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自刎

醒过来时已回到了沈家,好疼,脖颈处撕裂般的疼。

眉头皱紧,刚清醒的意识又有些模糊。

上方惟帐绣的金丝糊成一团看不清绣的是什么。

没死成,白白疼上一回。

姜郁救她,是不是觉得这样轻易的死,便宜了她。

这人,真够狠的,到底要怎么样他才能放过沈家。

难道,一定要她全家为他母妃陪葬,他才善罢甘休。

屋子烧着通红的暖碳,依稀记得在她自刎时,仿佛还是春季。

竟过了这么久。

春去秋来,已过三季。

时间过去这么久,脖子还是这般的痛。

玉微从棉被中伸出手去摸伤口,指尖触到柔软的一层白布。

绒花一推开门,就见自家姑娘虚弱的躺在床上,抚摸缠的好好的白布。

“姑娘!”

慌张欣喜的丫鬟连滚带爬的走到床头,两眼泪汪汪的。

“姑娘终于醒了。”

那日在草场,掀帘而入的少年抱着一身是血的姑娘,双眼紧闭,嘴唇惨白,额头的冷汗淋漓,脖颈被黑布缠住,还有血不断的在渗出。

吓得她拔腿就去喊大夫,回来时,少年正在往姑娘受伤的脖颈缠着干净的白布。

大夫把了把脉说:“幸好包扎的及时,这伤口敷的药有奇效,血止住就无碍了。”

少年走时,扔给她一瓶药,嘱咐她七天换一次。duwo.org 比奇小说网

久未开口的嗓子有些嘶哑,难听极了。

“绒花…我爹娘呢。”

“王爷和王妃去了江南寻神医治病,还未知晓此事。”

“不需告知他们,徒增伤感罢了。”

“是。”

顿了顿,她问。

“姜郁呢?”

绒花摇了摇头,道:“五皇子并未来过。”

“嗯…”意料之中的铁石心肠。

“姑娘…”绒花欲言又止,想问她为何自刎。

“姑姑害了他母妃,我想还他一条命。”

她一开口,玉微便知她想问什么,如实回她。

绒花已泣不成声,玉微抬手摸了摸她。

她哭道:“吓死奴婢了,还好姑娘无事。”

见到姑娘满身是血时,她当时想着,若姑娘去了,她定要跟着。

其实…玉微更想死在那日,如此,姜郁总不会再对沈家下手。

如今的情势,倒是虚无缥缈了。

姜郁情绪不定,难以捉摸,上一刻笑谈风月,下一刻便会扼住喉咙,置人于死地。

绒花解开缠好的白布,为她换药。

“这是换最后一回药了,往后便不用换了。”

白布一层层解开,露出淡粉色的蜈蚣伤痕。

居然已好了。

“这伤既已好了,为何还这般痛。”

“五皇子说,此药敷上会有剧痛但不会留疤。”

这样…

药膏触上肌肤时,果然是颤栗的痛,咬着牙她忍着。

觉得姑娘关心五殿下的事,绒花将近日的所听,关于五殿下的事,挑选着讲。

“姑娘,听闻教导五殿下的太傅被陛下下令压入了大牢。”

陛下要加重赋税,太傅上柬请奏。

二人在勤政殿起了争执,陛下一怒之下要将太傅五马分尸,以儆效尤。

看还有谁敢置喙。

窗外的天地铺满了洁白无瑕的雪被。

雪花像扯碎了的棉絮簌簌落着,铺天盖地,入目皆是刺目的雪白。

细碎的光跃进水冷冷的眸子。

太傅冒死上奏的原因无它,今年林州一带因旱灾,收成减半,吃饱肚子已成难事,若加重了税赋,无异于雪上加霜,将有数以万计的人活活饿死。

太傅劝谏此举不为身后名,不为生前誉,只为天下黎民挣得一隅之地,得以喘息之力。

文人风骨易折易断却不屈,不惧生死,怀揣大义。

师生十数载,太傅授予他诗书,为君之道,是姜郁在这世上唯一亲近之人。

太傅若死了,他一定很难过。

——

大理寺诏狱。

沉重的大门缓缓打开,血腥腐朽的气息扑面而来。

清瘦的身影没入门后的沉暗,黑靴踏入潮湿且凹凸不平的路。

径直的走着,直到姜郁看到一处牢房里已垂垂老矣的人。

坐在桌边,一身鞭打的血痕凝成暗红的血痂。

向来整洁干净的人,发丝垂乱,脊背依然挺直,在这暗无天日以酷刑之名被百姓惧怕的诏狱,依然一身清正。

门被打开,老人有些迟缓的抬头,瞧见他时,眉目舒展开,笑的和蔼又有些责怪。

“还是来了,真是的,殿下不该来的。”

姜郁坐在老人的对面,问道:“为何不听劝。”

来此,他想问一句为何。

数日前,少年郎为此特意写了一封信,劝他不要轻举妄动。

明知父皇向来不喜群臣劝谏,明知父皇近些年越发的昏庸,明知前头已有人因此被杀,为何还要像飞蛾扑火一般的去送死。

老人幽幽的叹了口气。

“殿下不知,臣经历过一场旱灾,兄长替臣被卖进了高门大户,换了一袋小麦。”

“后来,臣借了银子去为兄长赎身,却得知兄长在被卖的那年,便被主人家扔进了虎园,与兽相搏,葬身虎腹,那些人以此取乐。”

一袋小麦一条沉沉的性命。

“林州因旱灾,已是苦不堪言,生灵涂炭,决不能再加赋税。”

“旱灾是天祸,臣无力阻拦。”

“臣的命跟那么多条人命比起来,不值一提,臣老了,也活不了几载,倒不如拿这条老命去博上一博。”

胸口像压了一块巨石,他沉默的起身走了。

走到门前,少年脚步停住,没有回头,只问道:“若无此事,太傅是否还会这般选择。”

老人明白少年指的是兄长惨死虎腹的事,若此事未发生过,他还会不会选择飞蛾扑火,老人陷入漫长的沉思。

身后沉默良久,温声坚定的回了他句。

“会。”

若是旁人说的,他一个字都不信,还会暗骂一句虚伪,可是,说着和稚童一般天真之言的人,是他的老师,相伴十数载,老师从未言谎,因此,他信了。

少年仰头,望着窗口斜斜透出的光亮笑了,有稀碎的雪花飘了进来,缓缓落在肮脏的地面融化。

笑容依旧璀璨却有些许的心酸和不愉。

真傻,竟然白白送死。

一身的文人傲骨,岁寒不凋,为了松筠之节,无谓牺牲。

“不必为老臣劳神,殿下珍重。”

像是猜出了他要做什么,老人说了这么一句。

踏着潮湿甬道的少年,脚步停滞了一下,背影萧瑟瘦弱,空荡荡的,像是有呼啸的冷风不断穿过他空洞洞的薄弱身躯。

喉头艰难的滚动,唇动了几许,最终无言,姜郁将一腔酸涩生生的咽了回去。

随即,缓缓的消失在老人模糊的视线。

泪终于决堤,老人弯下了坚韧不屈的脊背。

为官几十载,他无愧皇室,无愧黎民,无愧于心。

待他死后,少年在这世上再无牵挂之人,无人知冷暖,无人忧安危。

于是,满腹的悲苦涌了来,老人悲鸣痛哭。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