅政‘三驾马车’史高、萧望之、周堪?</p>

不能奢望他们能够发挥如霍光一般辅政作用,因为他们不拖后腿已经算阿弥陀佛了。但不好意思的是,汉宣帝安排的这三人还真是来拖后腿的。】刘彻觉得头晕: ”这皇帝干嘛用的,连辅政大臣都在拖后腿”</p>

他刘彻活这么大真的没有见过这种辅政大臣,不能帮忙就算了竟然能够被称之为拖后拖?这皇帝做什么吃的!至于刘彻所讲的皇帝是哪个,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p>

刘彻原本还觉得自己口的曾孙还有点儿靠谱,但今儿个怎么感觉不太对啊!</p>

【这三驾马车是这样拖的。】</p>

【汉宣帝言儒臣‘儒生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但汉元帝的三个辅政大臣两个都是儒臣。</p>

而且是两个不到两回合就死的死,废的废的儒臣。这三个辅政大臣分别是乐陵侯史高领衔,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为副。</p>

尊崇儒学的汉元帝对儒家的信任让两个儒臣看到了推行仁政,他们正待施展拳脚之时,辅政大臣之一的史高动了,不甘心被冷落的他直接联合宦官反对儒臣的改革。</p>

/>辅政大臣史高加中书令弘恭、仆射石显等宦官势力,再加上史、许两姓外戚联手,于是不费什么吹灰之力,空有一身傲气,不善计谋,无力整治朝纲,孤介耿直的萧望之饮鸩自杀。</p>

另一个儒臣周堪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没得到他们重用的郑朋联合宦官,说几句两个辅政大臣结成朋党,专擅权势,为臣不忠,请“谒者至召廷尉”就让汉元帝准奏周堪下狱。</p>

而汉元帝为何准奏,因为汉元帝根本就不知道‘谒者至召廷尉’为下狱的意</p>

思。</p>

一个皇帝,甚至不知‘谒者至召廷尉’为下狱之意,多么可笑的一件事。</p>

即使后面因为萧望之自杀而愧疚到震惊痛哭流涕又如何,即使后续重新提拔了周堪又如何?</p>

皇帝依旧重用宦官,宠信如故,尚书任事皆是宦官之党,儒臣周堪及其势力的复兴最终也不过是白布覆面的结局。】</p>

刘彻此时脸上已经不能说平静冷淡了,甚至可以说是风雨欲来准备痛骂人的那种风雨欲来。</p>

【可悲,嚷嚷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的汉元帝却不能一以贯之用,在辅政大臣被逼自杀后只是抹泪了事,继续重用不懂礼法、历史,可能大字不识的宦官梳理国政朝局。】</p>

【可叹,本应该是热爱尊儒汉武帝宠幸的儒臣甚至不能团结大臣和获得汉元帝的信任,被宦官们用阴谋诡计玩弄于鼓掌之中。】</p>

【可恨,汉宣帝所立的一代帝王竟是短视低能,空怀匡正理想而无谋略之辈,宠幸宦官,放逐良臣,自废武功,自断臂膀,皇权旁落,也不知汉宣帝活过来看到后会不会气得直接原地去世。】</p>

汉宣帝要是诈尸会不会原地去世刘彻不知道,但他会不会原地去世刘彻知道。</p>

“蠢货!怎么选了这么个蠢货为君!”刘彻听了这么久恨不得现在直接晕过去, ”刚接受昭宣中兴的国库与百姓,还万事不做,不管,百姓当然会夸赞他是明君!但皇帝柔仁,放任宦官外戚做大,后世的皇帝哪里能成帝!全部都是傀儡皇帝!”</p>

说这个皇帝是在休养生息刘彻都觉得这是在侮辱‘休养生息’这四个字!这叫不管事!这叫放任!这叫废物!</p>

“王道,以德服人,以仁治国!霸道,以武力、刑罚、权势统治天下! 霸王道杂之’就是务虚法治兼用为正道!讲究文武之道,宽猛相济</p>

,德刑平衡才能长久!他老子都给他说得如此明了了为何这人竟还能不懂甩手给宦官”</p>

一生都在不停卷的刘彻完全无法理解这种躺平的操作,他现在肺都要气炸了!</p>

更可怕的是这仅仅是西汉第一个进入衰弱期的皇帝,后面的皇帝会烂成什么样子啊!刘彻无法想象!</p>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