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天地不仁

第十四章 天地不仁

天地不仁,圣人不仁,不过是无别有情而已。天地滋润万物,圣人教化众生,是不会特意的“关照”某人某物的。

孟弢不是天地,也不是圣人,他很关心柴娃,胜于师父、兄长、虎娃,及其他。

但虎娃的度牒,现在该轮到孟弢操心了。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无关于孟弢个人的喜怒好恶。

有官府的度牒,就能有免税的田土和免去的各种徭役。

若不能顺利拿到度牒,一纸文书,或是文书都不用,一名小吏,就可以毁了并不受官府“待见”的天庆观中,虎娃这个孩子。

失了孟家的庇护,赋税徭役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可怕,全在官府一念之间。孟弢觉得,可能会很可怕。

得到正式的度牒,有三种方法。

一是,参加官府的道试,通过后就可得授。

但这样耗费时日。虎娃需要前往府城。且秋后的道试也不是年年都有。道试通过,还需府城与京师,文书往来。一切皆如所愿,也需到明年才能拿到。

孟弢觉得依然父母在堂的虎娃,可能无法等下去,有莫测的风险。

二是,冒名顶替。

度牒上只是大略记述持有者的,姓名、年岁、籍贯、出身来历与相貌而已。就像兄长孟弨,拿了观中“空白”的度牒,于眉山开院讲学,亦无人置喙。jiqu.org 楼兰小说网

当然,也因无人会去详查。兄长离家游学多年,孟弢都不记得他形貌了,且又不在平乐本地,是以安稳。

虎娃则不可。本乡本土,此法难行。

三就是,花钱直接“买”度牒了。

这是官场中心照不宣的“常识”。连大宋官家都默认,以为各级官吏的隐形“福利”。只是并不会知道,这一级一级上传下达中,其泛滥的程度,恐怕不能再称“福利”,而近于“贪腐”了。

孟弢冷笑,并不关心大宋的煌煌国运,会因此有何异变。“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呵……呵……呵……

只是这样的事情,必须由与官吏们相熟,并彼此信任的士人乡宦们来做。他们本就来于一处。

孟弢想到了程濬与苏洵。

孟家、观内,与程濬颇融洽。但居多的是利益往来,利尽则缘去。“贿买”度牒,虽世情如此,也是一个把柄。想到父母亡故的“细故”,孟弢不寒而栗。

苏家与孟家,同行济民之举。不过,苏家源于唐名臣苏味道。家中尊长又是抗击过“王小波、李顺”叛乱的州府名人。家世“清清白白”,无有猜忌。

义气相投而可托死生,是千古的明理!

只是想到苏洵,想到苏夫人,想到只见过一面的苏家太爷。让他们去帮自己“贿买”度牒,孟弢自觉形秽,觉得会辜负父母亲人,慨然赴死的气节。

目中泪光,闪了又闪,终是一声叹息,收回心间。

这便禀告师父,带虎娃,一起拜访苏家吧……

“在襁褓而抚育,尚孩笑而未言。不终年而夭绝,何见罚于皇天……天长地久,人生几何,先后无觉,从尔有期。呜……呜……呜……呜……”1

同样的颂词之音,又一次在苏府响起,这次没有呜咽的笛音相和。

敲盆而歌的苏洵,并不是庄生。歌毕,呜咽失态,喃喃念着:“从尔有期,从尔有期……”

凄悲的苏府,除了孟弢与虎娃,并无其他访客。

这是夭亡之礼。

也是很现实的人生。

由古至宋,幼儿夭亡,太多太频,帝王将相之家亦不可免,能成年成家的子女,往往不到生育的三一之数。

十月怀胎,孩子从襁褓中抚育到牙牙学语,抚育到绕膝而行,抚育到读书识字,又眼睁睁看他离去。

苏洵与苏夫人的悲痛,是孟弢无法想象的。

可即使如此,也只能匆匆为他送别,连碑也无,不知道何处寄托哀思。

那么,在这小小的棺椁前,放任一下自己的情绪,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苏夫人,显然比苏洵更坚韧。既然孟弢与虎娃,恰于此时到访,那么,她请两人为夭亡的长子祈请魂灵的安适,也是合乎礼节的了。

孟弢虽是在册的“正正经经”道士,却从未得师父传授什么法事仪轨。

他只能带着虎娃,行道揖,肃立于棺椁前,如向天师老君祈祷一样,默默祈请漫天的仙神。

祈请他们,给予这个曾经粉雕玉琢、推肉待客、还叫过自己小姐姐的孩子,以慈悲的关注。祈请让他的魂灵安适。

祈请苏洵与苏夫人,远离伤痛。

祈请让他两岁的幼弟,健康成长。

漫天仙神,无语。

只有“天地不仁,天地不仁……”在孟弢心间流淌。

离去前,始终无法将此行来意言明的孟弢,只好与虎娃一同告辞。把事情托付给书院中的兄长,匆匆回山了。

苏家由是感激,认为是天庆观仙人预见,才特派孟弢虎娃前来,安慰亡魂与在世的他们。

一月后,当陈易简托付苏洵,“买”度牒时,苏洵没有一丝犹豫的答允了。且他不肯收取“买”度牒的资财。只是请观中仙长,于神前,祝祷降福于次子苏轼,让他无病无灾,顺利成人。

陈易简,默然,点头应允,并与苏洵约定,等苏轼开始认书识字,就可送入北极院。他必会悉心教导。

于是,两人订交。平日多有往来。

1注曹植祭女文

万宝路软盒·作家说

真是无法想象的“离别”。庆幸自己生活在今日。

!-- 本周热推 S --

!-- 本周热推 S --

本周热推:

!-- 本周热推 E --

!-- 本周热推 E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