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打窝、拉网、下饵、不空军!

辰时一刻,清明河北岸,行商如往日一样,渐渐多了起来。

与平常不同的是,大多数行商都是从东边、北边和西边的闾巷中赶来的,从清明河南面来的人寥寥无几。

清明河那边的行商消息更灵通一些,已经察觉到今日有大事要发生,纷纷躲开了。

在此时的大汉民间,信息的扩散速度仍然非常缓慢,若没有人特意通传的话,许多事情一日也传不出乡去。

清明桥上,武大正带着五六个私社子弟守在桥头,和平常相比,他们要机敏许多,刀剑也挎在腰间。

散布在行商旅客中的万永社子弟们,也都神情肃穆,手按在刀剑上,视线不停地往对岸看去。

清明河的那边,比平日还要冷清,除了几个鬼鬼祟祟的人影之外,客商黔首,一人不见。

就连常在河边寻找吃食的流浪细犬,今日也都无处寻觅。

北岸的行商已经开始设肆赚钱了,反倒没有留意河对岸的情形。

在人来人往的客商的掩护下,樊千秋带着七八十子弟和七八辆牛车,从不同的方向来到了岸边的清明市附近。

樊千秋看了看对岸的情况,对简丰点了点头,后者拿出一个竹哨,急促地吹了好几下。

跟在他们身后的万永社子弟们,立刻驾着车分头藏到了附近的闾巷中,开始为今日的战事做筹备。

整个清明市的行商和旅客有千余人之多,这小小的动静,并不显得扎眼。

紧靠着北岸的恰好是安定里的闾左,所以沿岸的房屋并不高,大多数都是普通的平房。

樊千秋带着豁牙曾来到一区提前踩好点的曲形房门前,用力地敲了敲门。

出来开门的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翁,身后则跟着一個老妪和一个六七岁的稚童。

“老翁老太,我等叨扰了。”樊千秋连忙笑着行礼道。

“不打紧,进来便是!”两个老人笑吟吟地将樊千秋两人迎进屋中,孩童则好奇地打量豁牙曾背上的大黄弓。

屋中的一应陈设都非常朴素简单,是寻常人家常见之物。

但他们其实是一户可怜的人家,今年入夏时,这孩童的双亲上山砍柴柴,被有毒的长虫咬伤,双双殒命了。

突然失去两个壮劳力,为了办丧事和缴赋税,这户人家几近破产。

还好万永社日日施粥,每个月还会给乡中的孤老一些私费,所以还能勉强维持着生计。

在老翁等人的指引下,樊千秋二人来到了后院,这曲字房和一字房相比,就是多了一个圈养牛羊的院子。

院中虽然还有牛羊的食槽,牲口味也还在空中弥漫,却已不见牛羊的踪影,想来已卖掉了。

在角落处有一座谷仓,仓顶是一座小小的望楼,从下到上,约莫有近三丈高。

此处是附近唯一的高点,又正对着清明桥,距离桥头更是不过二三十步。

豁牙曾架好梯子爬了上去,在望楼中向外看了几眼之后,就朝着樊千秋点了点头。

这时,樊千秋才笑呵呵地看向了老翁祖孙三人。

“老翁,你们现在暂且去社中暂避,今日有大变故,留在此处,我怕惊到你们。”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