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产量翻倍

“真的?”夏青乐了,“那这买卖能干!”

夏友梅好笑不已,戳了戳夏青脑门,“小小年纪,见钱眼开。”

夏青头一歪,“二姑,你说的不对,是我眼睛先睁开了,才能看到哪儿有钱,不是我看见钱了,眼睛才睁开。”

“你们等着瞧,今年过年前我一定能攒够钱,给家里买台洗衣机!”

“洗衣机?!”夏友梅大吃一惊,“乖乖,洗衣机比电视机还贵呢?你们食品厂有那么赚钱吗?”

夏青得意地晃了晃脑袋,“我们已经签了十七家代加工,很快就要赚大钱了。”

说起代加工,夏友梅不由想起一件事,“大姐说她嫂子也想干闹闹他们食品厂的代加工呢,梁叔不同意,家里闹的有点僵。妈,你说,这事儿可咋弄啊?”

夏奶奶叹了口气,“咱能咋弄啊?人家家里的事,咱再担心也管不着啊。你梁叔霸道惯了,她大嫂又是个爱计较的,这俩人闹起来,你姐他们夹在中间少不了为难啊。”

“是啊,我看福宝今天晚上都没过来看电视,也不知道是不是家里又说啥了。”夏友梅也忍不住叹了口气。

夏青想到今天放学回来路上梁福宝说的话,也跟着叹了口气。

梁家,赵秀芳已经把自己关在屋里一天没出来了,饭也不吃,水也不喝,任凭谁劝也不理会。

梁老太太忍不住劝梁永福,“要不你就依着老大家的意思吧,她想干你就让她干呗,要真能干好了,不也能给家里赚钱嘛?”

“你懂个屁!”梁永福敲了敲烟袋,“她为啥别的活儿不想干,就想干最后一道工序?还不就是想着,食品厂看在我的面子上不会轻易卡她呗,她这是赚钱?她这是拿我的老脸出去丢人!”

梁老太太活到这把年纪,老大媳妇这点盘算她当然看的出来,可她也有点眼馋夏家大把大把赚钱,忍不住又说:

“那万一她好好干呢,只要干的好,食品厂也挑不出来毛病,不就行了?”

梁永福冷哼一声,沉下脸来,“就她那个懒驴拉磨还要甩两鞭子才肯动弹的性子,能干好?你个老婆子,是眼馋人家买电视机了吧?”

“我告诉你,人家买电视机是人家的本事,就算别人再眼馋,咱家人也不许眼馋。只要我还活一天,谁也不许打着我的名义占别人便宜!”

梁老太太委屈死了,“我跟了你这么多年,哪儿占过别人一点便宜啊?闹饥荒的时候,我还倒贴出去不少呢,我活了这把年纪,过过几天好日子啊......”

“行了,说你两句你还委屈上了。”梁永福没好气站起来,“你一个当婆婆的不管好儿媳妇,还带头撺掇,我还不能说你了?她不吃不喝就由她去,我看她能撑几天,睡觉!”

夏友红从儿子屋里出来,见公公婆婆那屋的灯也关了,叹了口气,进了自己屋,跟梁卫国嘀咕,“要不,咱们凑凑钱,我也托友斌买个电视机?”

“千万别!”正在脱袜子的梁卫国,顾不上放下袜子就赶紧摆手,“我都跟你说了,这就不是电视机的事儿,也不是代加工的事,是大嫂啊,觉得自己又吃亏了,闹情绪呢。”

夏友红不解,“她吃啥亏了?”

“当了干部家属,没占到便宜,还总被爸说干部家属得以身作则,在她看来,就是吃亏。”梁卫国的话让夏友红无语至极。

“你的工资,爸的工资,不都是拿出来供全家花销吗?咱家就福宝一个娃,她家三个娃,这么大的便宜她看不见啊?”

“她要是能想到这个,就不会整天闹腾了,她一个小学都没毕业的半文盲,哪儿比得上我媳妇知书达理识大体。”

“呸,你少给我戴高帽,又想让我干啥呢?”

“我可是真心实意夸你呢,跟大哥一比,我可是太有福气了!”

梁卫国说着,把夏友红往怀里一扯,他才不稀罕看电视呢,看电视有啥意思,造小人才有意思。

别看大嫂能折腾,只要爸不松口,这事儿就得黄。

就跟那孙悟空一样,再怎么闹腾,也逃不出如来佛祖的五行山。

夏友红听梁卫国这么一说,放下心来。

她其实根本不在意赵秀芳吃不吃饭,她就是心疼儿子,明明能去跟闹闹一起看电视的,结果现在弄的不敢出门了。

虽然有赵秀芳这样的小风波,但是完全不影响夏青他们代加工的开展,短短几天,他们就捋顺了操作流程,十七家代加工已经都投入了生产。

之前最消耗人力的原材料加工环节一下子就变得简单了,四奶奶和她带出来的两个徒弟,终于不用再加班熬夜干了。

只是夏青的工作量却加大了不少,每天下午一放学就得先去厂里核算支付加工费。

村里人不懂什么合作共赢,他们只相信真真切切落到手里的钱,按照代加工的约定,只要完成了一道加工工序,达到了下一道工序验收人的标准,等到晚上全部验收入库之后,就可以来食品厂领加工费了。

虽然加工一斤只有几分钱,但是原料是从食品厂里领,自家不出一分钱,活儿又不重,闲下来的时候捎带手就干了,对于村里人来说,这钱挣得跟捡来的一样。

可对于夏青他们来说,却是大大加快了石子饼的制作流程。

以前四奶奶她们三个人忙活一天,也就做出二三百个石子饼,因为产量有限,夏青和周沂南一直都不敢把石子饼当成主推产品宣传。

哪怕石子饼的销量其实一直都很稳定,而且稳中有升,他们也只能限量。

但是现在不用四奶奶她们准备馅料,就只剩下做面饼了,速度一下子就上去了。

代加工第一天,四奶奶她们就做了五百个石子饼。

夏青和周沂南当即决定再细分,把熬猪板油和发面的工序也分出去,这样四奶奶就只剩下调馅料,做成品和烘烤这三个工序了。

这样不光方便了石子饼的制作,还大大加快了麻花的制作,做石子饼的面团,也能加工成麻花的面坯。

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小的成本实现了产量的翻倍。

产量的增加保障了销量供应,而他们的销量本来就是靠限售控制着,现在产量上来了,不光能取消限量销售,还能把产品推向周沂南早就盯上的那片厂区。

销量节节攀升,现金像流水一样涌入,但紧接着,原料供应不足的问题就出现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