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章 英雄冢祭奠英灵 命众人新昌重建

刘英在城外祭拜完守城士兵遗体后,已经是二日之后了,吕翔也率领其余兵士和百姓赶回了新昌县城,刘英也没责备吕翔,待着百姓这已经是很快的速度了,百姓拖家带口速度本就很慢,这还是吕翔为了抓紧时间把一些没有必要的物资丢弃才能赶回来,不然再有三天也不一定能到新昌。

大战之后,刘英命众人来到县衙议事。很快众人来到,“众位,我们一战平定四贼,本是一件高兴的喜事,可是我看到那么多袍泽离我们而去,我心中却高兴不起来,我决定在新昌城东,建立英雄冢,以安葬为国家和平而英勇战死的将士,春秋二祭,派专人为其扫墓。每月初一,十五,派人上香。让他们的英灵守护我大汉子民。他们的遗孀由我们负责培养,可进入学堂学习,他们的家庭也可以获得一定的补偿,遗孀未成年之前都可减免赋税。子女成年后可优先选拔为官,为吏。”

“主公,此举甚好。”众将一起回复到因为在战场之上很多袍泽都是他们多次出生入死的兄弟当然希望人们能永远的记住他们,他们的子女得到一部分照顾,这样也更能激发兵士们的信念,让他们更加舍生忘死。

“既然诸位没有意见,王修你负责起草告示榜文,将此事告知百姓。并在幸存士兵中选取二十位残疾的士兵负责英雄冢的打理,此事可速速去办。”

“诺,我这就去办”说完王修躬身施礼退了下去。

“朱灵,冯礼,马延此次守城三位将军,居功至伟,不可不奖,没人赐白银百两,钱5000钱。朱灵提升为县尉,冯礼、马延列为都头,在百姓和俘虏之中募兵500补充城池防卫。以朱灵为首统帅是300兵士,其余二人各统领100兵士。你三人可在城西练兵,贼寇未平希望三位尽快练出精兵,以扫四周贼寇。”

“诺”三人一起回答,朱灵其实只是想报答刘英的救命之恩,并没有想过升官发财,没想到得到刘英这么大的赏赐,心里更加觉得刘英就是自己要追随的人。冯礼和马延也是被朱灵这段时间的指挥能力折服,也愿意在朱灵手下为将,特别是马延从一个衙役几个月就变成了都头,这已经足够他高兴的了,更不用说还有那么多赏赐了。三人也领命退下,准备去募兵。

“郭援,吕旷,吕翔三位将军领300老兵速去丁思几人贼巢收缴百姓和财务,务必全部带回新昌城,多带骑兵密切注意张白骑动向,不可大意,以免被张白骑埋伏,尽量减少部队伤亡,以劝降为主,遇到冥顽不灵之人,可先斩后奏。三位速去速回。”

“诺”三人起身来到军营,点了150骑

(本章未完,请翻页)

兵和150朴刀兵,往丁思贼巢而去。

“周仓,命你在俘虏、老兵中挑选30人,组成亲卫队,负责护卫我的安全。你为队长日夜紧随我的左右。”刘英知道周仓让他打仗很容易,让他懂得怎么打仗很难,所以他并不适合独领一军,不如留在自己身边,一来可以护卫自己安全,二来也可以作为一支奇兵,出奇制胜。

“主公,你真的这么信任我嘛?”显然周仓对刘英的信任,很是感动。本来在于毒大营之前,周仓以为刘英只是为了权宜之计,骗自己投降,没想到这是真的。

“周仓这样的猛士,这么忠义的人难道还不值得我信任嘛。哈哈”刘英说完不自觉的大笑起来。

“诺”周仓上前一步,跪倒在地,对刘英嗑了一个头。刘英也赶快扶起周仓“速去选人,我还另有安排。”

周仓被扶起后,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学着众人拱手施礼后,说道“我有一个兄弟,名叫裴元绍,武艺精熟,为人忠义,只不过现在在临县落草为寇,加上早年间为报父仇,被官府发配,被赐了贱名,为此多次想参军而未被录用,不得已参加天师的黄巾起义,后天师失败后留在附近落草为寇。不知主公可会嫌弃,如主公不弃,我愿亲自去找我那兄弟,让他归顺主公。”

“好,谁年轻时候还不犯点过错呢,何况是为父报仇,你可速去,我亲自修书一封,你一并带去,我恨不得马上得到这样的壮士。我可封他为亲卫副队长,同你一样,日夜带刀跟随我的左右。”刘英听到这特别兴奋,裴元绍,也算是一个二流猛将,不过死的很悲催,他看上了赵云的马匹被赵云几个回合刺死,结果他刚死,关羽和周仓来了,发现都是熟人,就一起投奔刘备去了,结果这样一个二流猛将就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了。至于贱名,刘英倒是觉得无所谓,他不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对这些东西本就不在意,自然也没觉得什么。不过是这个时代的人,认为除了姓,名是一个字就是贵人,这也就是为什么三国演义中大部分人名都是一个字的原因,名是二个字就是贱名,一般都是进过监狱,受过刑罚之人。

“主公,我这就前去,我兄弟裴元绍一心报国,可惜报国无门,今日主公这般对待我等,我等必誓死追随。”说完就急匆匆的跑了出去,生怕刘英改变主意。

“刘安,刘全你二人负责修葺城墙,城门和为守城而拆除的民居,在修建民居的过程中,尽量满足主人的要求,修建结束后可在房门上钉一木板上写“守城义士”,以表彰守城过程中他们的贡献,并三年内减免赋税三层,由我们负责补足上交。”刘英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这样做的目的可不是有钱没地方花,而是希望下次有贼寇攻城有更多的人贡献他们的能力,而不是在一旁观看。

二人称“诺”也退了下去。

“孔顺,刘武你二人在此次战斗中,也做出了突出贡献,孔顺要不是你飞马送信,我也不可能在城池尚未被攻破之前到达新昌,刘武要不是你摔乡勇突袭贼寇,恐怕第二天城池就被攻陷了,你二人的功劳我都记在心里,我现在还是要交给你们一个特别重要的任务,希望你们好好完成。”听到这二人的表情凝重起来,听着刘英的安排。

“第一,你二人回到张家田庄,改名为太平村,意为天下太平之地的意思。第二,负责在村中安排俘虏和解救的百姓,鼓励大家开垦荒地,以备明年春耕。第三,选择能言之人,行走各地,将新昌之事传遍天下。”这几件事看似较小,稀松平常,不过仔细想想确别有深意,田庄改名是将这些百姓彻底刻上了刘英的标签,这就是以后乱世最重要的资本——百姓,只要有百姓,才能有兵源,才能有粮食,才能占城池,虽然现在百姓不多,但也是一个好的开始。俘虏和百姓,都是根本之事,能将根本相交的人,必是亲信。传名天下,就是为了获得名望,有了名望就会有更多的能人异士相助,光靠这些人打天下和白日做梦也没什么区别,所以刘英需要名望,没有显赫的身世,就只能自己争取。

“诺”二人显然懂得了,刘英的深意,十分郑重的回答道。

众人退走后,房间里只有刘英自己,他回想起,这次战争,他知道这次自己之所以获胜,不过是幸运女神眷顾了自己,如果不是王修在合围之前突出重围,如果不是孔顺顺利找到自己,如果不是朱灵收降俘虏后迅速回城,恐怕新昌城早就不归自己所有了,想到这,刘英不觉得后怕,他知道自己手上这些人中,多是二流,三流人才,这些人可以很好的干一件事,谋划一件事,却不能面面俱到,把很多变故算在其中,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在打于毒的时候只想着于毒,而不考虑其他贼寇会不会攻城,才导致新昌差点失守,所以人才,一流的人才对刘英来说是迫切需要的,而这些人,也不是现在自己一个小小的县令可以招来了,看来官职和声望就是自己马上要解决的问题了,想到这,刘英知道,汉灵帝这个人没啥优点就是爱做生意,不管什么官职有钱就可以买到,想到这,刘英不觉得笑了起来,不过刘英转念一想,如果自己现在买了一方太守,德不配位,恐怕手下不服,早晚必乱,还不如等建立一些功勋后在使些钱买个太守之位。刘英也知道,这样的机会在东汉末年不会让他等太久的。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