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外援

黄立极等一行来到东暖阁,照例向皇帝行过礼之后,黄立极当先发言,“臣等今日来向陛下谏言,希望陛下收回监军之旨。”

“收回监军?”朱由检故作疑惑地道,“古来已有监军制度,为什么要朕收回监军?”

黄立极环视左右,见大家都不出头,心头暗恨,但自己在这个位置上,必须得由他来开口,“陛下,本朝自英宗以后,历来是以文制武,兵部掌管兵权职司,如今陛下让勋戚掌兵权,恐怕祸无日矣。”

朱由检不在意地说道:“朕派内侍做监军,你们认为内侍侵夺事权,且内侍不知兵,朕依着你们,逐步腾换掉内侍,让武勋们做监军,你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怎样才肯干休?”

黄立极说道:“武人掌军,汉唐殷鉴不远,三国五代,生灵涂炭,陛下何忍?”

黄立极说得没有问题,汉末军阀割据导致天下战乱不休,一直到三国全国仍属于割据状态,唐代藩镇割据,造成影响更大,其后五代十国,中原百姓十不存一。中国历代都是收摄兵权的,大明正是因为土木堡之变,武勋一役殆尽,外加有于谦这样的强人在,兵部才掌握了军政大权,文官掌兵事至今已经将近两百年,一朝把兵权交出,朝臣们哪里愿意。zusu.org 茄子小说网

朱由检说道:“朕派勋戚们做监军,并非派他们掌军,军中事务,自有该管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们管理,怎么就成了勋戚们掌军了?”

黄立极据理力争说道:“陛下,现今勋戚久疏战阵,将他们派到军中,若是胡乱干预,那不啻为祸大军啊。九边局势日趋紧张,祖宗既有成法,何必另起炉灶?”

朱由检问道:“建奴窃据辽东十余年,文官掌兵事,解决了吗?”

黄立极郁闷,这个皇帝怎么油盐不进呢,让文官掌兵也是为了皇帝好,文官掌兵会造反吗?历朝历代哪个文官举兵造反了,武将不一样,那可是很容易就搞成军阀割据的。“陛下,国朝二百年来,无藩镇之祸,实赖兵部执掌军伍之事,无人可以专兵,还请陛下明鉴。”

朱由检已经渐渐有些怒气了,这些文臣把兵权看得这么重,单单是为了国家吗?更多地是看重文臣集团的权力,他们据理力争的完全是不想让武人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罢了。

朱由检半晌无语,就这样与阁臣们僵持着,旁边王承恩有心想打圆场,刚说了句“万岁”,朱由检瞪了他一眼,王承恩立刻噤若寒蝉。

“朕知道你们心中所想,如今我大明与两宋何其像,文臣掌武事,国朝武人低下、军力衰微,如今建奴、蒙古在侧,诸君难道不怕宋末之事重演吗?”朱由检想了半天,最终说出这段。

黄立极目视施凤来,意思别光老夫硬来,你们该表态了,新上来的几位阁老一个个跟老僧入定似得,你当次辅就不能继续躲在后面了。

施凤来也是没法,他为人圆滑,顶撞皇帝的事尤其不愿意做,但现在可由不得他了,真让出兵权,内阁的用处也会大减,只能硬着头皮斟酌说道:“陛下,首辅方才劝说的,句句都是良言,还望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收回成命,臣等以为即使用内官,也比用武人强,内官心向陛下,武人难保异心。”

施凤来想两边讨好,但这种原则的事儿,不是讨好就行的,刚刚回朝的东阁大学士韩爌也是头一天见皇帝,对这一届的阁臣很不感冒,其他的事情不太愿意参与,但文武之争却不能坐视不理,于是说道:“陛下,武勋近两百年荣享,早无武事之能,且其爵位超然,到了军中,即便总兵也无其职衔高,包括经抚,事权以何人为重,文臣饱读诗书,习圣人之道,皆忠君爱国,所以经抚各镇,能杜绝各地镇兵不受朝廷管控;内官监军,并无职衔,亦非常设,且内官除了陛下,无所依傍,若以勋贵为监军,勋贵多兼任五军都督府职司,又管边军,则事权过大,陛下三思。”

朱由检知道说服不了这些阁臣,也就息了与阁臣们据理力争的心思,近似耍无赖地说道:“那朕退一步,朕不派监军,九边之地,不再设经略,总兵也按祖制,非常设,众卿以为如何?”

众人心中郁闷,皇帝怎么说得好好的,突然就不讲理了呢,就这么见不得文臣掌军。这种事儿又不能妥协,谁知道黄立极破罐子破摔道:“陛下,若是一意孤行,臣请辞。”

其他人互相看看,都没做声,前面四个好歹当了几年大学士了,后面七个也才上任几天而已,跟着黄立极请辞,皇帝批了怎么办?

黄立极的心思很好猜,他自觉皇帝想要换掉他,所以干脆用这次文武之争退出给自己换个好名声,而且魏忠贤的事情迟迟没有定案,显然皇帝要拿魏忠贤做文章,虽然不知道皇帝的想法,但无论怎么想,也不可能把魏忠贤轻拿轻放,不若趁现在急流勇退,还可以体面收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