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拒绝低价游

黄佳艾今日特地把村里的村民都调去了远一些的地方摘梨,又留下了一部分人在老年活动中心做饭,还有一小撮比较机敏的村民就安排来迎接县里的旅游团。

大巴车停在老年活动中心的广场上,导游手里拿着小旗子说的道:“我们第一个活动,就是前往梨园里自由摘梨。大家可以随便吃,但是不允许带走。带走的话要重新付钱,在出园的那里有秤,要带走的可以去那里买。”

“知道了,知道了。”

导游举起旗子示意大家不要说话,又道:“然后一个小时以后,我们将会举行摘梨比赛。大家每个人有一个背箩,一个小时里摘得最多的前三名,以资鼓励。不过各位叔叔阿姨!大家既然是来玩的,就一定要量力而行。一定要注意安全,一个小时以后在梨园门口集合,有什么事打我的电话。”

“我们比赛结束以后,就来这里吃午饭。我们准备了烤土豆、烧烤肉串、烤豆腐,还有凉米线等美食。吃饭结束以后,休息片刻,我们就前往山里感受大自然带来的奇幻魅力。晚餐之后结束行程,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游客们自行前往梨园摘梨,拍短视频,扬起丝巾拍照片。玩得累了就坐在树下摘一个梨用小刀削了皮吃,弹弹琴聊聊天好不惬意。

梨园摘出的梨比市场价格要高一些,大家品尝过梨子之后,纷纷都拎起塑料袋摘个几斤带走。

摘梨比赛也很激烈,五十多岁的叔叔阿姨拼尽力气积极参与,最后竟是一个七十多岁的阿婆获得第一名。

黄佳艾发红包发给前三名,之后带着他们去烤烧烤、吃午饭。

旅行社的负责人正好有空隙时间来同黄佳艾交流。“黄师,你们这次做的非常好,我回去还会再去组织几个旅行团。只是现在你也知道,旅行社之间竞争大,你们的老年活动中心场地非常大,我倒是有个想法能让我们实现共赢。”

黄佳艾同她握手:“李总,没想到你亲自带团。”

“嗯,你们今年上热搜,成了一个新晋的网红打卡地。我这次来也是做实地考察,为明年的3月做准备。”

黄佳艾问道:“考察下来如何?”

“很不错。马上就冬天,我们除了三亚那边,像九寨沟西藏冬天完全没办法组团。每到淡季,我们只有靠周边游挣点钱。”

黄佳艾细细的听着:“你刚刚的想法是什么呢?”

“我们如果价格太高,客人就会流失。我有几个合作伙伴,他们是卖锅具的,我是想说你们这里场地很宽。”

“嗯?”

“你们只要把场地给我们就行,我们会付租用场地的费用。早上就让客人们去梨园玩,午饭过后,卖一个小时的产品。”李总观察着黄佳艾的反应:“产品卖完以后,就让他们去后山游玩景色。”

“低价游?”黄佳艾问道。

“也就推销一个小时的产品,没有强买强满之说。到时候我们能够把产品卖出去,给你们的场地费也不会低。”

黄佳艾笑着说道:“咱们村的老年活动中心开重要的会议才用得到,人员聚集在一起要么是村里办喜事,要么就是丧事。你们想要用我们的场地推销产品也可以,但不能打着旅游的噱头。我们明令禁止低价游,所以你的提议我觉得还是得三思。”

旅行社的负责人听出黄佳艾婉拒的意思,她脸上有些挂不住:“其实很多地方都弄着这种。我们现在是法治国家,必不可能存在强买强卖。”

“李总,一日游的时间就那么多。去掉来回路程的时间,在去掉吃饭的时间,客人能够游玩也就三五个小时。要是你在加入购物店,那客人集中在一起洗脑,游客的体验就大打折扣。我们要做的是长久的生意,而不是为眼前的这一点蝇头小利。”

“是我思虑不周。”

“李总是聪明人,你知道做低价游有多么伤客,是维护好这些客人,让他们给你带来源源不断的利益,还是挣这些人的几块钱。”黄佳艾拿起手机看看:“我还有其他的事情,你有问题去找小李。”

旅行社的负责人也不好再留黄佳艾,笑着同她告别。

黄佳艾后来还接过几次这个旅行社的客人,李总听了黄佳艾的话,在其他几家开始做低价游的时候,坚守住自己的底线。

没过多久,文化局严打低价游,棠川县好几个旅行社被查,罚款的罚款,勒令整改的勒令整改。李总所带的旅行社稳步发展,客人越来越多,成为棠川县规模数一数二的旅行社。

二零一八年三月,梨花谷正式开园,第一届梨花节成功举办,黄佳艾带领着田坡村的村民积极创业。

二十多家民宿和三十多家农家乐开营,夜晚的田坡村笼罩在灯的海洋里,各家各户大红灯笼高挂,卖衣裳的小摊位、卖烤肉串的烧烤摊、卖玩具的小商贩一应俱全。

梨花节举办的那一个月,每天的游客接待量轻松过万,带动了田坡村的经济发展。

黄佳艾在梨花盛开前,对村民们因材施教,让他们做自己适合的项目。

比如钱家姑娘喜欢看时尚穿搭,她便让她从网上买了好几套汉服,在梨花谷商业街租一个小铺面。在开业期间出租汉服给游客,一套汉服一小时挣十块钱;比如,李家婶婶有个冰箱,她就教李婶做老冰棍,一个水果冰棍卖一块钱,糯米冰棍卖一块五,连带着卖糖葫芦和木瓜凉水。再比如,李家大哥没什么手艺,黄佳艾教他去租几匹村里的马。让游客们骑马拍照,走林间那条刚刚才挖掘出来的茶马古道。

……

梨花节过后,田坡村几乎是“大丰收”。水泡梨农村合作社设在梨花谷里面的小商店日收入过万,村民们挣到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数字。上完税以后,还能剩下不少钱去还贷款。

黄佳艾召集大家开了个会,在台上她深情并茂的演讲着:“昨天,这里只是一个深山里的小乡村。他们在山外面,从未踏足这片土地。我们在山里面,不知外面的世界。我们盼啊!想啊!啥时候才能有一个自己的小学,啥时候才能走出大山?终于,他们来了。

党和国家带着希望向我们走来,教我们种树、带我们投资。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那个光秃秃的白石山已然不见。放眼望去,满山梨树绽放着最暖的春意,党和国家的太阳照耀着我们……明天!我们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祖国风采依旧!”

热烈的掌声下,黄佳艾从衣兜里拿出一张纸。“乡亲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水泡梨农村合作社。”

“对!这是我们当初投资的水泡梨合作社,他们在今年给我们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投资水泡梨合作社的村民,早在去年已经还清贷款。从去年4月到今年的4月,他们的年收入已经过8万,24个村民向政府主动提出脱贫,真真正正的甩掉头上的贫困帽。还有去年,我们种的鲁沙梨丰收,订单日益增加,收入也很可观。我们去年3月遭受了冰雹灾害,梨花节今年才举行,值得欣慰的是,这次梨花节成功举办,我们村的村民紧抓机遇,也得到不小的收获。我们要自立自强,紧跟国家的步伐积极发展,早日实现脱贫!”

黄佳艾的讲话振奋人心,想起去年希望的破灭,到今天梨花节的成功举办。正如她所说的,大概成功得来的越不容易,才会更加的显示出坚强的意义。

李村长走上台,还未开口说话,他眼里已有热泪盈眶。

台下的村民们用力的拍着巴掌,似乎要把力量送给这个年近60的男人。

李村长低着头,等他再抬起头时,眼里面闪烁着胜利的光芒。“乡亲们!小黄已经把我想说的话都说完了。在这里我就想说,感谢你们!如果没有你们,不会有今天的田坡村。几年前,咱们村里都是土路,住的都是土坯房。夏天,那月光能够从墙缝里照进来,冬天啊,墙壁还漏风……最早的田坡村连所小学的都没有。冬天呦那个大雪下得老大,孩子们走路去到学校,头发上、眼睛上,都结着小小的冰花。那时候我就在想,咱们村里一定得有自己的小学校。”

李村长顿了顿:“后来,在社会的帮助下,田坡村有了一所希望小学。我可高兴了,做梦都能笑醒那种。”

“哈哈哈……”

“六月雨大,希望小学的操场都是黄土压的。那时候我又在想,要是我们能有钱买得起水泥。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希望小学有一个像样的操场。再后来,国家给我们送来的水泥。土地硬化改造,孩子们有了真正的篮球场,村里的土路修成水泥路,下雨也不以脚的泥巴了。哎,真好!后来的后来,咱们种起了树、开起了自家的厂、搭起信号塔、小日子越来越好。”

村民们笑着,思绪都被拉到以前。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