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了解紧张的真相第一步突破敢说

2003年9月份,我应邀作客北京电视台8频道的“谁在说”节目,主持人给现场参与讨论的观众出了一道选择题。题目是:当你同时面对4种选择时,最怕的是哪一种?4个选项分别是死亡、失业、病痛和当众讲话。现场30人的统计结果是:怕死亡的有2人;怕失业的有1人;怕病痛的有3人;怕当众讲话的有24人,占总人数的80%。

每次开新班,询问前来参加当众讲话训练课程的学员,最想要的效果是什么?90%以上首选当众讲话不紧张。有的还说,看到别人在大小场合侃侃而谈,从容表达,能说会道,一点都不紧张,特羡慕!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20世纪90年代,美国心理学会曾对部分人群做过一次调查,最后统计结果是:95%的人在众人面前表达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5%的人承认极度紧张,愿意终生放弃当众讲话。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倪萍,曾在她的《日子》一书中写道,每次主持大型的晚会,内心都会有些紧张。为了排解精神上的紧张感,她通常是在演播室后面的过道里自然地漫步三个来回,以此来放松紧张的情绪。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众讲话紧张完全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世界上从来不存在当众讲话一点都不紧张的人。世界闻名的政治家、演说家林肯,自己承认每次上台演讲时,在最初的几分钟里也会有一种畏惧感。我国著名演讲家李燕杰教授说:“我年轻时在小组会上发言也曾紧张得脸红心跳。经过多次的训练和实践后,紧张情绪虽没有完全克服,但明显地感觉到紧张的程度降低了,紧张的时间缩短了。”

爱默生教授说:“克服恐惧的最有效方法,是去干你想做又怕去做的事情。”行为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克服当众讲话的紧张心理,最有效的方法是鼓励人们去多说多练。”

北京大钊培训中心在当众讲话训练方面的多年教学实践证实了学者们的说法。听听受过训练后,学员们的心声。

某报编辑赵先生说:

当众讲话紧张的人,迈出第一步是最难的,可一旦突破,感觉就不一样了。记得当初练习时我宁可挨鞭子,也不愿上去讲。突破了敢说后,当我在台上讲得正兴奋时,我又宁可吃枪子儿也不愿停下来……

营销业务员薛女士说:

练和不练就不一样,我深深体会到,一个能说会道的人,给自己带来的实惠太大了。自从我接受当众讲话训练后,签单成功率直线上升。我从当初最怕当众讲话的人,成长为一名行业讲师,想不到,当众说话竞成了自己的饭碗。

某部门经理姜先生说:

当众讲话的紧张心理不要指望完全克服,把它降低在一定范围之内,才是一种符合实际的心理期待。要知道,当众讲话前的适度紧张是有好处的。适度的紧张容易集中精力,使各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凭借着一定程度的紧张,你会思路开阔,说得更流畅,表达得更充分。我两次晋高工,论文答辩都没通过,参加完训练班后,正逢第三次述职答辩,我的现场表达能力让评委们对我刮目相看。回想起来,在答辩的过程中我也并不是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