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长大

巴苁死后,远界再也没有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人,说过“文明就该怎样,否则我就没必要走下去了”这样的话。

“长大”有许多层面的含义,其中一种是,失去了天生不怕失去的勇气。

一年后。

元神峰顶,元穷子后院的悬崖边。

“高大松,请!”远界提刀,拱手说道。

“唉,远界,我已经打不过你了,你就别再来烦我了行吗?”高大松语气无奈而惆怅。

在其树荫之下,数百个蒜妖瑟瑟发抖。

从两个月前开始,高大松就必须要使劲吸干它们的精气,才能长时间保持旺盛的精力,同远界一战了。

否则,但凡有一丝分神,露了一个破绽,就会被远界近身制住,然后一直被动招架,直至输了再来。

这样的练习,常常一练就是一整天。

不光它受不了,这些蒜妖也受不了。

此外,远界每次挑战古松,还非要拉着它们当陪练,对他吐毒液。

吐到它们一滴都不剩了为止。

蒜妖们每每要虚弱好几天,才能缓过来。

“请!”远界不多废话,挥刀就上。

上千根松针齐射,数百道毒水剑交错。

小小少年使出诡谲的步法,在来自各个方向的密集攻击中,身形忽近忽远,忽上忽下。

他就像是能提前预知数百个对手的一切动向,总在危险触及身体前的刹那间,做出正确的应对。

要么巧妙避开,要么横刀阻截。

刀光的残影连成一幅幅特大号的扇面,在古松和蒜妖们的眼中,组成一口金钟罩,简直无懈可击。

对远界来说,这是再一次的加强练习,依然能从中发现自己身法和刀法的不足,还有继续提高的空间。

对它们来说,只是又一次精疲力竭,却依旧徒劳的努力,结局总是输。

元穷子拉着苟珍如的手,从房中走出来,看着刻苦练功的远界,以及片刻之间,便已堆了厚厚一层的满地松针,并不感到欣慰,反而深感遗憾。

“巴苁死后,我们的远界,性情都变了。话少了很多,什么都埋在心里,谁也看不出,他是否快乐。”苟珍如用慈母般的语气,轻轻叹息道。

元穷子摸了摸胡须,说:“这孩子,好像就从未有过无忧无虑的童年。这种遗憾,永远都无法弥补。除非忘掉一切,重活一世。”

这一年来,元穷子说话的方式逐渐改变了。

与远界相处时,他总是试着把气氛往轻松欢快的方向牵引,于是话渐渐多了,也渐渐口语化了。

“今日,我是来和你辞别的。”苟珍如将目光从远界身上收回,转身面对元穷子,双眸中闪烁着不舍的微光,认真地看着对方的眼睛。

他也转回身来,握着她的双手,轻轻摩挲,眼神中透出一缕即将转变成思念的情愫,却并无意外。

“何时走?”

“过几日吧!”

“告诉远界了吗?”

“有什么事,能瞒得住他啊!”

这一年中,苟珍如来元穷山,起先十日一次,后来半月一次,再后来一月一次。

而上次来,是三月之前。

她终究还要继续寻找,千年前失去的那个人。

她告诉元穷子和远界,弥生来自遥远的西方国度,原名克里斯。

克里斯的母亲是个女巫。

西方国度的女巫,与大毋一带的神婆、巫婆、灵媒、蛊师、祭司、巫医、术士等多种以接触天地和鬼神为职之人,都有相似相通之处,又略有不同。

那里的女巫,通常被冠以邪恶之名,常常受到驱逐和迫害。

克里斯的母亲带着儿子一路逃亡,跨越大海,来到了东方大陆。

发现这里的人对他们要友好得多,不但不排斥,反而经常请她帮忙驱邪除魔,或请亡魂回家,甚至治病救人。

而且她发现,在自己原来的国度中,被称为“天神”,拥有超凡能力、长生不死者,和东方大陆所说的“仙”,虽文化体系不同,称谓不同,修炼方式不同,但本质上还是一样的。

在许多修仙道门中,本也包含了多种多样的巫术,如占卜、诅咒、养蛊、养鬼、请神、请仙、请恶灵、求雨、求各种福缘等等。

还有将法力储存于各种物品,如符箓、法器、灵物等。

将愿力寄托于他人、他物,如噬魂、移魂、夺舍、化身、分身、傀儡等。

在修仙体系中能找到的法术类型,基本也都能在巫术、魔法体系里找到。

在她的原生文化中,巫师、魔法师,貌似有正邪之分,力量来源不同,和东方的仙者更加迥异。

但实质上,都是一群天赋异禀的是人或非人的强者,通过领悟宇宙运行的根本规律,不断提升自我力量,从而操控自然法则。

他们最大的区别,在于路径与功法,而最终获得的力量,终归是一样的。

当到达一定高度之后,彼此都是掌握庞大能量,能随心所欲改变世界的人,也便殊途同归,分不出泾渭了。

好比,想要点火,摩擦生热是一种路径,具体到摩擦木头还是摩擦石头,就是一种方法。

再如,汇聚阳光生热又是另一种路径,具体到使用凸透镜,还是用凹面反射镜,又是另一种方法。

但是,最终得到的热能是一样的,成功生火的效果是一样的。

站在苍穹之上,天地大能之巅,手可摘星辰,气可吞宇宙的存在,他们各自从凡人走到这一步的过程,各有不同。

但最后被叫做什么,其实都是一样的。

看明白了这些,知道自己在东方大陆上,是安全且有前途的,母子二人便在一个海边小国定居下来,不再逃了。

那里离今天的大毋,相距七千里。

克里斯改名为弥生,并随母亲学习巫术,并且认识了存思道修仙世家的苟珍如。

那时,两人的年纪和现在的远界差不多。

弥生天性聪慧过人,什么事都一点即通。

他发现存思道修仙法门中,有些是与巫术类似的,比如御兽、通灵、营造幻觉一类对心灵力量的运用。

不同之处也很多,如,存思道排斥借鬼神之力,不向天祈愿,不请仙下凡,不讲究仪式,也不假借符箓、法器等物品来寄存法力和愿力。

于是,在他学会母亲的所有本领,并超越其母之后,便吸取了东方修行者吐纳灵气、转化法力的基本原理,借鉴了存思道感通万物本源的思想框架,结合到巫术魔力的精神内核中去。

最终开创了巫道,编写出独特的修行功法,自成一脉。

那时,他还不到六十岁。

在母亲意外亡故之后,他与苟珍如结为道侣,一起生活了近两百年。

其间,二人对仙途道法的理解多有不合,修行上摩擦不断,但感情却始终牢固。

苟珍如依然坚持,古典修仙才是正统。

但弥生却说,时代在变,只要是人为之事,便没什么是不可调和的。

文明的未来,一定不分国界,不受文化的桎梏,万法皆可成仙、成神、成佛、成大道。

通往大道的路上,不应该存在歧视,也不应故步自封。

凭借高强的本领和许多光辉灿烂的事迹,弥生吸引了很多追随者,开宗立派,并将巫道弘扬广大。

直至今日,巫道体系越来越成熟,已被广泛接受,历经千余年时光,传遍东方大陆。

但在二人阳寿将近,选择了同一时间一起渡劫之后,弥生却突然失踪了。

苟珍如伤心欲绝,却不知怎么就渡过了那一劫,得到了又一世阳寿,也提升了对道法的感悟力。

更奇怪的是,随后几十年里,她的精神一直恍恍惚惚,如醉生梦死一般,忘记了很多事情,差点就忘记了弥生这个人曾经的存在。

待彻底清醒过来,已是三百多岁,也只记起了从前与弥生相处经历的大部分。

最后那些,怎么也想不起来。

于是,她踏上了寻找弥生的孤独天涯路。

对弥生的理念,远界表示深深的认同。

“元穷山的春花秋月、夏蝉冬雪,我都会记住的。”苟珍如温情脉脉,看看元穷子,又看看远界,“若是缘分未尽,他日自会相见。”

远界搂住她的腰,贴在她的胸前,说:“你一定要找到他。”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