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暗中探究

灵素道士与一卓和尚作佛道之争的时候,整个出殡队伍都停在那里。

列棺椁还没抬到地方,不能落地,抬棺材的壮汉初时还好,到后来一个个累得苦不堪言,可是这时众人窃窃私语间,早就透露了这位怀义大师的身份,他们哪敢上前理论。

这位灵素道士本是半道出家,不学无术,只是做久了道士,耳濡目染之下,多少知道一些道家教义,可是要让他真与这一卓和尚理论,仔细辩论起来,自然不是人家对手,此刻一卓和尚示弱,他也知道是怕了他身份,便不再与对方讲经辩义。

可是,后者这般的动作,看到那灵素道士眼中,更是仿若挑衅一般,立马就像是炸毛的公鸡般,当下就是一副冲发怒冠模样,周围街上众人见得这一幕也是不由向后退了几步,饶是谁也是看出,那道士嚣张跋扈,看起来不像是好人。

可是,就在这时,一道突兀的声音却是在这众人心头响起。

挽起袖子的灵素道士与着那面色尴尬的一卓和尚此刻也是不由有些愣神,随着众人的目光,纷纷将着疑惑的目光随着声音的来源处投射而去,灵素道士的身份他很清楚,自从徽宗大兴道教,前者也是刹那间变得更加不可一世,可以说,在着杭州城更是霸道惯了,搁着一般人的身上,还真有些发憷,不说躲避就算了,哪还敢上前搭茬。

出乎意料的是,迎面而来的一名年轻的过分的男子,男子一袭青衫,将着他那修长的身影也是显得更加挺拔,俊逸且无时无刻都是满面笑意的脸颊更是令人如沐春风,那漆黑如玉的眸子,仿若满天星辰,让人一看便是忍不住深陷其中。

见得出来的竟然是这么一个年轻人,即便前者生就的不凡,可是横行多年的灵素道士心中还是有些发堵,一双大长的眉毛登时就是一瞪。

“你是?”

那和尚虽是没有说话,可是,其眼中望向王闵那浓浓的疑惑,同样也是在关心着这个问题。

“天尊,大师,你们面前的就是咱们杭州的县令!”

王闵尚未答话,人群中好不容易才挤出来的苏师爷,这才是气喘吁吁的来到王闵身后,嘘嘘地向着二人解释道。(.)

“大人好!”

听得王闵竟然是本地那传得沸沸扬扬的新任知县,那和尚即便心中吃惊,但是当下仍是向着王闵双手合十,深深一躬,做了一个揖。

“原来你就是那新上任的县令,那好,你来评评,佛家道家,到底哪个更高一筹?”

王闵正要回礼,却是不妨被那道士抢了先,身子一停,虚扶着和尚的手也是停在了半空,腹中暗诽,鬼才知道,到底哪个更高一筹,我只是看你们挡在路上,阻碍了交通以及进出城的商贩,除此之外,鬼才想管你们这乱事,若是二人在着一个不碍事的地辩论,那么王闵敢保证,自己绝对是不会半路横插这个一缸子的,可是,此刻尽管王闵心中对着那道士暗骂不已,可是,至少表面上,却是仍是一副阳光般和煦的模样。

“这个,这个嘛……呵呵……”

“别吞吞吐吐的,像个婆娘,有话说话!”

“好,天尊,那我就说了,依在下看来,两位大师说的都有道理,道家无量天尊,佛家西天极乐,二者就是仿若是这天上的阴阳,彼此交缠,流转不停,不过,依在下自己的观点,却是还是更喜欢道家的!”

王闵的这一番话说的极为违心,心想要不是你是被圣上亲封的天尊,自己不好得罪,鬼才会这般瞎说,王闵一边这般说着,心中一边默默念着阿弥陀佛,祈求上天千万不要打雷。

“哈哈,好,还是你小子识货,阿九,从今天其,他……,对了,你叫什么名字来着?哦,王闵……他……就是你们的十弟了,咦?王闵?这个名字好熟悉啊?”

但是那道士却是不知道这些,听完王闵这话更是引来好一阵猖狂大笑,对着那和尚更是一阵趾高气扬,活像斗胜的公鸡,接着,就在王闵错愕中,便是从着前者身后换来一名十一二岁,同样身穿道袍,但是面色却是异常红润的半大孩子,吆喝一声,便是要给王闵穿道袍,将之入道教。[.超多好看小说]

眼见那孩子扑来,王闵登时就是吓出了一声冷汗,正欲格挡时,那道士仿佛这才是回过神来,终于想起王闵是这杭州的县令,最后这才是不得不依依不舍的作罢。

那般**辣的眼光,更是让的王闵生出一阵鸡皮疙瘩。

就在王闵都是有些受不了的时候,那道士最后终于是用着大拇指蛮横的一指,于是乎,那几个大和尚便是悲催了,最终也是在王闵一阵苦笑中被强制穿上道袍,被着那群人嘻嘻哈哈的连推带喝,带走了。

剩下的那些出丧人则是完全愣了,这还是王闵出言提醒,前者才是反应过来,心中暗骂这叫什么事的同时,也是不得不暂时忍住,嚎啕着终于出城去了。

见得这一幕,王闵与着苏师爷相互对视一眼,随后便是一阵苦笑,想必是陡从着对方眼神中看出几分荒诞。

路边有些百姓还不知道那道士身份,免不了啧啧称奇,探问究竟。

有人就道:“那道士是谁?怎地这般霸道!看他徒弟众多,个个都不似好路数,那老道怕吃亏,忍也就忍了,可这出现的那个年轻人可是新上任的县令啊,怎么看那样子,也是不太敢惹那道士?”

“嘿!你还真是孤陋寡闻呐!你没听见那老道称呼那道士天尊吗?你没听那大和尚说他来自白云覌?你说他是什么来头,嘿嘿!”

“啊呀!莫非……那道士就是林灵素?”

“嘘!人家的名字也是你能叫的?那是何等人物,就连当朝一些大官见了他,都得恭恭敬敬尊一声天尊,不要说是县令来了,就算是圣上的子嗣,也不敢在这位爷面前指手划脚啊。”

众人言语之间,便把这位的白云覌覌主的事迹透露了出来。

原来,这位俗家姓林,法号无量天尊的大道士本名叫林灵素,原是东京街头一个耍枪棒卖药的江湖汉,但是身材风度,却是无一不是上等,虽是做些此等营生,可是依旧有着一股俊雅之气萦绕而出。

后来因着一些际遇会做些丹药,在着当地也是混的风生水起,后来因缘际会,则成了宋徽宗的大国师,被封天尊,此刻来此杭州,据传说是为了奉命找寻一位主药。

王闵和苏师爷随着看热闹的人群往里走,一路听着他们七嘴八舌地说起有关林灵素的奇闻佚事,王闵可从没想过自己以后能跟这个大和尚有所交集,所以也没往心里去。

他现在一心想要查的,只有那个神秘刺客的下落以及这至今还是拖欠了几分的赋税。

……

秋雨绵绵。

常言道,春雨如恩诏,夏雨如赦书,秋雨如挽歌。

秋天的雨,总会给人一种凄苦的感觉。

这场秋雨从早晨就淅淅沥沥地下起来,到了午后仍不见停歇,秋意因此弥漫开来,天地间一片萧索。

杭州城内,一条泥泞的小道上,一个穿着淡青袍服,撑一把油纸伞的人,正在巷中踽踽独行。

这里位于杭州城南,长夏门边。

杭州东南角及长夏门等郭城地区的居民是比较少的,因为这里距离繁华的市中心太远,所以这里有大片空旷的树木丛林,虽然圈在城中,却从未经开发过,野趣盎然。

因之,这里也成为东都一道风景甚美的所在,一些喜静的文人墨客和部分仕途失意贪图房租便宜者,都会选择这一地区作为居住地。

撑伞人出了小巷,面前赫然出现一片静静的树林,树叶儿被雨浇得油亮油亮的,整片林子都充满了幽静的气氛,细雨仍在飘摇,林中隐隐现出一角红色的飞檐,踏着深青色的草地走过去,当露水完全打湿了脚面的时候,便会看到一座小楼。

小楼倚坡而建,林木环绕,十分幽雅。楼前没立“旗望”,只是挑着一只酒幡,在风雨中轻轻地飘摇着,此处竟是一处酒家。

撑着油纸伞的人没有停,径直向那酒家走去。

滴水檐下,他收了伞,现出容貌来。

这人已经有五十出头了,头发已经花白,脸上生出密密的皱纹,前浓而后淡的一双眉毛,略显瘦削的脸颊,微微带着些凄苦的味道,不知是不是受了这秋雨秋风的影响。

他抬头看了看灰蒙蒙的天空,叹了口气,便甩一甩伞上的雨水,推开竹篾编制的小门儿走进去。酒楼里很静,这时候连市中心闹市区走动的人都少了,更何况是这等幽静的所在。

雨中酒客几如断魂,那酒博士也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只剩下一个老掌柜,坐在酒柜后面托着下巴打盹儿,客人推门进来,随之刮进一阵秋风,轻轻拂动了柜台上方悬着的一串酒牌菜牌。

酒牌菜牌都是竹制的,被风一吹,相互碰撞,发出一阵叮叮当当的响声,那老掌柜想是睡得熟了,竟然没有醒来。

客人也不叫他,只是四下一扫,就见酒店一角,临窗坐着一个人,那人见他进来,便向他招了招手。1这位年逾五旬的客人便举步走了过去。

屋角那副座位窗外,就是一片旺盛的野草,虽是深秋,依旧长得茂盛茁壮。窗子支着,雨水浇在上面,发出“淋淋”的响声,然后再流到野草的茎叶上,偶尔有风吹进来,拂动着那位酒客的衣袂。

那位酒客头发上束着丝制的巾子,穿着一袭葛黄色的团领袍衫,颌下有一部稀疏的胡须,脸色微微有些发黄,但是看起来年纪并不大。

葛黄袍子的年轻人起身向他见礼,笑问道:“可是尤兄?”

五旬老者微微颔首:“某正是尤浩洋!”

黄袍年轻人微微一笑,肃手道:“尤兄请上座。”

尤浩洋犹疑地瞟了他一眼,脱靴登榻,在案几后面跪坐下来,黄袍年轻人也撩袍坐好,抄起酒杯,右手举杯,左手托底,向他行了一个很客气的敬酒礼:“秋雨苦寒,尤兄请先饮一杯,祛一祛身上的寒气,咱们再慢慢谈。”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