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6章 太后急切

“居然是这个原因。”张琛听闻恍然大悟。

“不仅是如此,如今应该还有一个先帝的子嗣在世,第十六子颖王。”张承业解释道。

“先帝还有一个子嗣在世?不会吧?”张琛有些惊讶。

“除了死于伪梁之手的那八位,剩下的大多是夭折或者在战乱中流落民间。

据说圣上曾让人去寻找那位颖王,如今看来,却是没有结果。那一位除非是自己出来,否则锦衣卫也不一定能找到。

听闻并不是藏于民间,而是在关中战乱时失散了。你也知道,天佑元年,先帝从长安迁都洛阳的那段时日,天下混乱,先帝很多皇子、皇女都死于那段时间或者失散。

不过这些人,除非是年长的,否则年龄较小就失散的,恐怕也很难回到皇室。

淮王跟当今圣上、琼王都是何太后的子嗣,样貌相似,倒也好辨认,其他人可就不好说了。”张承业解释道。

“义父,那我们需要暗中去寻找吗?”张琛询问道。

在他看来,若是能帮圣上找回一众失散的兄弟,想来一定会得到封赏。

张承业听闻直摇头,“没必要。圣上的兄长都死了,剩下的基本也都确定死了,只有那位颖王或许还在世。

况且,颖王跟这位淮王不同,后者是圣上的胞弟,其他人都不是圣上胞弟,这寻找的心情不一定多强烈。jiqu.org 楼兰小说网

你要想加官进爵,不如想办法外放担任刺史,不要想这些没用的。”

“外放刺史?”张琛听闻有些惊讶,疑惑道,“义父,侄儿担任这个太原府少尹不好吗?”

张承业面露不悦,批评道,“若是都城是太原府,这个职位自然不错。可朝廷即将还都,太原府地位将会下降很快,没见这些日子每天都有人去洛阳吗?

你在土地清查中有功劳,本就可以升迁。

你想往上,无非是九寺少卿、六部侍郎、下州刺史或者中州刺史。

以你的情况,直接升任中州刺史,恐怕不行;同样,吏部侍郎也不是你能胜任的职位。

摆在你前面的就只有另五部侍郎、下州刺史。至于九寺少卿,能不去别去,除了除了少数几个衙门还行,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冷板凳。”

张琛听闻,顿时有些犹豫,“叔父,下州刺史都过于偏远,侄儿不太想去。”

细看朝廷如今下辖各州,主要是中州很多,下州比上州略多,少于中州。

像河东道、河北道和齐鲁道,其本上没有几个下州。

河南道其实也不存在几个下州的,滑州和濮州因为之前伪梁段凝掘开黄河,导致两州损失惨重,这两年虽然有所恢复,但人口却是一时半会儿没这么快,目前都算是下州。

其他的下州,基本在安西都护府、山南东道、关内道和安东都护府。

特别是安西都护府,除了凉州因为军事地位形同上州外,中州就只有兰州,这还是把境内的吐蕃人算进去的。其余各州,全都是下州,而且汉人比例都不超过一半,还包括一些吐蕃化的汉人。

这些州,治理起来很困难,目前只能一边用武力镇压,一边从关内道和河南道迁徙百姓过去。

这次朝廷平定杨吴,一些杨吴大臣和将领,罪不至死的那种,都被流放过去,但依然是杯水车薪。

去这些地方担任刺史,张琛不愿去,太危险了。去了,短时间也回不来。

张承业听闻,点了点头,“我试试,看能否让陛下在河南道的下州给你安排一个刺史位置。”

“多谢叔父。”张琛激动地连忙拱手行礼。

其实,他还想去担任六部侍郎,可他读书少的短板很明显,所以去担任六部侍郎并不容易。

说实话,六部侍郎是一个很好的跳板,若是外放,起码是一个中州刺史,还有可能是上州刺史。

。。。。。。

这几日,宫内可谓是热闹不已,为了讨好太后和李柷,后宫的妃嫔都争相跑到太后寝宫,去看望新封的淮王。

对于琼王,这些妃嫔也都见过了,没啥稀奇的,反倒是对于流落民间的淮王很感兴趣。加上太后和圣上都对这个淮王很喜欢,所以这些妃嫔也想借这个机会来讨好太后和圣上。

礼物这些是免不了的,这些妃嫔也不缺礼物。

虽说李柷的生活算不上多奢靡,但因为这些年连年征战,缴获颇多,也不乏一些奇珍异玩,加上番邦和南方割据势力上贡的,宫中妃嫔手上还是有不少好东西。

本来这些东西留在这些妃嫔手中也没多大的用处,于是就选出一些作为礼物送给淮王。

这就造成,太后寝宫难得出现这么热闹的场景。

“太后,妾身得知淮王归来,也替太后和陛下高兴,除了这些礼物,妾身还让家父从他的藏马中挑选两匹郡王送于淮王。”李贞仪坐在何太后的下首,笑着说道。

淮王李翼听闻弱弱地说道,“回贵妃,小王不会骑马。”

听到淮王说不会骑马,李贞仪有些尴尬,旁边的杨氏却是趁机说道,“贵妃娘娘送马之前就不知道打听一下?歙州地处南方,并不产马,淮王从小也未出过远门,自然没机会学骑马。”

李贞仪挑眉回道,“我大唐皇室本就是以武立国,陛下和琼王殿下马术精湛,本宫送两匹骏马给淮王,淮王大可用这骏马来学习骑马。”

李翼感觉到一丝不对,但他却不知道为什么。毕竟他还不知道宫中如今的情况,只是觉得怪怪的。

在这好日子,何太后可不想听这两个儿媳争吵,当即打断道,“你们若是真想给淮王准备礼物,不如让你们的母族给淮王寻找一合适女子。淮王过年便是十四岁,也该娶妻生子了。”

听到何太后这话,李贞仪当即眼前一亮,当即保证道,“太后放心,妾身知道不少适龄的大家闺秀,甚至妾身还有妹妹待字闺中。”

杨氏却是不甘示弱,当即道,“回太后,妾身也这边也可以让人去打听一下哪些朝中大臣家里有适龄的女子。”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