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4

寒鸦在咸阳落了脚,每日都在市井观着人来人往,日升月沉。

本以为等来的是秦王驱逐客卿的消息,没想到倒是李斯的《谏逐客书》先传了出来。寒鸦找来读过,不愧是李斯,也唯有李斯才敢写出这样的文章!

街对面卖菜的妇人收了摊,寒鸦也起身从酒肆里离开。他最爱看这卖菜妇人与人砍价,平白多了生活气息,时时会让寒鸦以为自己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走出街口,拐过一条巷子就是他家。

秦都有专事换钱的地方,他把自己的韩币全换成了秦币,租了一间小院子,日子得过且过。

和巷口的黑狗打了招呼,黑狗冲他叫了两声,逗得邻家小儿大笑:“阿娘你快来看,这个大叔和狗说话!”

布衣妇人当即凶了小儿两句,转而向寒鸦道歉,“先生莫怪,小儿不懂事!”

“无妨。”寒鸦也不会拿此种小事和小孩子计较,摆摆手朝自家走去。

门口停了牛车,正好挡了他的路,寒鸦欲上前,车里的人出来,光是看那个后脑,寒鸦都有种拔腿就走的冲动。

“韩先生,数年不见,一向可好?”

确实数年不见,没想到李斯也学会了一副皮笑肉不笑的嘴脸。

“我自然好的不得了,不过李大人应该更是春风得意,那一篇《谏逐客书》当真是传遍了七国。”不知哪里来的气,寒鸦不是很想和他好好说话。

到底是客,李斯让车夫把牛车赶到别处去,寒鸦取出钥匙开了门,请李斯入内。

院中梨花开的正好,日头倾西,树下摆了张桌子,两人对坐,若不听言语,当真是岁月静好的挚友。

纵活了这么大岁数,寒鸦的定性还是少些,李斯不开口讲话,寒鸦倒觉出了几分不自在。

“李大人好手段,还能知道我在这里。”

李斯对寒鸦阴阳怪气的话也不生气,“我向师兄去了信,师兄说先生已经离开阳翟,我差人一寻,不成想竟在咸阳,故来叨扰。”

“你既然收到了韩非的消息,还能客客气气的称他一声师兄?过去是我小看你了,那年你二人立下赌局,我看你倒是胸有成竹。”寒鸦定了心神,也不再针锋相对,换了一副脸同李斯交谈。

“师兄之举并未对我造成影响,只是往日里我做事总会顾及他,既如此,我也不再顾念什么,师兄仍是师兄,这一点不会改变。”李斯说完观察着寒鸦的脸色,又道:“不知我这样说,先生可懂我?”

寒鸦在心里冷笑,能不懂吗?人和人真是不一样,李斯将私情与抱负分的极清,理智的可怕,但多少有些无耻了。若是有一天,李斯撺掇秦王灭了韩,难道还要和韩非把酒言欢,互称一句好久不见?

不知是谁幼稚了?

“昨日我向秦王上书,先生可有兴趣知晓内容?”李斯也不管寒鸦,顾着自说自话,“师兄回韩之前,韩已呈衰退之势,这些年师兄苦苦撑着,想必早已看出韩王不值得交付,我不明白他为何还要坚持。”

李斯站起身来走到梨树的另一边,抬头看了看白色的小花瓣,道:“所以我要逼他一把,我向王上上书攻韩。”

寒鸦:瞧他这破嘴,怕什么来什么?

“秦王会听你的?”

“韩早已是不行了,被别国所吞并是迟早的事,那为什么不能是秦?秦王有大志,我的提议亦是利秦之举,焉有不答应的道理?等秦军攻入韩都之时,师兄就会知道,他太过仁慈了,唯有强权霸道更适合君王!”

疯了,李斯像个疯子!

寒鸦认识的上一个这样的疯子是蚩尤,二人如出一撤。

可惜李斯生不逢时,若是生在蚩尤那个时代,说不定也是一族首领。

李斯说完了话,见寒鸦还是没有搭理他的意思,脸上也开始挂不住。

“先生,李斯还有一事,困扰多年,烦请先生解惑!”

寒鸦闻言奇怪,“你且说与我听听!”

“我与先生相识数年,初识时先生年近五旬,数年过去,先生风采依旧,神气不减当年,这是为何?”

???

寒鸦私下听闻秦王好长生之术,虽正值壮年,却搜罗了不少术士为他炼丹。大臣对他多有不满,只是未闹出什么大事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何况秦王政手段强硬,甚有威严,没有人会用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情来惹他不快。

“你既发问,心里当有了答案,我答与不答无甚意义,只是你待如何?莫非还想押着我去向秦王邀功?”

寒鸦一时之间不明白李斯的用意,只好退一步看李斯如何出招。

“我心里可没有答案,只是我当年看的倒是不错,先生果真是世外高人,与先生结识也是幸事,李斯并未对先生有所图谋。只是他日我与师兄相争,还望先生莫要插手!”

寒鸦原本是背对着李斯,转过头发现李斯向他拜了大礼,着实吓了一跳,只是面上不显。

“我非你师,亦算不得长,毕竟我活了这些年,若真仔细算来,须向我行礼的人太多了。我本就不打算插手你们的事情,天地万物自有他的使命,我若强行插手,于我,于你们,都不是什么好事情。只是一点,你要记住,世间之事无论如何变化,都逃不开人情二字。言尽于此,你走吧!”

李斯直起腰身,再次行了大礼,“先生所言,李斯铭记在心。”

看着李斯离开的背影,寒鸦叹了口气,若是可以,他倒真想插手,只是若真掺和进去,那这时局当真就不能再看了。

蚩尤是他的第一个朋友,故而寒鸦在涿鹿阴了炎帝一把,惹天道之怒,那场原本蚩尤部落可以稳胜的战争一直拖到了冀野。

在冀野时,魃从琅琊而来,阻了风师雨伯的术法,蚩尤大败,伺候蚩尤一族没落,炎黄二族发展迅速,直至如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