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90:初学现代诗探微

1、灵感从哪儿来?诗人在描摹灵感,还是在胡说八道?

灵感应是某种客观存在,诗人对待灵感如恋人,但是这场恋爱很难有好的果子,其实有个美好过程已然是某种好果子。

写诗不是胡说八道。

2、诗人的主观能够通过客观表达出来么?

诗人投射自己的主观意向砸在客观的湖面上,而诗歌恰恰是这种涟漪,当然也可能是坠入水中的石头,待到平静下来,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

理论上,所有的客观都能够表达主观,但是谈及思想中“我是谁”“这是什么”“来去”的同时,客观往往就发生了变化,或者语言的工具并不十分娴熟好用。

最终导致诗人看自己诗歌时,有时想说:一堆狗屎!这显然变量很大,大到在主观和客观中诗人自己都觉着无法平衡了。

所以主观可以通过客观部分表达出来,但是有些难度。

3、如果诗歌是灵感,那么还需要推敲么?如果不是如此,那是否只是厚积薄发?如果诗歌是自由意志,那么这种想法中该无限追求灵性么?

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是见仁见智的诗歌,比如崮山客觉着这“推、敲”都甚佳,都同样喜爱。

回归到问题,语言的组织有什么规律?所有文章都差不多,诗歌亦如此。一是比如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二是表现手法(白描、动静、层次、对比、衬托、照应、拟物……),三是修辞手法(明喻、暗喻、通感、双关、夸张、排比、对偶……)。乃至排列结构、韵律运用等等。

从这些手法来看,诗歌是需要推敲的。所有手法都是诗歌草原上的花草树木,是必不可少的点缀,所以诗歌也是需要长期磨合的,理论上是可能厚积薄发的。

灵性的追求,显然是一个方面。比如清代袁枚的“性灵说”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套用(参见《随园诗话》)。

当然自由意志,也可能是存在于片刻的吟咏,激情同灵感类似,过去了就不是灵感,所以灵感是动态的存在,或者是对未来的追逐。即便是波德莱尔的《腐尸》,难道不是对未来的追逐和期冀么?

所以对初学者而言,推敲(方法)、积累(学与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初学者在这个神秘世界,搭建一个基础较为合理的祭坛。然后才是更佳合理的表达。诗人不必只写诗,一切文体皆可试。

在灵性的追逐和描摹中,“诗歌是自由意志”是之后探讨和一直存在的问题,它既互为因果,又互为动因,这个需要慢慢体悟。

4、诗歌这么神秘,能读懂么?

我觉着诗歌的神秘大约如哈姆雷特,一者根本无法读懂,二者都可以读懂。事物呈现在人们的眼睛和心中,自然映像不同,诗歌亦如此。

即便有读者产生共鸣,那也是作者投射之后的余波,无法还原作者曾经的激情。大概诗歌的神秘之一:在于不懂;神秘之二:在于懂。

或者,诗歌的意义,一是字面意义,初读时结合自身境况产生的朦胧的印象;二是投射意义,当水面稳定下来时产生的感觉;三是唤醒意义,给读者高层次的启迪,感觉上的升华;四是幻想意义,这是超脱诗歌本身之后的欢愉或痛苦,是一种新鲜的回音,超脱作者的回音。

诗歌是某种互动,而非单一的结果和印象。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