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狗啊,是改不了吃屎的

号角震天,旌旗如林。

明军离开了叶县,踏上了西进的道路。

黄尼麓、申湛然、姚成等奉命留下经营叶县的文武臣子们,弯腰礼送。

蛟龙终于找到了深渊!

……

而另一个时势造就的豪杰——李自成。

却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处。

就在朱由检踏入垭口,朝着南阳盆地进军的时候。

北方大地上,也在上演着一出影响深远的变局。

辽东军事集团,早已经形成了自私自利的军阀集团。

李家、祖家、吴家……

以及背后的士绅大佬——东林,或者说文臣集团!

辽东将门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成功地掌握了大明这个年迈帝国的一半兵力,亦或者说超过了一大半的财政,都被辽东上下这条线上的士绅的饕餮巨口吞噬。

而将门们自然知道,人口与兵源才是将门的根本。

这是耗费了诺大人力与时间,才为“辽人守辽土”争取来的政治正确。

这也是为什么辽东三巨头,不顾崇祯的接连圣旨催促,毅然不顾皇命,带着辽东“百姓”,迁徙山海关的原因。

然而……

大明没了……

保住了自己将门根基的吴三桂——傻眼了!

养兵历来都是无底洞。

尤其是当辽东上下,趴着那么多——张着血盆大口的饕餮的时候!

单纯依靠辽东百姓的产出……

别开玩笑了!

吴三桂养一个陈沅(陈圆圆)的花销,就不止那三瓜俩枣!

身为兵头,更是一个当初坏了辽东将门的大事,被东虏一刀砍在鼻子上,留下终生印记的当事人,吴三桂知道后果——

一旦这条线上的人喝不到该有的好处,别看他吴三桂今日是辽东将门的掌门人,威风八面好处拿到手软,名利地位美女全都有。

甚至,还可以把皇帝的话当放屁!

然而,一旦饕餮们得不到满足……

下一刻,他的尸骨就会被丢进臭水沟内,还要被踩上一脚,遗臭万年!

吴三桂有些慌了。

李自成竟然进京了?

大明没了?

老天爷!

那如山入海一般的银子,没了?

完犊子了……

老子很慌……

该咋办?

下面的兵痞们还好说,大不了不要了,投了大清去。

反正自己的大哥吴三凤,小弟吴三辅,舅舅祖大寿一大家子,都在大清那里好吃好喝的待着呢!

虽然吴三桂明知亲人们在大清生活的优越程度,取决于他“送”的多少厚重。

但是,不管咋地,两根辫们总要念旧吧?

自己可是送了那么多东西,田地、人口、财宝、粮食、大臣……

对于大清,咱是有功劳的!

总不该过河拆桥吧!

要不然,以后谁给你卖命!

……

吴三桂心中没底,而辽东督抚王永吉和黎玉田更加没底!

人家吴三桂最起码还有兵力在,怎地也不会吃亏。

不管是李自成还是大清,都要高看人家一眼。

他俩不一样啊!

虽然督抚这个位置,的确不少挣……

这尼玛就是一个拿脑袋换银子的活。

挣钱是应该的。

他俩不想丢命啊!

于是,这两人不约而同的率军靠近了吴三桂。

三股人马合一,彼此互壮声势。

哪怕投降,也能卖个好价钱!

就在这时,李自成遣人送来了书信。

这封信,却是吴三桂父亲吴襄写的。

信是吴襄书写,内容却是李自成的原话——

李自成言:“……时机已失,天命难回……君已死,尔父须臾。识时务者当知所变计”。

“及今早降,不失通侯之赏,而犹全孝子之名”。

‘久闻辽东缺饷,先送上四个月军粮及白银四万两。

并声明只要将军来降,“俟立功日升赏”。’

李自成的诚意满满,这一点打动了吴三桂。

对于已缺饷一年多的吴三桂来说,确实是——

让他看到了未来!

吴三桂长舒了一口气:总算找到饭店了啊!

虽然这点钱很少,相对于明皇那动辄几百万两来说,根本就不值一提!

但是,他还没有投降李自成呢,人家就送来了大礼。

他要是投降了李自成,这以后的“辽饷”还能少了?

吴三桂当即拍板——投降李自成!

经过吴襄从中说合,吴三桂决定投向大顺,甚至派遣自己的亲信,先一步进京,带着兵员名册,献给李自成。

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他先给父亲写了一封信:“遵从父命,顺应民心,弃甲倒戈,问心无愧。”

然后又给李自成去了一封,信中盛赞李自成是人主,如何贤名云云……

有道是:花花轿子人抬人么!

再说了,吴三桂与李自成又没有仇恨,甚至双方连交手都没有。

人家李自成又肯给钱,投降李自成还有什么压力呢?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吴三桂更是率部离开山海关,准备接受李自成的整军。

吴三桂等人离开了山海关,李自成派遣唐通接管了山海关防务。

四月四日(农历三月初四)。

李自成的使团到了暂居于滦州的辽东军营。

这一次来的不再是无关轻重的小人物,而是唐通与大顺政权兵政府左侍郎左懋泰!

此行,大顺不但带来了四万两白银的军饷,更是带来了李自成的任命书信。

李自成让吴三桂镇守原处,不要再往京师去了。

(这个原处,并非是山海关,而是吴三桂之前镇守的宁远等关外。

此时山海关总兵是高第,李自成的任命是让高第留守山海关。李自成给唐通的命令是让唐通前往山海关,接管山海关防务。

按照李自成的规划,关外有吴三桂,山海关唐通掌总,高第为将。

而左懋泰则是总管各处,类似于监军的作用。)

李自成给的待遇很高!

不但让吴三桂照样镇守关外,更是——

直接封了吴三桂侯爵的高位。

要知道,整个大顺,也不过只有九个侯爷而已!

王爵更是一个都没有!

此刻的吴三桂,在大顺内部,当真是十人之下,万人之上!

李自成的诚意,不可谓不高!

然而,时势已变!

就在这时,有人进入了吴三桂军中。

来人不是别人,而是大清朝内的辽东将门亲信。

信使带来了一个消息,一个彻底让吴三桂改变主意的消息——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