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议政

朱慈烺看了那阁员一眼,知道这人是东林党人,这朝堂上的文官很多都是东林党的人,都是江南那一伙士绅,但目前不可能真的都清理出去,现在还不是时候。

不用说,这一定是要给他这个摄政皇太子的找难看了,你不是要监国嘛,出些难题给太子爷头痛一下。

“咳,孙部堂,你是兵部尚书,对此你有何看法。”

范景文咳了一下,他何尝看不出来,这文渊阁大学士张至发是在为难太子殿下,就算殿下聪慧,但毕竟才刚刚摄政,怎么可能懂这些,便出言相助,让孙承宗来说说这个问题。

“殿下,臣以为……”

孙承宗刚开口说话,就被张至发打断了。

“欸,孙部堂,如今太子殿下摄政,要多给殿下学习实践的机会,就算殿下说错,也总比不说要好。”

张至发说着,便又露出一脸慈祥的笑容,看向朱慈烺,一幅苦口婆心的说道:“殿下,臣也是想您能早日更好的处理国事,请赎臣冒犯之言。”

“张阁老哪里话。”

朱慈烺毫不在意的摆摆手,笑道:“本宫监国,当然要多听,多说,多学才能明白自己的不足。”

说着便将案桌面前的奏疏拿了起来,仔细的看了一遍之后。

朱慈烺便说道:“对于西南那边的情况,确实是比较严峻,首先粮草问题,犹豫常年干旱,只能等今年的税收到了以后才能解决大部分问题,其余的话,就要募捐了。”

“其次,对于反贼的应对,各方将领会疲于应对,一来,是因为反贼都是流贼,自然很难一网打尽,至于越打越多,二来,那还是天灾人祸,使得大明百姓要么饿死,要么加入反贼去抢劫获得一线生机,三来,也是朝廷对于剿匪过于急于求成了些。”

“其实,我大明如今的问题,不止是反贼,后金,天灾人祸这些,更有个地官员的不作为,让百姓宁愿造反也不愿信任朝廷。”

“其实,不止是各方将领疲于应对,其实各位阁员何尝不是,就拿户部来说,每一年的收入,一要赈灾,二要修河坝,三要发军饷,也是疲于应对。”

“臣感激太子殿下,体谅之心。”

说道这里,户部尚书倪元璐脸上露出一丝欣慰,户部的压力确实是六部之中最大的了,特别是在国家有难

题的时候。

朱慈烺简单的将目前的形式大致上说了一下,其实这些都表面上的东西,想要挽救大明,要做的可不止这些,但是目前他这个皇太子也只能做做表面上的东西来缓解一下目前的困境,等时机成熟,才能去大刀阔斧。

“殿下聪慧,竟能看的这么通透。”

范景文对着朱慈烺作揖道,要说他之前是被太子给骗上了贼船,不得已站在太子这边,那么现在确实是心中对太子很看好,年轻十岁竟能看透西南的种种问题,也是十分聪慧了。

“殿下之目光,已经跟老臣相差无几了,臣佩服之至。”

孙承宗也是惊讶的看着眼前这位太子爷,小小年纪皇帝就能放心让其监国,确实是个奇才,他儿子这个年纪还在挨板子呢。

“臣佩服。”

张至发脸色微微一僵,太子话都说的这个份上了,摆明了就是个决绝顶聪明的主,都不用给出结局方案了,能分析出这些,对于一个十岁的人来说,已经是很逆天了。

当然朱慈烺说的这些,他们又何尝不知道,道理都懂,但是他们依旧改变不了什么。

“那依殿下之见,此等局势,改如何处理为好。”

张至发还不死心,说不定有人提前跟太子讲了一些见解,至于什么解决,他相信朝廷中大部分人都没有什么好办法,无非就是那老一套,拨款,拨粮食,传旨剿匪,换个巡抚,或者总督。

“那只好,等税收到了国库之后,再拨款了。”

倪元璐叹息一声。

“其一,加征赋税拨款,其二,对于剿贼无能的各地将领,革职严办,以儆效尤,再调任新的巡抚去,臣有一人选……”

张至发见朱慈烺不说话,以为太子没办法,就嘴巴动起来了,心想还不是要靠他们这些大臣,便想着安排自己的人去出任巡抚,可话还没说完,便被打断了。

“荒唐!”

朱慈烺突然大喝一声,把众人都吓一跳,尤其是张至发,都是一脸懵逼的看着太子。

这怎么就荒唐了,以往遇到这种问题,不都是这么干的嘛。

“那就请太子殿下赐教了。”

张至发脸色一僵,便不在说话。

“本宫刚才说了,百姓已经不信任朝廷,如今还要动不动就要严办在外征战的武将,你是想要官员也不在信任朝廷嘛?”

“要是这样,那各地官员还有谁敢办事,都缩起来不做,就不会错了。”

朱慈烺眉头一皱,不悦的看来张至发一眼,这货还在想着内部争斗,明末都是这些货色,不亡都有鬼了,甚至到了南明,都还在内斗。

“之前本宫说了,目前国库空虚,根本就无法立马拨款,那只有派人去募捐了,不可能再去加征赋税,其次关于流氓问题,一是饥荒,二是根本就没有爱国信仰。”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