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1章 复都之战

君不见,不管是“我圣清”在辽东的一次次抢掠,还是后来数次入关抢掠——

单单被抢走的壮年男女,就足足数百万!

今日——整个大清加起来,军民总数竟然只有几十万,满汉蒙八旗加起来,更是才十几万之数。

其他人呢?

都被“我圣清”榨干用尽之后,一刀子抹了脖子!

甚至,还被当做了军粮。

主子爷转变了态度?

洪承畴不敢吱声。

他知道——多尔衮这样的态度,是为了南下,才故意做出的姿态。

别看那些人今天被网开一面……

看似躲过了一劫……

深知大清处事方针的洪承畴,自然知道,一旦大清南下,站稳了脚跟,必然会秋后算账的。

洪承畴不吱声。

自从明白了自己失败的原因后,洪承畴的内心,就只剩下了复仇。

杀!

杀!

杀!

杀光那群狗娘养的!

……

“洪承畴。”

洪承畴正在走神,猛然听闻多尔衮唤他,顿时惊醒,他急忙弯腰走到多尔衮面前:

“主子爷,奴才在。”

多尔衮抬眼扫视一眼坐在两侧的一众宗室。

包括代善在内,都不敢与多尔衮的眼神对视。

“哼!”

多尔衮哂笑一声,淡淡的道:

“国事动荡,为了大清江山计,万岁爷该南下了。

这件事,交给你去办。新笔趣阁

你这老狗,拿了本王的手令,总筹前部一切事物。”

洪承畴大喜,急忙双手交替,拍打着马蹄袖,然后跪在地上,嘣嘣就开始磕头:

“喳!

奴才遵父皇摄政王的圣谕。”

洪承畴低头跪拜,铁丝编织的马尾辫下,蓝翎孔雀羽,是那么的显眼。

多尔衮点头,挥手让他去了。

蓝翎的,更放心……

……

龙虎台。

天色微亮。

朱由检一身戎装,面前几十员将校林立,众将的后方,一个个方形军阵,肃穆挺立。

李来亨搅乱了清廷的节奏,张罗辅打开了三道防线。

京师,就要被夺回了。

“诸位臣工!”

一众大将,纷纷提足了中气,回应道:

“臣在!”

一众将士,更是整齐划一的将肩膀上斜扛着的武器,竖在了身前。

“刷!”

无数杆武器的挥动,带动的空气,汇集出了一道清晰可闻的声响。

朱由检沉声大喝:

“出发!”

王辅臣扛着大纛,斜指东方。

“呜呜呜!”

苍茫的号角声,震碎了黎明到来前的昏暗。

大纛斜指的东方,出现了一抹鱼肚白。

天……

要亮了!

“咚咚咚!”

鼓手赤着膀子,肌肉块块鼓起的胳膊,手中的鼓槌,用尽了全力,一下又一下,砸在了鼓面上。

一人高的大鼓,鼓面震荡,豪迈的鼓声震耳欲聋。

“咵!咵!咵!”

大头皮鞋脚后跟处订着的铁片,踩出了山崩地裂般的轰鸣。

十三万更换了军装的大明将士,身穿合身皮甲,肩抗上了刺刀的复汉枪,整齐划一的朝着东方开拔。

朱由检骑在追风马背上。

亲眼看着一支支军伍,踏上了战场。

步兵单手牵马,右手持复汉枪,腰间的武装带上,挂着五颗手榴弹。

带着收腰、染成墨绿色的皮甲,将一个个汉家儿郎,衬托的格外挺拔。

脚下的皮鞋,只是到了脚踝下。

骑兵大都是不持长枪的,腰间的武装带上,除了三枚手榴弹,还有两柄荣光系列的短枪。

李来亨发明出来的“掷弹器”,被拆成了两杆,挂在马鞍上。

带着长柄弯刃马刀的他们,脚下的皮鞋是高腰款的,倾斜设计的鞋帮,正前方到了膝盖以上,而后方却在腿弯处以下。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保护军卒们的膝盖。

毕竟,骑兵速度太快,若是关节处无法护住,到了老年,就容易遭受风湿的折磨。

配备的大青骡,缰绳挂在马鞍上。

步兵和骑兵军装的最大区别,就是精钢制造的护心镜。

步兵的护心镜,是涂抹了油漆,不会反光的。

而骑兵,则是用一块绿布,遮挡了起来。

这是为了骑战时,反射阳光,而特意的设计。

军队全部换装了复汉枪之后,得益于射程的增加,昔日笨重的铠甲,就不适用了。

于是,经过一众匠人的反复实验,最终决定全军换装皮甲。

为了增强胸腹部位的防护力,于是在左半边衣襟上,增加了一块精钢整体铸造的护心镜。

呈现凸起设计的护心镜,不但使得敌人的箭矢容易打滑,更因为一众工匠大佬的反复计算,符合人体工程学。

为了配重,也是为了减少震荡伤害,右边的半边衣襟,采取的是棉甲设计。

内藏厚实棉花的衣襟,形成了一种类似头盔的设计,足以将打击伤害,减少到了最轻状态。

因为左边衣襟镶嵌了护心镜,恰好遮住了胸腹部位。

华夏素来右衽,但是,进入明朝以来,因为地域远迈汉唐,以至于民间右衽并不严禁。

这一点,在没有遭受焚毁的朝鲜古籍中,是有记载的。

比如,疑是《鲁滨逊漂流记》原型的朝鲜使臣崔溥。

他在济州岛为官,孤悬海外。

弘治元年(1488年),崔溥回国奔丧,遭受海难后,又遭遇海盗,漂浮海上14天,意外在浙江台州府登陆。

在大明官兵的护送下,经由大运河北上,行程9000里,用时五个月,返回朝鲜。

回到朝鲜后,崔溥写下东方见闻《漂海录》。

历来文人大儒,肯低下头来俯视百姓,在书文中描述百姓生活者几近绝迹。

崔溥的《漂海录》,记录了大量当时的风土人情,又没有遭受清朝的文化大灭绝。

因此,成了研究明中期的重要原始资料。

………………

(实际上,明清资料被焚毁的太严重了,现今很多常识,都是从朝鲜、日本得来的。

比如清初一系列大屠杀,一度被人认为是伪作。

比如天工开物,一样如此。

比如金字塔修建时间,最早不早于明中后期——这一点早就被浙大教授黄海清博士、法国化学家约瑟夫·戴维多维茨、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程碧波博士……等中外学者,给证实了!

俄国很多学者团队,甚至检验金字塔石块、化学分析后,列出详细的证据,证明金字塔的修建,是1901年!

所以啊,我一直都在说,我们这些所谓的“伪史论者”,事事讲究证据。

反倒是那些信奉西史者,除了胡扯就是喷粪,你让他拿证据,除了胡搅蛮缠之外,就攻击人身了。

却不知,何为“治学”?

学术成果,一定是经得起质疑的。

如果连质疑者都容不下,动辄上升到人身攻击的层次……

尔等这么激动,是否是在掩盖什么呢?

却不知这所谓的西方“祖先”之辉煌,究竟是“真史”,还是伪史呢?

【有兄弟留言让说说金字塔的事,从一号至今,这些天都在岳父家帮忙收麦。

我家是没种地的,岳父家种了几十亩,还有一大群羊,农忙时节,总是忙不过来。

一个女婿半个儿,总是要帮忙的嘛。

这本书的更新,都是熬夜写的,没时间弄视频,等我忙完了再说吧。】)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