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明确的嫌疑人

里面有好多根是球星亲笔签名的。”

“那是人家的爱好。”张芷晴说,“收集球棒怎么了?还有人喜欢收集瓶盖、烟盒呢。”

“也太巧合了吧。”王建仁说,“凶器很有可能是棒球棍,然后就在重点怀疑对象的家中看到了一整面墙的棒球棍?而且,哥哥我发现了一处可疑的地方。”

“啥?”

“有一个放球棒的支架是空的。”王建仁神秘兮兮的说道,“而且支架上面还没有灰尘。”

“说明在短期内,支架上还摆放过球棒。”

“没错。注意到这一点后,我立刻向陈晓明询问了此事,他的回答是说丢了。”

“丢了?”

“说是去打棒球的时候,把棒球棍忘在球场上了。”王建仁说,“不过他当时的神情有些不自然,我感觉那小子是在撒谎。应该没有人会如此草率的对待球星签名的球棍。”完整内容

“臭大叔,你是如何确信消失的那根棒球棍是明星签名的呢?”

“摆放的位置啊。那个空的支架附近,摆的都是一尘不染的有签名的球棒。很明显,秦晓明对这些球棍爱护有加。”王建仁说,“单单弄丢了那一根球棒,我觉得很不自然。”

“原来如此...”

“至于孙亚轩,她身上的可疑之处就更加明显了。”王建仁说,“案发当晚,秦义明打给秦晓明的那通电话,正是她劝说秦义明打的。”

黄粱立刻瞪大了眼睛。“什么?!”

“对,我当时和你是同样的表情。”王建仁说,“听上去太刻意了,不是吗?成为秦晓明不在场证明的有力支撑的那通电话,是另一名重点怀疑对话劝说他人拨打的。这明显像是这两人合谋设计出来的。”

“可是,就算是这通电话是两人提前设计好的,秦晓明的不在场证明仍是牢不可破啊。”张芷晴说,“除非那通电话接通的时候,拿着手机的人不是秦晓明。”

“肯定是他。”王建仁遗憾的咂咂嘴,“儿子的声音,老子能听不出来吗?”

张芷晴提议道:“会不会是提前录制好的录音?”

“不是。”王建仁摇摇头,“我们和秦义明反复确认过这件事,他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脑子不糊涂,那天晚上和他对话的一定是秦晓明本人。”

“当父亲的,可能是想包庇孩子。”

“这一点我们也考虑过。不过之后秦晓明提供了电话录音。”王建仁无奈的说道,“这件事本身就很可疑,正常人哪会留着这东西。”

黄粱呢喃道:“太刻意了...”

“没错,但问题是经过鉴定科的同事们的反复确认,这段电话录音是真实可信的。”王建仁说,“刻意吗?刻意。可疑吗?可疑。但丫头说得很对:秦晓明的不在场证明牢不可破。”

“有点意思...”

“梁子,这下你明白哥哥我为啥拉下脸来求你了吧?”王建仁哭丧着脸说道,“抓坏人哥哥是一把好手,但是动脑子我就不成了。这方面还得你来。你小子心眼多,一肚子坏水,肯定能帮上忙。”

“你这是夸我呢,还是损我呢?”黄粱翻了个白眼,“行,我知道了,我会看着吧。”

“别看着吧啊,哥哥可就指望你了。”

“你们不是有规定吗?与案件相关的信息严禁透露。”

“这个简单,哥哥已经想好了。就这么办,我牵头搭线,给你弄个外聘顾问的身份,然后你就可以参与调查了。”王建仁说,“毕竟你的履历在哪儿呢,这事不难办。”

“外聘顾问吗?”

“恩呢,要是案件告破的话,说不定哥哥我还能帮你申请到奖金。”

“打住,你能把车旅费报销了我就满足了。”

“那都小意思,办案期间内,哥哥给你当司机!”

“行吧。”黄粱点点头,“就这么说定了。”

“OK。你小子够意思!”王建仁扑过来就要给黄粱一个热情的拥抱,黄粱一个闪身躲开了。

黄粱厌恶的说:“行,你可以圆润的离开了。”

“离开?你倒是去换身衣服啊。”

“我?换衣服?”

“对啊,哥哥这就打算去见一下秦义明那一大家子人,赶紧的,时间不多了。”

黄粱愣了好一会儿,才低声咒骂着,转身走向卧室去换衣服。

张芷晴说:“我也要去!”

“丫头,你去捣什么乱啊?在家老老实实写作业。”

“不行!我是黄粱的助手,他去哪我去哪!别想把我们拆散。”

“拆散?”张芷晴的话把王建仁逗乐了,“小丫头片子,你以为你和梁子是董永和七仙女啊?哥哥我可不是玉皇大帝。”

“你是天蓬元帅。”

“我——”

张芷晴掐着腰、瞪着眼。“一句话,带不带我去?”

“去,都去。”王建仁无奈的挥挥手,“不就是浪费点油钱嘛,反正都能报销。我好男不跟女斗。”

“还好男?惦记你的广寒仙子去吧。”

“喂?!小丫头片子,你才是猪呢!”

没有理会王建仁,张芷晴蹦蹦跳跳的跑进卧室换衣服去了。

收拾妥当后,黄粱和张芷晴坐上了王建仁那辆战损版的破吉普。原以为会向着别墅聚集的郊区方向驶去,但是王建仁却开上了驶向市中心方向的车道。

“不是去秦义明家。”王建仁解释道,“来回太费劲。正好案件相关者今天都在旺达集团的总部大楼,我们直接去秦义明的办公室就成。”

张芷晴兴奋的说:“这样啊,我还是第一次进旺达大厦呢。”

“没啥大不了的,就是一栋高级写字楼。”王建仁语气轻蔑的说,“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显得牛气冲冲的,装出一副职场精英的范儿。”

“确实都是精英啊。”张芷晴说,“听说旺达集团的每一名员工,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呢。”

“学历高就一定能力高吗?高分低能的白痴还少见吗————”

在接下来的路程上,黄粱和张芷晴不得不忍受着王建仁激情洋溢的演讲:论学历与能力的辩证关系。

后来张芷晴才了解到,学历永远是王建仁心中的痛......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