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变法失败根源

“无论你如何巧言令色,我都觉得我主持变法没有错,你如此的攻击我,跟司马光之流也没有任何的区别。”

“亏得你是一千多年后的世人,怎的连这点儿头脑都没有?司马光认为我所言‘民不加赋而国用饶’是谎言,那是他们不懂得经济、不懂得变通。”

“他们只不过是一群注定要被淘汰的老顽固而已。”

王安石沉声道:“想熙宁元年皇上继位,祭天大典,国库连给大臣们发点赏银的钱都没有,而且河南一带发大水,赈灾也没有饷银。”

“国家穷苦到此等地步,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经我王安石主持变法,不过短短数年,朝廷国库渐丰、百姓赋税并没有增加。”

“这也是不可辨驳的功绩,可为什么我王安石在这些人眼里、在百姓眼里会变得如此不堪?我为朝廷、为百姓、为天下、为生前生后名,呕心沥血,为何却是此等结果?”

张良玉叹了口气,王安石还是没有明白自己主持的变法,问题究竟出现在了什么地方。

他所设置的各种法度,的确是领先北宋那个时代很远的法度和思想。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后世各种改革也都效仿王安石。

清末梁启超更是评价王安石为,三代以下唯一的完人。也就是夏禹、商汤、周文王、周公这些人之后,唯一的完人。cuxi.org 猪猪小说网

如此之高的评价,才奠定了以后王安石在中国历史上的评价。

“王荆公,历史从来都没有抹去您的功绩,我这么说,也只是想要使您警醒,能够听得进去晚辈的一些话而已。”

张良玉见王安石的内心有所动摇了,才继续表达自己想要说的事情。

“任何制度在设计之初,都是好的,因为那是设计制度的人费尽心思、呕心沥血、论证了很多遍所设计的制度。”

“只可惜,前世后世无数个例子证明了,所有好的制度,如果只是停留在设计阶段,都是好的。”

“什么意思?什么叫做制度停留在设计阶段都是好的?”王安石一时间有些不解。

张良玉继续解释道:“因为,一旦这些设计的制度,进入运行阶段的时候,就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儿,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扭曲、变性。”

“从而,这个制度将会变得跟设计之初大相径庭。执行变革,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单单其中执行变革的人,就是一个极其不稳定的因素。”

“我知道,熙宁变法的确充盈了北宋的国库,甚至之后北宋还取得了宋代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一次军事胜利——河湟开边。”

“这场战争打败了吐蕃,收回了二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将北宋的领土达到了最大化,而且对西夏形成了包围之势,北宋国势也一度达到了巅峰。”

张良玉说这些的时候,王安石的眼神逐渐变得明亮起来,脸上也多了些喜色。

这无疑就是他王安石主持变法正确的证明。

张良玉却话锋一转道:“可这些成绩,并不能掩饰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事实。”

“你的失败,在于你本来主持的是一场活力型的改革,是一个多目标系统的改革;而你却使用的是单目标的效率性改革的手段。”

“这就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而且是逻辑上的错误。”

“多目标系统的活力型改革,需要自下而上,激发经济活力,比如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市场繁荣、军队有战斗力、政府高效廉洁,如此才能够激发天下的活力,才能够制造出财富和资源的增量。”

张良玉所说的话,涉及了现代的经济学理论。

如果他跟司马光之流的北宋士大夫如此夸夸其谈,他们只会认为张良玉是个只会耍嘴皮子装逼的渣渣。

而这些话,王安石绝对能够听得懂。

听罢张良玉的这番话,王安石明显一怔,陷入了沉思之中。

“当然了,这种事情也是时代所局限,在皇权时代注定了要改革,首先要获得权力中心的认可和支持,从而获得权力和位置,才能够推行变法。。”

“如此一来,你必然会走向从上而下的效率改革,与从下而上的多任务目标的活力型改革背道而驰。”

“所以说,你主持的改革失败,是用效率型改革的手段去进行活力型改革,底层逻辑就错了。”

“如此一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改革就变得似是而非了。”

说罢,张良玉看向了王安石。

原本,张良玉认为王安石可能会暴跳如雷,斥责自己,听不进去半点。

但这一次,他并没有生气斥责,而是继续默不作声,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张良玉决定趁热打铁:“不但如此,顺着这个逻辑推演下去,你本能的反应,就是要巩固宋神宗对你的支持,从而获得更加牢固的权力,去推行变法。”

“这也是效率型改革的一般表现,一个效率型的改革,在推行的时候,什么民主、什么一团和气,都是影响效率的,根本不可能存在。”

“所以,历史上的诸如商鞅变法、吴起改革,都有血腥残酷的一面,不尊号令,动辄就要见血,如此才能够保证效率。”

王安石点点头,默认了张良玉所言。

事实上王安石在推行变法的时候,自然也注重推行效率,根本听不得一点儿反对派的声音,所有的反对派都一定要干掉,否则变法怎么有效率的推行下去?

王安石眼神有些恍惚,似乎想到了什么,他神色黯然的开口了。

“是啊,为了推行变法,我做了很多过分的事情。连欧阳修,也因为我,早早的致仕回家养老去了。”

欧阳修和王安石那可不是一般的交情。

欧阳修和王安石本就是同乡,在王安石还没有考中进士的时候,欧阳修就十分的欣赏他的文章,到处替王安石推荐,提携这个同乡后辈。

当时的欧阳修,不仅是朝中的元老,更是文坛的宗主级人物,就是在现在,大家也觉得欧阳修是文学史上的大神级人物。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