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余波

原本刘兴治兄弟趁着后金与明朝交战都无暇顾及他们的机会四处进攻其他的小岛同时裹挟流亡岛上的辽民,使得他们拥有兵民号称十几万。

被自己行动顺利而冲昏了头脑的刘氏兄弟起了割据一方的心思,他们一边派人联络皇太极表示愿意称臣一边又对明朝招抚的使者虚与委蛇。

但是他们显然是高估了自己的力量,在进攻一些不肯降服他们的东江镇将领留守的小岛的时候被屡次击败。等到后金从关内撤军之后他们的末日便到了。

不管是后金还是明朝都不容许身边再出现一方独立势力,于是皇太极多次致信刘兴治要求其上岸归降并许以高官厚禄就是不肯答应他独立称臣的要求。

原本东江镇需要的粮食都是从大明转运同时从朝鲜购买,现在因为叛乱粮食、军饷都被断了之后他们的生活便开始困难起来。

无奈之下刘兴治只好派人前往锦州向督师孙承宗表示他们是被麾下的乱兵裹挟着被迫叛乱现在想要反正,孙承宗闻讯立刻派人前往皮岛再次招抚。

孙承宗的招抚也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他一边招抚一边命部下参将黄龙整军备战准备战船而登莱巡抚孙元化也趁岛上缺粮的机会开出优厚条件大肆招揽辽民。

原本就对刘兴治统治不满的辽民纷纷渡海前往了登莱投靠了孙元化,孙元化因为山东当地的官吏贪污腐化而更加信任辽地之人对他们大加任用。

一时间聚集在登莱两府的辽民数量超过了十万人,这些人又有登莱巡抚孙元化的偏袒与山东当地人的矛盾变得尖锐起来。

因为孙元化反贪而利益受损的山东当地官绅商人趁机在背后煽动当地百姓与辽民的矛盾,一个新的火药桶正在慢慢形成,身处其中的孙元化却懵懂无知。

身处皮岛的刘兴治见到手下的人马一天天减少,他在惊恐之余多次向孙承宗表示愿意投诚,毕竟皇太极那边的后金不但苦寒还是异族不如重新投靠大明。

孙承宗顺手推舟表示只要刘兴治杀了手下这八百女真降兵以功抵罪,那么朝廷将不会追究他们的罪行。刘兴治信以为真便给手下设了一个“鸿门宴”。

大明崇祯四年(1631年)三月刘兴治以设宴慰劳为借口召集手下那八百名女真降兵准备将他们一网打尽,谁知道他有个弟弟刘兴基却愿意投靠后金。

于是在宴会之上突然反水率领女真降兵击杀了刘兴治,随后想着洗劫全岛去投靠后金。皮岛之上不愿意投靠后金的将领领兵与之展开了厮杀,这其中以毛文龙小妾的父亲沈世魁表现最为突出。

他率领部下尚可喜等人将刘氏兄弟一网打尽,连同岛上的女真人一起都被砍掉了脑袋,随后这些脑袋被沈世魁下令用石灰腌制了之后送往锦州。

远在锦州的李信并不知道皮岛上发生的这一切变动,他自从半年之前随着邱禾嘉来到了锦州之后便一直演练兵马。

要知道他手下的兵马核心就是以原先得家丁加上张梦鲸抚标营精锐,后来又扩充了部分延绥镇兵马加上在蓟州招募的与后金有血海深仇的百姓共计三千人。

但是这些人加入之后使得军队战斗力却下降了,这也是部队扩充的通病。所以在来到锦州之后李信跟随李卑将全部精力用到了操练兵马之上。

辽东巡抚邱禾嘉也全力支持他们,在邱禾嘉的努力之下硬是给他们从辽饷之中争取到了一个不错的份额,有了足够的粮饷之后李信一边训练兵马一边带着这些新兵去不断地后金、蒙古交战以战练兵。

更让李信惊喜的是温体仁没有食言,在另外一批葡萄牙雇佣军也被他派来加入了李卑军中,这其中还有一段波折。

那就是有御史认为一来葡萄牙雇佣军军饷太高,一人工资顶明朝士卒五人工资,朝廷花费太大;二来则是认为天朝大国需要蛮夷小国助战有损国威。

崇祯听完这个理由之后居然下令让这些雇佣军返回,只花钱买下了他们携带的红夷大炮,好在温体仁派人将已经准备返回的葡萄牙雇佣军留下了十人作为对李信的交代。

这十人以军官罗德里格与科德略为首,都是精通火器以及火炮使用的人才,他们这些人加上从广东雇佣来的一些工匠这才让李信的计划没有流产。

经过这半年的严格训练以及与后金、蒙古小规模的交锋之后,不管是李卑还是李信对于手下这三年兵马的战斗力都有了不小的信心,所以他们都期盼着与后金真刀真枪干一场。

这一日他从巡抚衙门出来正走在大街之上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急速的马蹄声,随后便看到一名骑士手举红旗高声大喊:“大捷!大捷!东江叛乱平定!叛首刘兴治伏诛!”

李信这次前往邱禾嘉的巡抚衙门正是自己请缨出兵平定东江叛乱,没想到邱禾嘉刚刚答应替他向朝廷请示,这叛乱已经被平定了。

“这也太不成气候了吧!这些狗东西。”

李信吐槽了一句之后便骑马赶往抚标营驻地,本来他想着来到辽东之后探查地形多立点战功没想到巡抚邱禾嘉来到辽东之后先因为查饷银的问题就与辽东总兵祖大寿杠上了。

而督师孙承宗选择了支持祖大寿这就让邱禾嘉对于孙承宗也不满,多次反对孙承宗的意见,他作为巡抚有直接给皇帝上疏的权力。

在奏疏之中邱禾嘉将孙承宗、祖大寿等人喷了一个狗血淋头,并多次拿李卑、李信举例说明朝廷发下的军饷都被辽镇兵马贪污了,不然的话早就练出强兵了。

李信没想到在关内表现正常的邱禾嘉到了关外之后表现得如此激进,这让关宁军连带着对李卑、李信都排挤起来,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原本与李信称兄道弟的吴三桂已经很久不来了。

李信对于这些大佬的政治斗争毫无兴趣,他只想着打鞑子多赚点军功,有了军功就有了官爵,有了官爵就不用再像现在这样两头受气受制于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