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大话梁祝

第三十四章 大话梁祝

剧一、乞父求学

春风轻拂,花红柳绿,燕掠屋檐。

在风景秀丽的善卷山南,有一个祝家庄。庄内鸡犬相闻,老叟稚童自得其乐。错落村舍向着青石板路一面的墙上,横七竖八地粉刷着些标语:

“计划生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男女平等树新风!”

“女孩也是传宗人!”

……

村公所的大门外贴着“实行国策,利国利民”。妇委会的宣传栏上写着“妇女也顶半边天!”

庄里有一户殷实富户,人称祝员外。祝员外有一独生女,芳名祝英台。祝员外平素礼教森严,偏偏女儿却是思想前卫的新新人类。

祝英台出外求学,对老爸说:“爸,我想上大学。”

祝员外板着脸,严肃地说:“不行!女子无才便是德,你还是在家好好学学女红吧。再说了,上大学有什么好,你没看见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一年比一年多吗?”

英台说:“谁说的女生就不能读书?您没看见外面写着的‘男女平等’吗?昨晚村支书和妇委会主任还给大家讲了话,说要提高女性地位,您不也去听了吗?”

祝员外绷着脸,没说话。

英台一看有戏,继续说:“您平素里老把忠君爱国挂在嘴边,现今国家提倡‘男女平等’,您怎么不拥护国家的政策了呢?”

经过一番艰苦的游说,祝员外终于同意祝英台去上学了,但有一个要求,就是为了防非分之徒,英台必须女扮男装。

英台一口就答应了,心想反正现在女扮男装也流行得很,要是县里举办个什么“超级书生”类的选秀节目,说不定还能拿个名次呢。

剧二、草桥结拜

三月的江南,草桥亭畔,鸟语花香。

男生打扮的英台和丫鬟银心乘船顺流而来,包里揣着杭州碧鲜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和全国通用的银联卡。

英台在一个叫草桥的旮旯歇息的时候,遇见了梁山伯。

山伯看见英台也是学生打扮,便上前一拱手到:“哥们,你好,请问你也是学生吗?”

英台也拱手回礼:“正是。不知哥们你是哪所学校的?”

“我是碧翠庵大学的,大一新生。”

英台惊呼到:“哇噻!我也是碧大的,也是新生。”

“啊,真的,你是哪个系的?”

“艺术系的。”英台说。

山伯抑制着兴奋之情说:“哪一个专业?”

“嗯,是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

“我靠!世上竟有这么巧的事!我们竟然是同一个专业的。”

“呀,真的?!”英台激动得难以自抑。

山伯说,“哥们,咱们在此相遇即是有缘,而且你我一见如故,再见倾心,不如结为异姓兄弟如何?”

英台亦觉得相见恨晚,遂同意。

“我,梁山伯,愿与祝英台。”

“我,祝英台,愿与梁山伯。”

(合:)“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如违誓言,化作蝴蝶,永世不得超生!”

两人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从此引为知己。

剧三、同窗三载

草木依依,风景如画的碧大校园里挂着“热烈欢迎XX届新同学”的横幅。

山伯和英台是同班同学,俩人被分在同一个寝室。从此二人同吃同住,同窗共读,朝夕相伴,用深厚的情谊描绘出了一幅春、夏、秋、冬绚烂多彩的青春画卷。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时光飞快地流逝,晃眼之间就过去了三年,山伯和英台都是大四的学生了。

忽然一天,英台站在窗边,眉头紧锁,神色黯然地看着远方。

山伯走了过来,关切地问:“咋了?”

“我爸刚来信息了,说家里有急事,让我马上回去。”

山伯一惊:“啊,这眼看要毕业了,现在回去你不要学位证了?”

“没办法,顾不了那么多了,我必须回去,明天就走。”

第二天,山伯送英台去车站。

“车票、学生证都带好了吗?”山伯问英台。

“带了,带了,你都问了百八十遍了。”

站台上,山伯唠唠叨叨叮嘱着:“注意看好自己的行李、钱包、手机,夜里别睡太死了。记得久不久就给我发个短信汇报一下情况。哎呀,早让你换移动的了,你怎么还用联通的,车上信号不好……”

英台默默听着,不停地点着头,没有说话。

汽笛声响了,火车开动了。

英台把头探出窗外,泪流满面地冲山伯喊:“毕业一定要来找我,我把我妹介绍给你当女朋友。”

山伯大声地答应着:“好,我一定去。”

山伯一路追着车,直到再也跟不上。

……

上自习的时候,晴子在我课本的空白页上翻到了这篇东西。

晴子看完之后问我:“这篇东西挺有意思的,你在哪儿抄的?”

我说:“我自己写的。”

晴子惊讶的说:“这是你写的?你能写出这么好的东西?”

她这句话使我颇为困惑,我闹不清这话到底是夸我还是损我。她说这东西写的好,那么应该是夸我,可是她又用置疑的口吻问我,明显不相信我能写出她所谓的“这么好”的东西。

不管怎么说,我还是适当的红着脸说:“怎么这东西很好吗?我随便胡写的。”

无论她是褒是贬,我脸红都是说得过去的。如果是褒,那么脸红表示害羞谦虚;如果是贬,那么脸红表示惭愧。

“你什么时候写的?”

“上次班里说搞活动,要表演节目的时候。”

“这是剧本呀,怎么没写完?”

“后来他们说按寝室来分,每个寝室表演一个节目。”

“这有什么关系?”

“我们寝室只有两个人。”

“不会吧,不是六个人的吗?”

“有四个不是我们专业的。”

“那你们怎么办?”

“改节目呗。”

“改什么节目?”

“说相声。”

“你把它写完吧,下次我们班搞活动的时候给我用。”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