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参谋司首次会议(3)

朱由校强调完通讯重要性,继续自己的话题:

“下来是‘火攻’篇,主旨是特种作战。

特种作战大多又跟新装备有关。

比如现在全军通用的炮铳,在孙武时代是没有的,他那个时代能想到的特种作战主要是火攻。

现在的火器已经使火攻作战模式常态化了。

那么象徐卿研发的新装备出现的话,就会有新的特种作战模式出现。

而这些特种作战所用新装备,也会如炮铳一样,逐步转化成常规装备。

所以参谋司下设第七科和第八科,为特种作战科和军备装备科。

特种作战专项研究包括火攻在内的特种作战。

军备装备科则对口格物院,跟进研究新装备。

军方提要求,格物院负责实现。”

朱由校说到这里停了一停,然后继续:

“《孙子兵法》最后一篇为‘用间’,此间非夜不收等阵前军情,而是方面级的军情,需要独立军情系统来做。

所以设立军情处,但不统属于参谋司,只在参谋司下挂名。建制仍归属锦衣卫。

军情处直接对朕负责。一应经费不走锦衣卫也不走参谋司,单独报列,送朕亲批。

军情处各项情报,均需先通过朕,再由朕发给参谋司其他科或人。”

朱由校讲到这里,停了下来。

扫了一眼大案台一众人等。接着收尾道:guxu.org 时光小说网

“参谋司职司职事,机构组成,以及主要事务,暂按此安排推进。

以后有需要调整的,再行考虑。

众卿看看,有什么疑问或者需要补充的?”

大案台前一众人等,均是紧锁眉头,或抬头看天或低头看案。有人互搓着自己的双手,有人则搬着自己的手指头推演什么。

期间几个人几次转头看向书记员方向。

朱由校看到。转头轻声跟王安道:

“下次开会每人发削好铅笔纸张若干。

具体怎么用铅笔,用哪种铅笔,问下吴彬。

个人记录不得带走,离开东耳房交文书机要室专柜保存。

书记员记录,会后可传阅,但同样不能带出东耳房。”

王安点头。

朱由校转头回来,看着大家。结果东耳房内继续沉默。

朱由校一看,这不行。开始点将:

“大家不要闷着,有疑惑有疑问都正常。都说一说心中之想吧。

曹化淳,你是统领,你先说。”

曹化淳拱手后开口:

“启奏皇上,臣愚钝。

皇上所讲之事,放在一军一营之中,臣自觉还是明白怎么回事,知道怎么去安排怎么去调配。

但放在国家这个层级……。

臣有云山雾绕,无处着手之感。”

朱由校点点头,回答他:

“这个不怪卿,以前军中当是没有如此安排,致卿有这样的迷惑。

但是这不要紧。

以前军队也没有炮铳,现在不是也用得好好的吗?

所以只要想法是对的,努力推进就好。”

曹化淳闷闷地低下了头。心说,谁知道你的想法对还是不对。

朱由校也知这次步子迈得不小,涉及的基础信息根本不是这间屋子里的人能够想象得到的。所以补充说明道:

“今天朕只是谈对你们参谋司职司要求,并没说明天就要你们交报告给朕。

朕所言之事,没个3、5年筹备,不可能有什么结论。

特别是基础国力这一块。

需要总廓吏、户、兵、工、礼、刑六部全面的信息,才有可能推进。

这一块就不用你们参谋司考虑了。朕会安排朝堂六部来做。

你们只需要调用和验证就可以了。”

听到朱由校这样讲,曹化淳抬起头舒了口气。

本来就是嘛,全国的事情当然就要有全国的样子,朝堂六部都不动,那算怎么回事?

只要朝堂六部动了,那怎么都会有一个结果的。

朱由校看向魏朝。魏朝开口道:

“启奏皇上。按皇上的设置,似是全国军队都包含在内了。

包括户所兵、边兵、募兵、土兵等,也包括了水军。

按军制,这几类军种都是独立的。

是否要分开考虑?”

朱由校知道这是明末军制中的现实,也是军制中很大的问题。所以回道:

“现有军制均纳入一个系统内考虑。

都到朕的面前了,如何还分你我他?

在朕眼里,全部合在一起,只有一个力量。

那就是打向敌人的力量!”

魏朝点点头。

朱由校看向徐光启。

徐光启拱手:

“启奏皇上,按参谋司职司设置,恐怕数理之学,要大行天下了。”

众人均吃惊看向徐光启。

朱由校轻轻笑出了声。

老子要干得就是这个事!

说道:

“徐卿说得很对。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大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如果不用数理之学汇集各种情况信息,如何可能做到‘知己知彼’?

所以数理之学必是要大行天下的。

这里朕也给徐卿一个任务。

格物院自今日始,每天给参谋司所属人员开数理课。时间先定一个时辰吧。

课程学完了要会试。会试朕会御批。

会试成绩前三名,可比照军功给予对应等级之奖励。第三科负责设置此项奖惩机制的设置。

考试长期不过者,淘汰出参谋司。”

黄得功紧了紧面皮。

最终还是逃不脱案台!

苦恼!

朱由校正想转向黄得功,却见徐光启站了起来。转回头看他要做什么。

就见徐光启行到他案前,跪下叩首。开口道:

“陛下,臣今日方知,天下真有生而知之者。

《孙子兵法》臣烂熟于心,却从未知其书内涵有皇上所思之高者。

臣自谓知兵,然其实为前辈先贤之皮毛,都未有所得。

臣惭愧!”

朱由校心说,这才哪儿到哪儿。他这一手,只不过展开了《孙子兵法》一个目录而已,真要整篇发动,在比你徐光启多400年人类智慧积累的加成下,只会比你徐光启想象中的厉害更厉害千倍万倍。

回道:

“徐卿平身吧。

朕就算读《孙子兵法》再通透,那也离不开军士一刀一枪地阵前交锋。

也离不开徐卿研发的火器。

当徐卿真的研发出随时可射之炮之铳。恐怕即是孙武当面,也得退避三舍。”

徐光启听得心中一震!觉得皇上这话似是触动了某个思虑已久的心得。但又似毫无头绪!

不由愣在那里。

直到朱由校再次说“平身吧”,徐光启才有些呆愣地起身坐回原座位。

朱由校则担心地看着他。

徐光启现在可是他的大宝贝。可不能出问题。

虽有担心,但参谋司会议还得继续。

转头看向黄得功。

黄得功拱手道:

“启奏皇上。领军将领下设参谋司次级单位之后,军中不免令出多门。恐对战事不利。”

这是必然的。

但设置参谋机构也是必然的。炮兵加入之后,必须有参谋机构,否则仗没法打。

至于参谋司制衡领军将领,这也是必然。

而且这个砂子掺进去,还掺得不够。还得再掺几层。

朱由校冲黄得功点点头。回答道:

“黄卿,你有此虑乃是常情。

但军制复杂之后,后勤、战法、行军等均复杂化了。

仅靠将领个人,是忙不过来的。

况且军中参谋由来已久,朕这次只是将它列为正式编制而已。

至于参谋制好用不好用,待新制正式成军之后,朕也跟黄卿来个十番战赌斗罢。”

把案上砚台一举:

“朕以此砚为注,黄卿之注为何?”

黄得功急忙站起拱手:

“臣万死不敢跟皇上赌斗。

但臣请与皇上十番战,以验军力!”

朱由校点点头。军中之将,当有此胆色和决断!黄得功不错!

回道:

“朕应下了!”

众人不由兴趣盎然,轻笑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