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大炎出兵

拓跋弘此时很苦恼,前线的战斗准备已经完成,护城壕已经填好,虽然付出了近万民夫的代价,但攻城的要求已经满足了,十个战团的兵力也随时可以投入攻城战中,但拓跋弘心中始终带着几分不安。

国内的消息还没传回来,幽狼军的战力不对劲,这点让拓跋弘拿不定主意。

北凉这次的进攻大夏,前期的兵力集结瞒不过诸国,按照以往的情况看,最迟半个月,大炎就会对南燕展开攻势。

南燕国力不强,组建三大主力军团已经是倾尽全力,也就数十万精锐,而大炎如果需要,可以组织起上百万的兵力。

以往都是靠着北凉和大离一起出兵牵制,才能勉强抵挡,但当下的局势不同以往,大离的主力也进入了大夏,近五十万大军和大夏边军纠缠在一起,如果大炎真的对南燕动手,两国都无力对大炎形成有威胁的牵制。

如果大夏这边的战事拖久了,或者兵力消耗过大,北凉就无力牵制大炎北部边军的兵力,无法对南燕进行有效支援,如果南燕没顶着压力压力崩溃,就算拿下了云霄走廊,失去南部掣肘的大炎就会挥军北上,到时候两面受敌的就是北凉了。

大炎南部边军足有数十万,一但解放出来投放到北部战场,那即使北凉骑兵再怎么精锐,也无法弥补兵力上的差距,北凉的南部边军就可能被逐步蚕食。

所以自己携带的步卒战兵就很重要,只要这批兵力没有损失,就可以随时投入到其他战场,但如果这批兵力在攻城时损失过大,北凉就算想支援南燕,也有心无力了。

作为北凉的大将,拓跋弘的能力还是很强的,要不然这次也不会由他统帅大军出征。

在云山要塞损失了大批兵力后,在没有把握之前,拓跋弘不愿意再轻易开始攻城战,一旦开战,想要停下就没那么容易了。

但不打也不行,据说大离的攻势很猛,大夏的锦帆军已经损失不少,望岳军也被大离的南湖军压着打,时间拖得越久,对北凉就也不利。

拓跋弘有点后悔带兵出征了。

云霄走廊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数百年来北凉就没有一次彻底拿下过三座要塞,如果不是大夏的实力不断衰弱,北凉甚至不敢轻启战端。

这次大夏内乱,皇帝陛下看到了收复失地的希望,不愿错失良机,开战的态度坚决,一众大将实在拦不住,只能硬着头皮打。

但拓跋弘心里清楚,与大离不同,北凉想要进入大夏腹地,就必须拿下三座要塞,但几座要塞大夏经营多年,想要拿下哪有那么容易,只能靠人命去填。

可强攻也需要时间,一旦大离取得突破,只要干掉锦帆军,大夏的南部就再无阻碍,突破望岳江防线也比北凉简单,北凉根本无法在速度上与大离比拼。

就算打垮了大夏,取得最大利益的,也不会是北凉,所以北凉一众大将才反对在此时与大夏开战,此时开战,也只是为大离做嫁衣罢了。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三国与大炎接壤,之所以能抵挡住大炎,凭借的就是三国不接壤,是天然的同盟。

如果大夏被灭掉,北凉就与大离接壤,两国的同盟关系势必会被打破,三国就再也无法同心协力抵抗大炎。

想到这里,拓跋弘更加纠结。

打,幽狼军战力异常,且就算打赢也无法获得足够的利益;不打,一旦大夏顶不住压力,被大离灭国,实力膨胀的大离同样不会继续维持三国同盟。

将手中的酒杯狠狠的砸在桌面上,拓跋弘没有了喝酒的心思,站起身来,走到大帐前面,掀开门帘,烦躁的看向远方。

云海要塞黝黑高大的城墙映入眼帘,如同黑色的巨兽匍匐在大地之上,似乎随时会暴起。

拓跋弘心中的不安更添了几分。

“不能再打了,无论如何都不能再打了!”思虑良久,拓跋弘心中打定主意,转身回到帐内,取出纸笔,埋头写起信来。

不提云霄走廊这边,此时的大炎,中都城,御书房。

大炎皇帝阳明坐在御座之上,一干文武正在激烈的争吵。

阳明被誉为大炎第一雄主,在他的治理下,大炎国力蒸蒸日上,朝堂稳定,军队战力一日胜过一日。

“北凉数百年来打了打下数十次,哪次打下来过,我看这次结果也不会改变。我们每次都陪着北凉发疯,北凉打大夏,我们就去打南燕,次次如此,可哪次不是被三国围攻,徒劳无功,损耗国力不说,还帮大夏解了围。何苦来哉!还不如让他们打,我们继续积蓄国力,再一举消灭南燕,岂不更好?”户部尚书钟逸群大声说到。他一直认为没必要每次都陪着北凉疯,空耗国力。

“三国实力整体强于我国,我们现在的国力发展已经达到瓶颈,西部三国需要留着抵挡南蛮北戎,不能动,国内土地有限,人口继续增长下去,不用三国来打,我们自己就会出问题,继续积蓄实力难道还能超过三国总和不成?

不趁着北凉大离陷入大夏战事之中的机会拿下南燕,等他们解决了大夏,岂不是更难打。更何况,我们也不是立刻就打,而是提前准备,若时机不对,自然是不打的,但如是不提前准备,若是有机会,我们再调动兵力也来不及了。”大炎亲王阳歆说到。

“陛下,臣赞同,眼下大夏内乱未平,北凉大离近百万大军入境,大夏必然是抵挡不住的,一旦北凉和大离分割了大夏,必然国力大增,到时候三国将更加难对付,还不如趁着两国主力无暇他顾,迅速拿下南燕,到时候没了南方的掣肘,以我大炎的实力,不论是打哪一国,都会轻松很多。如此良机,不能错过啊!”统帅十六万镇燕军的石楠也站了出来,作为大炎南部边军的主帅之一,他也被召回国都议事。

此后,军方的大将不断站了出来,意见一致,打!

争论声在御书房响个不停,阳明高坐在龙椅之上倾听。

大炎以军武立国,军方势力强盛,军方主战意愿强烈,就算皇帝也不得不多加考虑,更别说阳明本来就想打。

阳明即位以来,大炎的国力蒸蒸日上,早有心一统天下,但可惜国力再强,也抵不过三国掣肘。

三国联盟就像一把枷锁,死死的锁住大炎的双手,让大炎有力无处使,大夏的内乱就有阳明的手笔,当然,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大炎历代皇帝共同努力的结果。

被三国死死限制住的大炎,历代皇帝一直在苦苦的寻找破局的方法。

想要打破三国联盟,只有一种可能,三国自己消耗大量的实力!

比如内乱,或者对外作战,让三国与大炎的实力平衡打破。

但几百年来,都没有等到这种机会,北凉近百年来倒是经常打大夏,但消耗的只是部分步卒,精锐的骑兵始终没动,反而骑兵规模和实力越来越强。

南燕国力最弱,面临的压力最大,反而让南燕内部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团结,虽然国力不强,但韧性十足,几次南征都没能拿下。

大离倒没什么,自从被大夏打断了脊梁后,大离的战力几百年来没什么变化,但是架不住人家地理位置好,把镇北关一锁,整个南境无忧,海上有南燕和大离两国封锁,大炎的水师根本找不到机会。

让三国内耗不太可能,大炎的某一代皇帝突发奇想,创造机会,让北凉和大离消耗实力。

这个想法一冒出来,就止不住了。

当即对大夏局势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各种暗探密谍派了不知道多少过去,不断的想办法壮大五大世家的实力,终于,经过三代皇帝的努力,让大夏五大世家的实力膨胀到了野心再也压制不住的地步。

最后,成功的让大夏的内乱爆发,更在第一时间让密探把消息散布出去。

大夏的内乱让北凉和大离再也忍不住了,两国百万大军压境,想要迅速解决大夏,而这,也是大炎苦等的机会。

为了这一刻,大炎近百年都没有对外作战都是浅尝即止,只要现有军团的兵力损耗到一定程度,就停下战争的脚步,从未展现过真正的战争潜力。

为了这一刻,大炎积攒了无数的钱粮,足以供应数百万大军大战十年;

人力,大炎不缺,钱粮,大炎也不缺,缺的,只是一个机会,而现在,机会来了,大炎自己创造了这个机会,阳明如何会放过。

“好了,众位爱卿的意见朕明白了,先集结大军吧,北部两路边军及州军不动,烈阳军全军南下儋州;镇燕军留下五万战兵镇守镇南关,再从各州抽调二十万人,五万入驻镇南关协防,其余人马至抚州驻扎,另外,从镇西军抽调五万兵马至儋州集结待命。

各路人马集结后,西路儋州兵马由阳歆统一指挥,东路由石楠统一指挥,二位随时做好出击准备。”

炎帝拍板,大炎先调集部队集结南境,若有机会,则趁机攻打南燕,若时机不对,就当是军方训练。

于是,大炎近五十万大军南下,集结于南燕边境。南燕在得知北凉与大离同时与大夏开战时,就料到了这种情况,哀叹着调集13万燕云卫北上,以防不测。

两国兵力相差悬殊,加上燕云卫,南燕也不过二十八万主力战兵,这已经是南燕能负担的最大日常兵力了,不过大战将起,南燕也开始征兵,扩大兵力规模。

想要抵挡大炎,只能依靠北凉和大离,大批的信使秘密出发,前往大离和北凉求援。

但北凉和大离在与大夏开战,究竟能给大炎施加多少压力,南燕朝廷上下也吃不准,朝野上下做好了死战的准备。

而此时,李琦才刚刚拿下了京都,云霄峡谷的消息都还未得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