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小吏失职,皇帝叹息

塔天宝感激的看了王廉一眼,急忙领了罪:

“臣该死,臣监察失力,臣愿领责罚!”

朱由检冷哼一声:

“朕只给你半个时辰去彻查!”

“朕要的是彻查,明白吗?”

塔天宝额头上冷汗直流,急忙应了是,匆匆而走。

一边走,一边就开始吩咐道:

“速速去将卷宗调出来,一应经手人,审批人,承建人……一切的信息,一炷香之后,必须拿给我!”

……

皇帝发怒,大量军卒往来疾走,京师官场震动。

京师动了。

无尽官吏,无不惶惶。

而围观的人群,却也越来越多。

汉都的布局,不是每个人都没有意见的。

虽然对于百姓来说,皇帝的办法,的确是最利于百姓的举措。

毕竟,事关民生的店铺,全部都放在了交通条件最便利的谷底。

但是,对于商贾来说,可就不一样了。

都知道谷底交通便利,人流量大,自然吸引了无数人的觊觎。

而暴利的行业,却又是最能拿得出银子的。

这些商铺的掌柜,无不希望更改政策,不要限制他们。

哪怕是价高者得也好啊!

这样,只需要付出一些银子,就能将自家的店铺,放在谷底。

不说青楼这样的吸金利器了。

就算是饭庄,只要开在谷底,客流量就要比山坡上多了无数倍!

皇帝彻查梦江南的举动,让无数蠢蠢欲动者,都捏了一把汗。

现在,就看皇帝如何处置了。

若是皇帝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无数人都会生出了心思。

资本是逐利的!

一旦有了空子可钻,资本就会拉拢腐蚀,使出了一切手段,将这个洞口扩大……

乃至于——帝国崩塌!

这样的例子,历史上比比皆是。

不说整个历史,就连大明,何尝不是这样倒下的……

无数人都在观望。

都在等待这件事的最终处理办法!

……

两炷香之后,塔天宝匆匆而来。

他手捧几卷案宗,身后更是押来了三个胥吏。

“陛下,查清楚了。”

塔天宝高举案宗,弯腰递给皇帝,嘴里道:

“上月十六日,有豪绅刘盈杰,以九千三百七十八枚银元的价格,购买了西城红树木沟段丁字号地段土地,自山脚起至山顶,宽达八丈,长达一里的所有权。”

“刘盈杰登记的是青楼、酒肆、以及烟酒布匹的零售,一共三个分类。”

“陛下,此事的登记人、审批人、验收人,臣都带来了。”

塔天宝指着身后的三个胥吏,开口道。

登记的是青楼、酒肆、零售,若是合在一起购买土地,自然是法无禁止就可行。

但是,这营建明显是违规了啊!

这狗东西,擅自修改了位置,将青楼放在了谷底……

甚至,怕是那什么布匹、烟酒的零售,也是掩人耳目的幌子!

就是为了获得山谷土地的!

但凡他们三人过来核查一番,就能发现了这些。

三个胥吏,浑身发抖,早已瘫软在地,说不出话来。

“老方,给朕查!”

朱由检大怒。

王廉脖子一缩,低声道:

“陛下,方公公已经去了江南。”

朱由检揉揉鬓角,气糊涂了,忘记了方正化已经去江南主持商战这件事了。

“此时,主持暗卫的是谁?”

王廉回道:

“陛下,是方公公的义子,原就职司礼监随堂太监的魏国征,此子深得方公公重用,方公公一身本领,魏公公已经得了八分。”

“是他。”

朱由检想起来了。

崇祯七年,鞑子入关抢劫,攻破了宣大防线。

崇祯给张元佐加官,命为兵部右侍郎,前去镇守昌平,司礼太监魏国征镇守天寿一带。

魏国征当天就出发了,而张元佐三天后,还磨磨蹭蹭的没准备好呢!

就是这一次,方正化看中了魏国征,于是对他详细考察之后,收为义子,传授武艺、谋略……

前几天,方正化离开前,还给他说过这事。

“告诉魏国征,彻查!”

……

一个时辰之后,魏国征匆匆而来。

他的身后,锦衣卫抬着三个箱子,身后跟着好几个妇孺,浩浩荡荡的来到朱由检面前。

“陛下,臣查清楚了。”

魏国征让人打开了箱子:

“陛下,臣搜了此三人的家,所得银钱,仅有一百三十七枚银元,三十七两四钱银沫子,铜钱六千七百八十二枚,布匹……”

朱由检盯着魏国征:

“所以,他们不曾受贿?”

魏国征点了点头:

“臣探查了墙壁、瓦片、房柱,甚至就连地砖都撬开了,并未发现藏银。”

听到了这里,原本瘫倒在地的三人,顿时挣扎着跪倒在地:

“陛下明察啊,我们是跟随陛下一路南下的,怎么敢违背陛下的命令啊!

陛下明察,我们没有受贿啊!”

到了此刻,三人哪里还不明白自己的处境。

再不挣扎,就要死了……

朱由检叹息一声:

“你们糊涂啊!”

都是跟着自己的老人,却不想竟然栽在了这样的事情上。

朱由检放眼四顾,见到军卒的护卫圈外,挤满了看稀奇的百姓。

他摇头长叹。

朱由检提高了音量,让围观的百姓听得清楚:

“朕再三严令,一应政务,务必审、查、严、核,万万不可让歹人钻了空子!”

“你三人,都是跟着朕从京师必死的危局下,一路闯出来的!

只要你们不犯错,那是与国同休的富贵!

你们糊涂啊!”

听到皇帝这么说,三个胥吏哪里还不知道自己的结局。

听得皇帝说的真切,三人止不住泪如雨下。

他们本是官员家的下人,机缘巧合之下,跟随皇帝一路同行。

陛下来了此地后,因为吏员不足。

于是,一同乘坐热气球离开的那些家丁,就得到了恩赐,获得了吏员的身份。

按照皇帝定下的九品吏员、九品官员制,只要肯用心做事,哪个不能得到了晋升?

有了与皇帝同行的高光时刻,等到老年,便是混成中级官员,也是板上钉钉的事。

就因为没有核实,便盖上了自己的印戳……

怕是要丢下了性命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