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不知晦朔与春秋

一月后,云州解除封锁,一封奏折也送往京城。

大黔朝,上京城,朝会。

“启禀陛下,臣请奏。”一位穿着靛蓝色官服,上面绣着大雁的中年官员手持笏板大步上前,躬身说道。

“爱卿所言何事。”皇上坐在龙椅上,一副兴致缺缺的模样,比起每月的朝会,他更喜欢待在炼丹房里,寻求长生。

“云州州牧李阎上书,崇阳仙人济世救民,于危难之际舍身就义,天降山岳,镇压妖魔。”

“恭喜陛下,天佑大黔!”

群臣听闻,纷纷贺喜。

“哦?”皇上来了兴趣,国师果然料事如神,真有仙人降伏妖魔。如果每个仙人都想国师和崇阳仙人那样,朕的天下必将千秋万代。

“国师,你说当如何封赏。”

国师站在下方低头沉思,位置赫然是群臣之首,位列宰相之前。

思索片刻,国师踏前一步,道:“陛下,此乃天意,无可授。”

皇上奇怪,但也没有问为何。

国师继续道:“此乃陛下宏德,天意所归,崇阳道友舍身为民,当令云州百姓广修庙塑像,感念崇阳道友之恩。”

皇上龙颜大悦,大手一挥,“就依国师所言。”

“众爱卿还有何事可奏。”

明眼人都知道,皇上想退朝了,都纷纷低眉不语,反正都是国师说了算,丞相说了都没用。

“陛下,臣还有一言!”一位愣头青出列。

老皇帝横眉,居然还有如此不懂事之人,心想你还是回家种田吧。

“云州州牧李阎素有贤明,保护百姓,与城共进退,州将军周作死守江陵郡,不惧妖魔,此二人皆为忠义之士。”

“臣谏言,当封赏!”

好家伙,国师才说了这时天意所归,全是陛下的功劳,你个愣头青立马跳出来说李阎周作二人有大功,这不是打国师的脸吗!你让皇上情何以堪!

群臣纷纷侧目观察国师,发现国师笑而不语,丝毫不在意。

其身后的丞相闭目养神,仿佛置身事外。

皇上愠怒,“你叫什么名字!”

愣头青丝毫不惧,道:“臣赵幼林。”

“云州州牧李阎,任职期间,妖魔恒肆,此乃大过,念其品性,守护百姓,功过相抵。”

“退朝!”

......

七年光景悠悠而过。

云州,历经妖魔,百废待兴。

“公子,前面那座大山就是崇阳山吗?”小道童背着书娄,脸上露出向往之色。

传说崇阳真君天降道法,招来大山,镇压了七年前肆虐云州的妖魔。

青年儒生打开折扇,轻轻扇了几下,笑道:“是啊,这便是崇阳山。据说州牧李阎为崇阳真君造了一具神像,走,我们去瞻仰一番,求个功名。”

“听说云州百姓家家供奉崇阳真君,比之三清道祖,玉皇上帝都要灵呢。”

“有崇阳真君护佑,公子定能金榜题名!”小道童恭维道。

话说老道士以身殉道,镇压虮狳,江陵郡城隍得崇阳二字,认为是上天启示,不忍老道士身后无名,遂记老道士道号崇阳,尊称为崇阳真君,这座山也命名为崇山。

李阎亲自画了一副老道士的画像,令最好的工匠,打造了一具十米高的石像,摆放在崇阳山山下,石像下有一个石碑,记载了崇阳真君的功绩。

并以此修了一座道观,名叫崇阳观,崇阳观落成后,香客络绎不绝,崇阳真君更是成为了云州百姓心中最重要的神明。

崇阳山高五百丈,绵延五百里,将江陵郡与外地隔离开来,使之地势更加险要。山顶常年积雪,山下四季常青,东面有奇石成林,西面九天银河飞流直下,南有洞天,西有云海。

对于这座天降山脉,江陵郡百姓深知其由来,将它当作仙山,是崇阳真君所化。

......

青阳山,青阳观。

“哈哈哈,我终于筑基啦!”逍遥子神色激动,七年时间打磨,他终于筑基有成,达到气脉通畅,则全身无病,身心愉快。

此时的逍遥子,已经不再是几年前爱哭鼻子的孩童了,身长八尺,容貌甚伟。

由于他不能下山,身上的青色道袍缝缝补补多少次,到处是补丁,但脸上却是干净清澈,笑容阳光开朗,面容俊逸,略带一丝青涩。

七年时间,逍遥子每天坚持早起,刻苦修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挑水、种菜、砍柴,还有去大山里采药。

这是一个养命的过程,老道士说过,性命双修,命为性提供基础,精是万物精华,进入肚子化为气,气养神,修性。

修炼到筑基,身体达到绝对健康,祛病养身。

丹经云:“气满任督自开”。

筑基是为后面的修行次第奠基。

最令他激动的是,终于可以修行师父传给他的道法了。

灵宝毕法可是钟离权祖师传下的道法,筑基养命,以精化气,以气修神,精气神合一,便是金丹成!

下一步便是十月怀胎,养精气神于丹田。

有言:“怀胎者是言真气凝结于丹田之内,如有孕之状。真气具足,发现于神,故曰神为气之子,气乃神之母,故有婴儿降生之言,到此地步,大丹成也,可与天地同老,日月同休。”

逍遥子坐在黄果树下,小心翼翼的从怀中掏出一本泛黄的道书。

脸上满是追忆之色,“不知道师父得道成仙了没有,这么久了也不回来看一下徒儿,师父知道我已经筑基,想必会很开心吧。”

修行亦是修心。

逍遥子没有立刻试着修行灵宝毕法上记载的道法,而是回忆,让自己的心境达到一种圆满的状态。

这时一个炼心的过程。

有言“心地未明,杂念未断,一见可欲必喜欢,一见可惧必心怖,七情六欲无不可以动其心,不速收回,恐一念之差,遂为魔魅夺其魂魄而不复返,即使不遭其害,须知一念之起,堕入于马腹牛胎,转生人世,亦未可知。”

逍遥子自记事起的人生里,可谓是单纯得可以和天上的白云相比。

和老道士相处的点点滴滴,一幕幕浮现,直到分离时老道士的谆谆教诲。

不知不觉间,逍遥子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

良久,逍遥子静坐,此时的他心境圆满,没有任何杂念。

翻开灵宝毕法,第一页是正阳真人钟离权所序。

“仆志慕前贤,心怀大道,不意运起刀兵,时危世乱,始以逃生,寄迹江湖岩谷,退而识性,留心惟在清净希夷。历看丹经,累参道友,止言养命之小端,不说真仙之大道......”

“因于终南山石壁间,获收《灵宝经》三十卷:上部《金诰书》,元始所著;中部《玉书录》,元皇所述;下部《真源义》,太上所传:共数千言......”

“总而为三乘之法,名《灵宝毕法》。大道圣言,不敢私于一己,用传洞宾足下,道成勿秘,当贻后来之士。”

逍遥子一字一句看完,不免心生感慨,就算是钟离权祖师也是历经磨难,才有所修成。

灵宝毕法记有“大道无形,视听不可以见闻;大道无名,度数不可以筹算。”  17632/9676708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