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跛脚琴师,拉的最好谁来唱呢!(8更求收藏)

“所以当时气得不得了。

琴都砸碎了。

回家之后。

谁要和他提戏,就和谁急。

孤僻的性子,也是这么养出来的。

那段时间还落下了腿疾,

可能也是因为这件事,所以对你们明星……

有点那啥……

你们别太介意。”

向小园恍然。

难怪这老爷子脾气那么大……

原来是因为这。

“再后来,唱戏的也越来越少,那戏台就荒废了。

直到约摸二十年前,我记得有个孩子。

叫什么我忘了。

人都叫他箫小老板。

把老生戏给唱火了……

村里几个喜欢京剧的老人,一合计。

得再把戏台用起来啊,于是就组了个戏班子。

当初费尽口舌,好说歹说,我父亲终于重新拿起了胡琴。

就这么唱了十多年。

这些老人都没了。

我父亲当年还比较年轻……所以整个戏班子就剩下了他一个人。”

向小园听到自己以前的艺名,嘴角动了动。

那个时候,自己的戏,确实很火。

而中年人说到这里,叹了口气,“我父亲也想再把这个戏台子用起来。

所以在那之后,他也试图拉几个人把戏班子重新组起来。

可那个时候,村子里爱听戏的倒是还有许多。

但会唱戏的人已经没了,甚至愿意学哼几句京剧皮毛的年轻人都没有了。

在那之后,我父亲的老毛病就又犯了。

孤僻,暴躁。

得亏胡琴没扔,闲来没事就自己在那拉。

那个声音,又尖又悲。

村里小孩听得我父亲的京胡,都害怕。

老实说,那个音调,我都听不下去。

说白了,他是在置气啊。

前不久,更好你们节目的人找到老爷子。

提到戏台子的事,我就做主给答应了。

我有私心,就是希望能除掉老爷子的心病。

可没曾想……

真是太对不住你们了,我先好好劝劝他!”

中年人说完了。

向小园也听明白了。

难怪老爷子如此。

或许别人不明白这种心情,但向小园却了解。

京剧中。

弦儿和角儿的关系非同小可!

都说独角儿不成戏。

尤其在以前,一个好的角儿,是需要许多人去成就他的。

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两个角色。

就是琴师和跟包。

跟包是角儿旁边最重要的人,有点类似现在的经纪人。

而琴师,则很大程度上决定台上的角儿表演的效果!

梨园行,有个托腔保调的说法。

一个好的琴师,他手中京胡的演奏,是能稳稳托住角儿的唱腔的。

甚至如果角儿在戏台上,出现小的失误。

琴师能给用伴奏,给他圆回来。

这需要琴师高超的演奏水准,更需要两人的极佳的默契。

相反。

如果琴师水平不够,或者说两人没有默契的配合。

他唱他的,他拉他的。

会直接导致台上的戏翻车,引来戏迷一片叫倒好的声音。

京剧台上。

因为琴师角儿配合问题,导致琴师演员大打出手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沦为笑谈。

向小园自己也有一个琴师,可以说是夏国最有名的琴师之一。

用了二十年,现在是个年过七旬的老人。

和自己是忘年交。

因为自己录节目的关系,他现在还在京戏院。

因此角儿和琴师这种关系,向小园比谁都了解。

可想而知。

这个老爷子当年和那个戏班的演员,关系一定很好。

配合也很默契。

可恰恰是这样一个人,却离开了梨园行。

成了娱乐圈的明星。

这种打击,对老爷子必然不小。

而之后。

老爷子再捡起胡琴,加入戏班。

几年后,这个戏班其他成员却都离开了。

再想组成新戏班,却发现诺大的村里,只有自己了。

老人必然是很爱这个戏台的。

第一次,朋友“背叛”,他失望了。

但他鼓起勇气,重新拿起胡琴。

之后,戏班成员都老去,这是第二次失望。

就在他第二次想重回戏台之时。

经历的,就不是失望。

而是绝望了。

无由来的,向小园又想到当初那副对联。

满场都是闲人,袖手旁观,听戏不如做戏苦。

凡事终须结局,从头演起,上台容易下台难。

说到底。

对于现在许多老戏子,尤其是不在体制内的老戏子。

上台或许要比下台更难。

更重要的是,弦儿拉的再好。

谁来唱呢………………

五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4月30日到5月4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