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数日之后。

忠顺王府,书房。

一个衣着华贵满脸威严的男子正坐在书桌前翻看着什么。

他正是当朝皇帝的兄弟,忠顺王朱松。

笃笃笃。

此时门外响起了敲门声。

他将正在翻看的东西放进了抽屉中,然后应道:“进来吧。”

一个年轻人推门而入,容貌和朱松极为相似,正是朱松的嫡长子:

世子,朱冲夏。

“拜见父王!”朱冲夏走进书房,向他恭敬行礼。

“今晚备些礼,走一趟荣国府。”朱松应了一声,吩咐道。

“荣国府?贾家?”朱冲夏微微蹙眉,“父王,为何要去贾家?”

“今日是贾府老太太寿辰。”

朱冲夏闻言更加疑惑:“她寿辰与我等何干?”

忠顺王府和贾家的关系向来不好,以往贾家有什么事,他们也从来没有参与过。怎么这次贾母过寿,他就要去贺寿呢?

“不错,她与我等无干。不过,却有一人与我等相干。”朱松站起了身来。

“还请父王明示。”

朱松来到了窗前,吟道:

“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

“父王,这是?”朱冲夏微微蹙眉。

“此乃贾氏宗祠之楹联。”

朱冲夏冷哼一声:“我道是谁如此恬不知耻,原来是他们!”

这两句楹联的意思很简单:

贾家肝脑涂地,天下百姓都依赖他们保护养育的恩德;贾氏名动天下,让人们千秋万代都仰慕其祭祀的壮盛。

“你可知,这幅楹联是何人所书?”朱松问道。

“莫非是那荣宁二公?”朱冲夏猜测。

“不。”朱松轻轻吐出了一个名字,“是上代衍圣公。”

“什么?”朱冲夏顿时瞪大了眼睛,目光中满是惊愕。

衍圣公,孔圣人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

孔圣人乃天下读书人之师,衍圣公更是在读书人中有着巨大的声望,是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整个读书人群体的。

“当年荣宁二公与衍圣公相交莫逆,加之两人为国立下汗马功劳,这才有了这幅楹联与‘贾氏宗祠’这块牌匾。”朱松又补充了一句。

朱冲夏心头一动:“父王的意思是,如今贾府没落,便打算借衍圣公之名以壮声势?”

“我曾听闻,贾府数次寻访当代衍圣公,可衍圣公常年游历在外,故未曾相见。不过这次却是正巧衍圣公在京。你若是贾家,你会怎么做?”朱松转身看着他。

“必定引族中优秀弟子与衍圣公相见,即便不能拜其为师,就是得他几句夸赞,亦是受用不尽。”朱冲夏脱口而出。

“不错。”朱松点了点头,“你可懂我此举用意了?”

“懂了!”朱冲夏的目光中闪过了一丝冷色,“贾家想要借衍圣公之势,当真是白日做梦!”

“去罢,利落些,莫要叫本王失望。”朱松摆了摆手。

“是!”朱冲夏向他行了一礼,出了门去。

朱松再次看向了窗外,良久之后方才轻声叹道:

“本‘王’……”

……

皇城,养心殿。

一位身穿龙袍的中年男子正坐在龙椅上批阅着奏章。

他便当今的圣上,永昌帝朱权。

他的长相与忠顺王朱松有几分相似,但身形却没有朱松高大,甚至看起来有些瘦小,可他眼中却是有着朱松所没有的锐利和锋芒。

他仿若一柄寒光四溢的利刃,而朱松则仿若一个深不可测的寒潭。

许久之后,他突然抬起了头,疲惫的闭上了眼睛靠在了龙椅上。

他身旁的老太监连忙站到了他的身后,给他揉捏肩膀。

片刻之后,朱权忽然开口:“今日是初几?”

“回陛下,今日是八月初三了。”老太监答道。

“八月初三?”朱权微微睁开了眼睛,“是荣国府老太君的生辰吧。”

“陛下的记性真好,今日的确是老太太的生辰,适才宗人府遣人来说了。”老太监连忙应了了一声,但心底却是微微一跳,贾家老太太并非皇亲国戚,却能让皇帝记住生日,这可不是一件正常的事。

“贾家怕是要大排筵席了吧?”朱权淡淡问道。

老太监心头一突突,连忙照实禀报:“因不是大寿,倒也不曾大办,只是请了些姻亲故旧。”

一个“大排筵席”意味深长,似乎带着某种不好的倾向,比如“结党营私”,“党羽众多”等等。

“姻亲故旧?难怪衍圣公也在宴请之列了,上任衍圣公可是荣宁二公的至交好友。”朱权忽然笑了。

“陛下圣明。”老太监连忙高呼了一声,但心底却是隐隐发寒,他分明什么都知道,却要来问他,万一他答得不对,怕是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对了,贾府可是将其长女送到了宫里充任了女史?”朱权又问。

所谓女史,就是宫里的女官,她们有一定的文化,负责礼仪、撰写文书等事务。

“是,其名贾元春。”老太监应道。

“今日特赦,放其出宫为老太君祝寿。”朱权挥了挥手,似乎随口一言。

老太监应了一声,连忙到了门口,找来了一名太监去通知贾元春。

可他心里却是极为疑惑的,一般来说,进了宫的女子,别说是女史了,就连那些妃嫔,甚至是皇后都极为难得出宫。

但朱权这次却特意让贾元春回去给贾家老太太贺寿,这明显是不合常理的,这是在向贾家示以恩典么?

可若要示恩,多加赏赐或赐下墨宝便是,何必要让贾元春回府呢?

不过这样的疑惑他可不敢表现出来,只是低眉顺目的站在了朱权身旁,不该问的他不会多问,不该看的更不会多看,这是他能伺候朱权二十多年还能活着的主要原因。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而朱权的心思更是难以捉摸,所以当一个木头人才是最好的选择。

而朱权仿佛也完全忘记了贾家的事,不再提及,继续批阅奏章,整个养心殿里一片静谧。

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在殿门外,一个窈窕的身影却是将两人的对话听了去,她蹑手蹑脚的退了开来,然后直奔贾元春的住处而去。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