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南阳

时间,就宛如是一对新婚的夫妻,开始时总是很慢,后来慢慢就快了。

一晃眼,已经是两年之后。

用了两年的时间,钱行和证券交易所这两样东西终于算是都有了基本的章程,普通的铜币、银币、金币渐渐的也越来越难以满足市面上越来越如饥似渴的货币需求量,钱行方面终于开始发放了一种完全不记名的存款凭证,采用蓝田玉用类似于虎符的方式做得一种半佩,现在基本上市面上也开始当钱用了。

没敢直接发纸币,这东西就相当于准备金百分之百,啥杠杆也加不了的万元大钞,但目前市场上的反响很好,至少在司隶,颍川,金城,长安等几个城市里流通性还挺高的,甚至听说有些关东地区的商贾豪强也都在用,倒也大大的刺激了经济,以至于现在的大汉真的是越来越有钱了。

秦宜禄自己估计的话他现在的财政收入怎么换算,应该也不会比历史上最富裕的北宋差,他还没有冗兵,这钱多得那还不是随便花。

除此之外炒铁法、折叠锻打法之类的冶铁技术基本也都已经发展了起来,铠甲的普及率大大的提升,现在他麾下的将士几乎清一色的全都是盆领铁铠,甚至在他将盔甲生产业务渐渐的也承包给商贾之后,就连明光铠和黑光铠的成本居然也已大大降低,至少现在的玄牝义从已是人人都有盆领铁铠了。

他这支军队的战斗力,至少在装备上也已经越来越像是北宋了,都说宋军弱,但时代这玩意本身就是滚滚向前发展的,北宋的军队真要穿越到汉朝能把汉武帝打得渣都不剩。

到了这个地步,统一天下反倒是成了相对没那么重要的事情了,他现在的优势很大,即使关东群雄真能勠力同心的联合起来跟自己干,也未必就真能打得过自己。

只是他和贾诩,杨彪等人商议的时候大家都认为现在根本不用急着出兵,时间是在他这一边的,新政的效力现在越来越强,完全可以慢慢来,稳妥的将颍川地区的新政一点点的扩展到其他的区域,及时的查漏补缺,养足了实力再去一统天下也不迟。

否则若是太快的一统天下,新政在推行时反而容易受到更多的阻力,而且他也根本没有足够多的官僚胥吏去治理。

新政对于胥吏的缺口越来越大,下面的缺口大了又导致上边的缺口也大,东汉么,识字率在那摆着呢,两年里虽然他在军队的思想教育工作上下了血本,使了大力气,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建设自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目前为止真正合格的可以当胥吏的人还并不多。

最关键的是吏与官的界限在两年的时间里依旧是没有打通,以至于那些有功的将士其实也并不怎么愿意就用积分去兑换一个胥吏的机会,还特么得要考试。

甚至于关西派和颍川学院派却是又重新干起来了,颍川的发展反而给颍川学院派带来了底气,天晴了雨停了他们又觉得自己好像是行了。

目前的新政推行主要有三块地方,颍川,金城,以及洛阳所在的河南,这两年渐渐的也已经开始搞新政了。

目前金城的发展主要靠的是一国两制的特性和丝绸之路的开辟,说白了这就是做外贸的,而且金城以西的所有货物往来都必须要以金城作为据点,地理位置确实也是得天独厚,颍川的发展靠的是学院和金融。

那河南郡,靠的自然就是洛阳四通八达的河运优势,政治中心的区位优势,以及少府的那些产业遗留下的制造业优势了。

只不过成也首都,败也首都,河南尹之下虽然也在大规模的扩编,胥吏的需求比颍川还大呢,但奈何河南尹这个官职本身也实在是尴尬,至于洛阳令,他一个县官在京城狗屁都不是,扩出来的胥吏有些甚至直接都是跟尚书台去对接的。

这还叫吏?

以至于这些胥吏全是香饽饽,基本都被玄牝义从给占了,秦宜禄本人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那些颍川调来的胥吏大多也都是玄牝义从,这些人反而进一步的压制了基层的胥吏,只要不是玄牝义从的出身,必然会被死死的压制着升不上去,有什么好差事也一定都是玄牝义从先挑。

这特么秦宜禄怎么管?总不能真的拿玄牝义从开刀吧?

这玄牝义从本就类似于以前的虎贲和羽林两卫,虎贲羽林两卫的人出来当大官,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么?

况且颍川、金城、河南这三个地方的成功也并不意味着新政在其他地方就会成功,毕竟颍川有颍川书院,本身离着洛阳也近,河南是首都,秦宜禄和尚书台亲自盯着自然有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金城是自治区,旁的地区不可能给地方政府那么大的权力。

所以眼下的当务之急是新政必须要再往前推进一步了,至少需要再建一个大型城市去做新政的试点,给底层胥吏提供上升空间,给天下人对新政以信心。

只是在选哪的问题上秦宜禄一直颇为纠结,这玩意终究不只是个政治问题,更多的还是经济问题,秦宜禄原本想的是京兆尹依托于长安,或者是蜀郡去依附于成都。

只是长安和成都的区位优势实在不是特别的明显,长安除了有个西京的身份之外实在是没啥产业可以发展,蜀郡的话光是一交通运输就挺愁人的,到时候财政收入若是达不到预期,万一收入不足以覆盖扩大胥吏的开支,必然会为新政的推行蒙上一层阴影。

况且再有新的新政他也不能再亲自抓着了,对这些汉朝的土著吧……他也真是没什么信心,人才难得啊。

想来想去,秦宜禄干脆决定给各地太守下诏让他们自己申请,给自己写计划书。

凡是想要在自己的郡作为试点的,可以主动上书,并且提出一个详细的计划,如果自己认为计划可行,不但朝廷会给充分的支持,还可以提高其俸禄,两千石变中两千石。

然后……

“大将军看看这篇奏表,言之有物,当为天下太守之楷模啊,尚书台那边一致认为,次策可行。”

“这就定了?哪啊。”

“南阳。”

“南……哪里?”

“南阳。”

“关羽的奏表?”

“是。”

“卧槽?他一个武将难不成还懂经济?他要逆天不成?”

贾诩笑着道:“这东西肯定不可能是出自他的手,他这是又抄到人才了啊。”

秦宜禄连忙打开关羽的奏表看了起来,就见那上面洋洋洒洒,足足写了有七八千字,通篇看完,居然愣是一句废话都没有,对南阳地区的相关情况更是如数家珍。

要知道,南阳这地方至少在名义上,还是战区,并没有真的就完全归入了朝廷的统治之中,当初把关羽扔过去,本身也是因为不知道该把他往哪放了。

这地方顽固的地方势力太强了,而且公侯遍地走,强拆乌堡之事又太得罪人,着实是棘手得厉害,同时关羽也颇有些坐山观虎斗的心思,因此一直有意的放任秦颉和刘表两个在南阳南部,主要是当阳一代打仗。

关羽的意思是,如今新政之利已经初步有所显现,商业的利益,其实已经未必就在乌堡之下了,南阳人与颍川人素来联系紧密,南阳的那些豪强勋贵已经都有很多人在颍川有产业,或者购买了股票了。

只要在南阳地区推行新政,朝廷看在他们都是大汉功勋的份上,也稍微给点优惠政策,比如公私合营,盐铁授权,亦或者是让他们深入的掺和一下农业商会的事儿,其抵抗之心必然也会大减,甚至目前的南阳勋贵之中,鼎力支持新政之人其实并不在少数。

到时候即使是依旧有人冥顽不灵,直接灭了也就是了,区区秦颉,说弄死他也就弄死了,若是刘表懂事儿,让出全部南阳,则看在他是汉室宗亲的份上依然可以让他当楚王,若是不懂事儿,捎带手的把整个荆州吞了,也未尝就不是一个好时机。

而南阳本身的条件也足够好,首先这里是大汉第一大郡,人口稠密,原本就是整个大汉工商业最发达的地方,东汉朝廷在此是设有工官的,连发弩的生产就在宛城,朝廷完全可以以此为基础,通过一些扶持政策将散落四处乌堡的工坊都吸引到宛城来。

其次这里有很多勋贵,他们都是合法腐败,嗷嗷有钱,证券交易所和钱行都可以开在这,这个有钱的程度就算不如颍川,但想来也不会差得太远,再说南阳这边本来世家就不比颍川少,凭什么颍川可以有颍川书院,南阳就不能有南阳书院呢?

再者南阳本身的区位优势非常明显,良田率高,千里万里都是大平原,水运优势巨大且四通八达,向北是司隶,向东是颍川和汝南,向西可以走武关进关中,向南则可以经襄阳至南郡,随枣通道连接江夏。

所以南阳这地方完全可以全面发展集中工商业、金融业、再开个南阳书院,作为中原地区向南辐射的中转站,江夏的铜,南郡的竹,乃至于整个长江以南的货物,都可以在此勾连。

一旦宛城可以靠实施新政发展起来,则宛城、洛阳、阳翟三个县便可以勾连成一个经济上的三角带,将这一片区域的经济彻底盘活,带动区域内的其他乡县共同富裕。

“这特么肯定不是云长写的东西,他有把谁给收了?”

诸葛亮?

不可能啊,小猪同学今年才十岁啊。

邓艾?他比诸葛亮好像还小呢啊。

总不可能是许攸之流吧?

“大将军以为如何?”

“写得不错,写这东西的人是个人才,云长本身的级别也够,若是能有此人辅佐,此地新政,八成能行,所虑者,反倒只是刘表的态度了,说实话,我还没做好讨荆州的准备呢。”

“打个区区刘表,难道还需要准备?”

“嗯……也是。”

此时的刘表可不是历史上的刘表,历史上的刘表之所以能成一方诸侯很大程度上是吃了南阳战乱的红利,是南阳流亡过去的巨量人口才造就了他守户之犬的地位,这个时期的南阳,至少没乱成那样,退一万步说就算是有流民,人家也会往司隶跑。

“问问云长,这东西是谁给他写的,把人派来见我。”

“喏。”

然后等了没几天,两个身穿华服的中年人恭恭敬敬地来到洛阳给秦宜禄见礼道:“参见大将军。”

“怎么称呼?”

“在下娄圭。”

“在下梁成。”

“娄圭?”

娄圭他知道,多少还是有一点名气的,是南阳一代的游侠头子,历史上是曹魏的谋臣,忍不住问道:“这东西,主要是出自你的手么?”

“小人……只是辅笔。”

“是你?梁成?”

然后秦宜禄想啊想啊,想了半天也没想到这个人名。

在历史上应该是个无名之辈吧。

当然,这其实也很正常,南阳这地方本就是人杰地灵,只不过是在历史上先后被董卓袁术孙坚刘表张绣曹操刘备挨个祸害,给祸害得都差不多了,有什么人才没等露头就先死在兵灾之中也是很合理的。

“梁成,哪里人呢?你这东西写的可真不像是寒门黔首能有的见识,祖上何人?”

“这……臣的伯父,乃是……乃是逆贼梁冀,这些年臣一直隐姓埋名,幸得关府君拔擢,恬为主簿一职,不敢欺瞒大将军。”

“哦~,你居然是梁冀的侄子,怪不得。”

梁冀是以前的大将军,曾毒杀过汉质帝,嚣张跋扈到了极致,最后被汉桓帝所诛杀。

关键是此人贪得无厌,到了极其夸张的地步,和珅跟他相比都是弟中弟,在天子脚下司隶地区画了足足几千里的地都给了自己做私田,国库都没有他们家有钱。

这么贪的人,他的侄子对南阳的产业状况和商业情况如数家珍……似乎也是正常的?

这样的大贼的后人,按说在汉朝的国祚之下几乎是不可能还有出仕的机会的,只能是隐姓埋名狗一样的活着,这关羽……居然用他做主簿?

不愧是关羽,还是他么的那么胆大包天。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