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1章 宴会风波

随着时辰慢慢临近,李柷这位主角也随即来到太微观中。

例行的歌舞之后,便是烟花燃放。

虽说烟花这些已经不算是什么稀奇的东西,但因为是垄断的,一般人也买不起。像蜀国那边,为了一箱普通的烟花甚至愿意花费上百贯,甚至更多。

据不完全统计,在去年底的两个月,卖到蜀地的烟花至少超过一千箱,而且大部分可能还是到的蜀国皇室那边。

或许在这个时候,才是真的算‘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那烟花掉下来的光点,不就像是繁星坠地吗?

难怪有了一首《青玉案?元夕》后,很多人都不敢提笔作上元节的诗词。有珠玉在前,其他人做的都无法超越这首《青玉案》。

文人本自傲,又岂会去自找苦吃?作了一首比不过的诗词,去承认自己不如他人?

哪怕是这人是皇帝,他们嘴巴上不敢,但心中还是不服的。

见殿内的众人都欣赏烟花去了,李柷突然开口喊道,“李秘书郎。”

李建勋一愣,当即想起这是自己的官职,在场的人也就自己是秘书郎。

想到这里,他连忙起身行礼,恭敬回道,“陛下。”

一时间众人的视线纷纷转移到李建勋身上,对于这位未来淮王妃的生父,在场的人也都很好奇,也不知道圣上这是要干什么。

感觉到其他人的好奇,李柷很快揭开谜题,笑着看向李建勋,“朕听闻李秘书郎擅长作诗,今夜正是上元佳节,如此良辰美景,不知爱卿可有兴趣记性吟诗一首?”

李建勋虽然早有准备,可看到此等场合和美景,他却有些迟疑了。

很简单,珠玉在前,他却有些拿不出手了。

想到这里,李建勋当即行礼回道,“回陛下,臣之才属于小才,有陛下《青玉案?元夕》这珠玉在前,臣实在不敢在陛下面前班门弄斧,去写这上元节。

如今更是早春,若是陛下允许,臣想以早春为题。”

这就是李建勋的办法,剑走偏锋,去写一首春景的诗,这就能避免写出来的上元诗不如圣上,还在这么多权贵面前丢人。

李柷看了一眼李建勋,笑着道,“既然爱卿想以早春为题,那朕可就得洗耳恭听,看看江淮一带的大诗人所作之诗水准如何。”

“臣遵旨!”

李建勋听闻便站在那里思索,因为有之前的提醒,他也有准备,即将作的这首诗自然是之前就有腹稿的。

旁边有宦官拿着纸笔在那里做着准备,就等李建勋开始表演。

“家山归未得,又是看春过。”

当李建勋吟出这两首诗时,李柷便听出这是一首思念家乡的诗。

李柷来到这个时空已经有十几年了,当听到这两句诗时,心绪却是忍不住飘向远方,飘向另外一个时空。

李建勋还有‘家山’可以归,而自己呢?自己的‘家山’又在何处?

一时间,李柷神色略显低沉,而兴致来了的李建勋却是没有察觉到,自顾自地边走边吟唱。虽说是提前有腹稿,但他也需要适当修改,而且要装出是现在所作。

“老觉光阴速,闲悲世路多。”

“风和吹岸柳,雪尽见庭莎。”

“欲向东溪醉,狂眠一放歌。”

殿中的人不少是读书人,也听出了这首诗的大致意思,这个时候竟然都有些想家了。

这些官员不少人此时都算是身处异乡,自己有多久未回了?好像有些年了吧?

李嗣源这样的武将却是没多大的感觉,因为听不懂,大致有些眉目,可感触却不是那么深。

等当李建勋念完,才发现殿内有些安静,就连高座之上的圣上此时也有些神色低沉。

见圣上如此模样,其他人也不敢开口打扰,于是就这么耗着。

过了一会儿,李柷反应过来,端着面前的美酒直接一杯而下,以消心中之愁。

喝完酒的他,这才抬起头看向李建勋,举起双手拍手道,“不错,爱卿这首诗的思乡之意居然能让朕动容,可见爱卿诗才果然名不虚传。只是这上好佳节,爱卿做这诗,倒是有些不合时宜。”

李建勋听闻一脸惶恐,“陛下恕罪,臣临时所作,一时忘了场合。”

李柷摇了摇头,“朕并没有怪罪之意。既然爱卿开了头,不知道其他爱卿可有兴趣现场即兴作诗一首?诗词不限。”

说着,李柷示意李建勋坐下,然后看向其他官员。

别说,李柷这一问,还真有人想,很快宋齐丘也站了起来,也不想放过这个表现的机会。

有了宋齐丘站出来,其他官员也有起身作诗者,一时间倒也有了七八首诗词,水平有高有低。

就在这时,户部尚书王然站了起来,这下倒是让李柷有些好奇了。

“王爱卿,你这是也打算作诗?往日可没听说过爱卿也会作诗啊!”李柷一脸惊讶地看着王然,并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王然对着李柷微微行礼,“陛下明鉴,诗词方面,臣的确比不上诸位朝臣,臣起身也不是要做诗词。”

李柷有些疑惑,“那爱卿是有何要事汇报不成?”

不少人都把视线转移到王然身上,一脸好奇。而庾传素和李旻却是有些紧张,因为王然就是之前他们遇到的那名紫袍官员,刚才打听后才得知对方是大唐的户部尚书。

王然瞥了一眼庾传素二人,这才对李柷恭敬说道,“回陛下,臣刚才在来赴宴的途中,听闻蜀国的两位使臣在妄议陛下的诗词。如今我大唐的官员都在争相作诗词,臣听闻庾正使乃蜀国宰相,李副使也是翰林学士,想来才华横溢,便想听听这二人有何本事,胆敢妄议陛下之诗词。”

听到这话,在场的人顿时一片哗然,都惊讶地看着庾传素二人。

嫌命长了?还妄议圣上的诗词。

虽说你蜀国因为偏居一隅,吸引了不少读书人投奔,但也不至于如此不知天高地厚吧。圣上的那些诗词,哪一首不是上等佳作,随便拿出一首都可以碾压蜀国文坛,居然还敢妄议?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