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初临朝堂

翌日。

天刚刚破晓,淡青色的天空还镶嵌着几颗残星时。

文武百官便已经伴随着五凤楼上的‘钟鼓’响声,陆陆续续穿过午门、金水桥,来到了奉天殿前,站好队伍,准备早朝。

不过让百官的奇怪是,等待了许久,他们也未能见到勤勉的崇祯出现在这里。

随着时间的流逝,百官中渐渐出现了一些窃窃私语。

“都这个时辰了,陛下怎么还不来?莫非今天不上早朝?”

“应该不会,陛下向来勤勉,这十多年不上早朝次数的屈指可数!”

“倒也是,现在局势这么危急,陛下也没理由不上早朝,想来应该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

百官议论声不断,均认为崇祯晚些时候会来早朝。

而造成这种想法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崇祯这十七年确实很勤勉。

要知道在崇祯之前的几位大明皇帝时期,早朝几乎都是荒废状态,尤其是万历皇帝,更是创下了怠政之最,长达三十多年不早朝。

也就百官等待的快有些不耐烦时,一行人突然从东安门方向走了过来。

百官举目望去,当看清楚来人之后,纷纷露出惊愕之色。

只见在一堆依仗侍女的簇拥下,周皇后和懿安皇后并肩而行,太子紧随其后,再之后秉笔太监王承恩率领一群太监于后方跟随。

“懿安皇后都来了,看来今日这早朝有些不同寻常啊!”

“上一次懿安皇后出现貌似还是陛下登基之时!太子也在,难道说...”

“慎言慎言,我等还是静静观之为妙!”

...

在场文武百官皆在官场混迹多年的人精,见到周皇后、懿安皇后以及太子同时出现,他们哪能看不出今日早朝非比寻常。

百官议论时,周皇后和懿安皇后也已经来到了他们面前。

“见过皇后娘娘、懿安皇后、太子殿下!”百官纷纷行礼道。

“诸位大臣免礼!”周皇后开口道。

“谢过皇后!”

礼毕之后,周皇后扫视了一眼众臣,然后开口道:“让诸位大臣久等了,今日本宫之所以会和皇嫂出现这里,乃是因为昨天夜里突然发生了一件不幸之事!”

略微停顿了一下,她接着道:“昨天夜里,陛下在批改奏折时,突感晕眩,眼不能视物,后更是晕厥倒地,历经两三个时辰方才苏醒过来,然陛下人虽苏醒,但虚弱之极,已无法下地,经太医诊断,陛下此病乃是因为操劳过度,心力衰竭而至,需要长时间静养,方才能恢复,故而陛下才会缺席今日之早朝!”

听到周皇后这一番解释,百官具都惊愕不已,不少官员脸上更是露出了一抹慌张之色。

如今局势本就不容乐观,此时崇祯生病,群龙无首,他们怎能不慌?

见状,周皇后赶紧出声道:“诸位大臣勿慌,陛下虽然抱恙,无法临政,但已留有交代!命太子从今日起开始监国!”

“太子监国?”

闻听这话,百官眼中露出一抹诧异之色,但也仅仅只是有些诧异,并没有太大的反应。

因为皇帝抱病、太子监国本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见百官并无异议,周皇后脸色也是稍缓,然后从一旁侍女手中拿起一道卷好的圣旨道:“因为昨夜事发突然,来不及传召各位大臣,所以陛下特让本宫及皇嫂在场见证,以带病之躯亲手写下让太子监国诏书,望各位大臣传阅悉知!”

说完,站在一侧的王承恩连忙会意,将诏书接过,然后走到排头大臣前面,将诏书交给大臣传阅。

诏书本就简单,所以传阅速度也非常之快,不一会便已过了百余人之手。

朱慈站在正殿门口,看着百官门相互传阅的场景,目光十分平静,如今周皇后、懿安皇后再加上朱由检的亲信王承恩都来背书了,自己监国这事自然是板上钉钉了。

如今让百官传阅诏书,也不过是为了增加信服力罢了。

时间不长,很快诏书便传阅完毕,待王承恩将诏书收回,重新站回原位。

周皇后再度开口道:“诏书传阅完毕,相信诸位大臣也应该没有异议,如今局势危急,万望各位大臣全力辅佐太子,处理好朝政之事!”

“臣等谨遵皇后娘娘懿旨!”百官纷纷回道。

周皇后点了点头,看了看一眼朱慈,然后道:“既如此,那本后和皇嫂就先行回宫了!”

“恭送母后、恭送皇婶!”

“恭送皇后娘娘、恭送懿安皇后!”

...

一套礼节过后,伴随着王承恩一声唱喝声,早朝也终于正式开始。

“臣等见过太子殿下!”千余名官员同时躬身行礼道,声音震耳欲聋。

听到这见礼声,站在奉天殿前的朱慈只感觉一阵心潮澎湃,恍然间还有种掌控众生命运的不切之感。

深呼吸一口气,按耐住心中的躁动,他开口道:“诸位大臣免礼,本太子初临朝政,还仰赖各位大臣齐心协力,共同治理好朝政!”

“臣等谨遵太子旨意!”

朱慈点点头,然后看向百官,道:“诸位大臣可知如今山西战事近况?”

话音落下,百官互相看了看,一位发须皆白的老臣站出来,行礼道:“据老臣所知,闯贼已经打到了居庸关!”

“不错!”朱慈点了点头,然后问道:“敢问这位大人姓名?”

“老臣乃是左都御史李邦华!”老臣道。

李邦华?朱慈微微一愣,万没想到百官中第一个和自己对话竟然就是一位明末的名人。

在历史上,这位李邦华乃是一位为官清廉、敢于直言进谏并且颇懂治兵的忠义之臣,也是他最先开始劝谏让崇祯南迁再战,但可惜的是崇祯并未听他的劝谏,最后在李自成攻破京师时,这位忠义之臣在文天祥的祠堂中留下绝命诗,自缢身亡。

想到这些,朱慈也不禁对李邦华感官破好,点点头道:“李大人说的没错,闯贼的确已经打到了山海关,并且已于昨日攻破居庸关,目前正带兵朝着昌平进发!”

“啊!”

此话一出,百官纷纷炸开了锅,其反应比之前听见崇祯染病还要大上几分。

因为昌平已是毗邻京师,若昌平再被拿下,闯贼便会兵临京师。

老臣李邦华脸上也是闪过一抹骇然之色,然后连忙道:“太子殿下,昌平城乃一座小城,城池虽修筑高大但却未占据地利,极易攻破,微臣估计闯贼两日便可将昌平拿下,到那时...”

闻言,朱慈不禁在心中暗赞了一声李邦华,因为历史上昌平城的确是在两日内被攻破的。

“李大人和我所想的一样,所以唯今之计只有南迁!”朱慈点点头。

“南迁!”

听到朱慈说出这两字,百官脸上纷纷露出一抹错愕之色,其反应不亚于之前听到闯贼攻破居庸关。

李邦华在短暂错愕过后,眼中不由得露出了一抹激动之色,南迁之议他早已经劝谏多时,但迟迟未能得到答复,而如今朱慈竟主动答应,他怎能不激动?

朱慈察言观色,将他神情看在眼里,嘴角也是露出一抹笑容,就在他准备开口谈一下南迁具体事宜时。

一位身形消瘦的中年官员却站了出来,大声道:“微臣觉得太子之提议不妥!”

“嗯?”朱慈转头看向他,淡淡问道:“这位大人是...”

“微臣乃是兵科给事中光时亨!”中年官员答道。

光时亨?朱慈一愣。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