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创新兵甲

夫君子之于道,虽无或疑之也,虽未尝不率循之也,而穷变通久以曲成夫道者————王夫之

工部隶属于六部之一,其属有四:一曰工部,二曰屯田,三曰虞部,四曰水部。虽然尚书工部是大唐建筑的筹划者与施工者,体现了盛唐之气象,但此部官员在整个中央政治体制中地位并不高。吏户礼兵刑工,工部排序最后便可见一斑,不少人调侃道“爱缉水土之官,实谐缙绅之论”,正因为如此各部官员虽官品一样,但如若平级调任其他各部,尤其是吏部,都被看作为升迁。

当然这并不表明工部不重要,国家的田制、山川水利与这个部门息息相关。而且对于现在这位魂穿的皇帝来说,许多黑科技兵器还得靠这些人。

皇帝在右仆射杜让能与工部侍郎张玮的陪同下,参观工部属下的少府监,少府监领甲坊署、弩坊署,管全国兵甲武器制造。

工部侍郎张玮说道:“陛下,您所述的倭刀术已经制作完毕,请陛下过目。”

这时,一把身长近1米6的倭刀拿到了皇帝面前,这把倭刀锻炼精坚,制度轻利,且善磨整,光耀射目,切玉若泥,吹芒断毛发。

皇帝看见后,眼睛直发光,但奈何自己一米五的身高,无法现在驾驭这把刀,不免叹了口气,说道:“此刀甚好,如若军伍中习此刀,真可极大提高我大唐战力。”

皇帝伸出手颠了颠倭刀,似有三斤左右。顺口念了句诗:谁能将此向龙沙,奔腾一斩单于颈。

杜让能一听,吹嘘道:“此诗甚好,想不到陛下您小小年纪不仅擅长蹴鞠围棋,就连诗词歌赋也无不精妙。”

皇帝没接杜让能的话,反而说道:“前些时日,朕读到孙思邈的《丹经》,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用硝石和硫黄各二两,加入三个炭化了的皂角,制作了一个易爆炸的物质,各位爱卿可否知道。”

他们自然不知,这本书其实皇帝自己也没读过,只是前世知道有个这么玩意,现在借机说出来。这个易爆炸的物质就是黑火药。(不要说我点科技树太快,黑火药最早的记录就是9世纪末也就是唐末运用到战争中)

皇帝从衣袖里拿出一些黑火药,放在地上。

皇帝说道:“两位爱卿想见识一下他的威力吗?”

杜让能和张玮相互看了看,都表现出疑惑的神情。

随后张玮用手指碰了碰黑火药,然后问道:“陛下,臣观摩这黑不溜秋的东西半天也没见其有蹊跷,是不是太久没用生锈了?”

皇帝愣了愣,好像他们理解错自己的意思了,说道:“爱卿应用火点燃它,才可见其威力。”

张玮便找人用火轻轻一碰,爆炸声在这建筑内如雷霆万钧,黑火药也不断在地上炸裂着,冒着浓烟,突然几颗火药炸到张玮脚前,吓得他连连后退几步。

待爆炸结束,张玮也还惊魂未定,皇帝笑道:“爱卿何故如此。”

张玮回道:“回陛下,臣从未见过这种东西,愿闻其详。”

皇帝汗颜,这化学方程式相关知识皇帝自己早就还给老师了,自己怎么说得出来,再说就算告诉你你也听不懂啊,浪费口舌。

皇帝说道:“此间玄机,非常人可知晓,爱卿只需按我说的原料进行不断调试,弄出最具破坏性的版本就行。”

张玮回道:“臣遵旨。”

皇帝说道:“现随朕再去一趟弩坊署吧。”

弩坊署内。

皇帝从另一个衣袖中拿出一幅图纸。

图上,一幅巨弩栩栩如生被勾勒出来,使看见这幅图纸的人无一不震惊。

图纸上,一个看似一张床大小的弓弩展现出来,上面标注为三弓床弩,它有三张大弓,可令人意外的是,这三张大弓并不都是正摆,后弓为反摆,众人皆不解。床弩的最后面是一个绞轴,看似需要四到六个人共同操作来发射弩箭。

除了床弩以外,下面还标注两种弩箭。一种是两米长的重箭,另一个是一米长的轻箭。这轻箭由一兜兜装好的,每兜四五十箭。

旁边一小官问道:“陛下为何这床弩不用三张正弓,而是两正一反呢?”

皇帝曾在科教频道看过,这三张正弓拉力做功距离就85公分,而两正一反的做工距离为155公分。可他又不知如何解释做工距离是何物,便说道:“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不如你们弩坊署自己都做出来试试便知。至于这两种弩箭,重箭可在攻城时射出,供将士们攀爬城墙。轻箭可在野战守城时使用,此箭攻击距离甚远,可使敌军措手不及。”

众人一听,发觉这武器竟有如此妙用,心中对皇帝敬佩之心不免多了几分,想不到皇帝小小年纪,竟对机关兵器的了解如此之深。

皇帝心中预想,如果这些神兵真能在不久的将来现世,自己终于可以在后面的战争中大施拳脚了。

ps:本章说见三弓床弩照片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