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3章 孰优孰劣

其后,袁可立虽然短暂起复,却已经无法置身党争事外,只得再次辞官。

就在他离任仅仅半年时间——

袁可立麾下大将张盘,再次“战死”。

张盘死后又半年,孙承宗大败!

这就是柳河之败。

袁可立执掌辽南,孙承宗的堆塔战术,还能步步推进。

袁可立被下台,堆塔战术,再难寸进……

不得不说,这是何等的讽刺!

自古以来,战场上讲究的就是一正一奇,奇正结合,奇正相辅。

没有正只有奇,纵然能够扰乱敌人的部署,纵然能够袭取敌人的要地,纵然能够歼灭敌人一部……

但是,这没有正的奇,是无根之木,难以撼动大势的。

但凡一场失败,就是灭亡。

而没有奇只有正,同样也是这样。

正者,厚重有余,灵活不足,若能堂堂正正,也未必没有成功的机会。

只可惜,这是理想状态。

单正无奇,那就是空谈。

因为啊——不论奇或者是正,内部都是逐利的。

所谓利,不是名,就是利。

唯独不同的,袁可立的策略,更多的是逐名。

孙承宗的堆塔战术,却会滋生了更多的“逐利”。

但凡涉及到了营建,其内自然自然会产生了逐利的行为。

有了逐利的可能,就没人会愿意让他停下!

这就是养寇自重的原因。

人都是圣人吗?

圣人也有家眷、亲朋、师生、党羽的!

这个世上,什么都不缺,唯独缺的就是堂堂正正之人。

面对利益,能够不皱一下眉头的,古往今来,唯有海瑞等寥寥几人罢了!

所谓圣人……

多少人是圣人呢?

纵然自己能够守住清贫,他身边的人,可有甘于贫寒的?

人家会全部都吃糠咽菜,还要满脸笑容、甘之如饴吗?

自然不会!

这古往今来,拔出萝卜带出泥,才是常态!

堆塔战术,需要的是无尽的金钱。

这就是无尽的“逐利之人”的盛宴。

逐利之下,这个战术,哪怕有问题,也必须正确,也必须不容置疑!https:/

只要利益不止,就没人愿意让“堆塔”停止下来。

哪怕明知大明会被生生耗死!

这是本性!

自从人类社会诞生私有制以来,资本的核心就是私有。

或者说,这是社会集团的排他性。

公不见——“非我族类,其心可诛乎?”

皆排他罢了。

——这是大势。

朝小了说,资本若是没有私心,何来的尊王攘夷?

社会何来的前进动力?

都躺平了,何来的繁荣?

——这是基础。

古人讲家国天下,何解?

家,小规模的利益整合体。

国,无数个小利益整合体组成的大利益整合体。

国,即无数的家。

治家的理论,即适同治国。

都要在追逐利益的道路上,进行排他。

说一个最简单的比喻:

这世上只有一百个馒头,抢走了九十个,还要盯着剩下的十个,这才是符合整个集团所有人利益的唯一操作。

那要是谁大度到——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留下馒头,让别人吃饱,这就是犯蠢!

不能排他的利益整合体,损害的必然利益集团内部组成分子的利益!

将治家的理论放大,即为治国尔。

从哲学来分析:无数逐利集团组成的集合体,就是国家。

这是哲学范畴。

从政治来解析,国家是无数资本集团妥协的结果。

这是政治范畴。

既然内含无数资本,这些资本集团,自然就会在整合体内逐利。

也必然就会排他。

干倒了对手,人家的集团,才能谋取更多的利益。

孙承宗一招堆城战术,中饱了多少私囊?

身为官场一份子,身为混迹朝堂一生的高官大佬,堆城战术会在官场上引起什么样的饕餮盛宴……

谁不知道呢?

大明的臣子们,究竟贪不贪……

夜幕下,脚踏大地的人,仰头去看,能够看到无数的星星。

这是因为星星发光的本质。

不但仰望星空的人知道。

就连俯视大地的星星,同样知道!

星星知道仰望星空的人知道他的性质,星星也知道星星的性质,星星之所以让仰望星空的人,不知道星星知道星星的性质,是因为星星要装着自己不知道,星星的性质。

这话,虽然很绕,却是真理。

赵高为什么敢牵着鹿,告诉满朝诸公——这就是马?

为什么有人敢指着鼠头,冠冕堂皇的言之凿凿——这就是鸭脖?

皆因利益罢了!

身为朝堂大佬,孙承宗能不知道自己的这招堆塔战术,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吗?

堆塔战术,会产生无数资本逐利,他会不知道吗?

堆塔战术一旦祭出,在朝廷内无数集团逐利的情况下,必然会有了养寇自重……他会不知道吗?

他不知道,那就是妄居帝师高位,那是德不配位。

他知道……那就可诛了。

那就是人性。

孙承宗的堆城战术,姑且不论是否具有可施行性。

从战略本身来讲,想要堆塔困死后金,就需要有人帮他牵制后金。

这就是奇。

袁可立就算下台,他留下的那些人,也该作为奇来存在!

然而,资本的排他性,却将袁可立给弄倒了。

甚至,就连袁可立的一切手下,都必须倒下!

这就是为什么袁可立下台,袁可立布置被人废掉——孙承宗的失败,就已经是绝对的的原因了!

走廊上的城池,只有被人夺走,才有重建的可能!

重建了,才有更多的利益!

也只有这个堆塔的战术,必须是至高无上的正确,才能有了继续建了拆,拆了建的实施基础。

只有将反对堆塔战术的人,全部干掉,才能有了海量的利益!

这就是袁可立倒下后,袁可立彻底绝望的根本原因。

崇祯继位后,袁可立短暂起复。

然而,他策反的刘爱塔,却“被战死”了。

袁可立大感失望,再次辞官。

(袁可立几乎被清廷焚毁了所有资料,这一次起复,史料自相矛盾,具体做了啥事,已经无法考证,甚至,也有考证说没有起复的。

乾隆四十二年,同时被清廷下达封杀令的,只有岳飞和袁可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