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水淹县城(一)

那天晚上,杨锦麟并没有等到肖铭峰一家,只是后来听闻那天,老肖女儿出车祸了。

第二天天没亮,老杨出门去了,等到涛哥五点钟天亮后起床,简单的洗漱完毕后,带着直播设备准备找老爸一起出门,结果到客厅时,郑静怡告诉他老爸早出门了。

只能在院子里耍了一趟长拳来滥竽充数。

且说杨大爷,凌晨三点钟就起来,他是奉了老婆大人的旨意,公司要发公司创建三十周年庆的福利,每位员工发一份冷藏海鲜,必须的有鱼有虾有蟹,每份不超过400元。

现在的时节,只开禁了近海小渔船,远洋拖网要等九月中旬开渔,渔货偏贵,400块一箱不大好搞,渔货选差了,公司员工要骂人,选好的搞不好亏本。

杨锦麟找到了一家小冷冻厂,直接和他们说好了,货源自己供,他们只负责速冻,打包,发放快递。

……

异世界,杨锦尚吃过饭后,趴在桌子上眯一会儿,等醒来时,脑袋里多了一段信息。

“嘀!宿主获得大量功德,系统开启借贷业务,能最大借贷二十万积分,旬息3%,每十天利息3%,累积计算。

交易空间增至十立方米。”

同时潜意识里告诉他需要交易大量的海鲜。

可是大水围城,他怎么出去卖货。

正当他一筹莫展时,管后勤的副院长吕子乔匆匆的走进餐厅。

“老王,快点找两人出来,县里准备去城南收购蔬菜渔货。”

老王大厨正为下一餐饭菜担心,冰箱就剩一点猪肉,别的啥子没有,本来蔬菜天天买新鲜,自从台风来后,其他东西早吃没了,中午时菜就一个肉丸子。

随着病人越来越多,医护人员、病人、陪护的人员加上各单位来帮忙的义工,晚上都要在这吃饭的,总不能给人吃光饭。

仓库里还有一些咸菜,紫菜,往里加点肉沫也许晚上能对付过去。

可明天呢?病人是需要营养的,医护人员怎么累也需要吃好点。

正好,县里组织人员去城南那收购,可是城南是山区,台风过后那里本来就很糟糕的公路,不知道通不通,现在是通讯回到了靠吼,出门靠走的时候,就食堂里的歪瓜裂枣吃得了苦吗?

路不通,要靠人力肩挑背扛,把山区的瓜果蔬菜,海里的渔获运出来,正常情况下的挑夫到大湾镇需要走六个小时,现在的情况不知道路况,晚上得在山上过夜。

老王咬咬牙,举手说:“我算一个,其他人自愿参加。”

杨锦尚举起手说:“我能去吗?”

吕子乔指着杨锦尚说:“老王,这小后生是谁啊?你们刚招的临时工?”

老王赶紧点头说:“对啊!吕院长,就这两天招进来的临时工,这几天抗台忙忘了向你报备。”

“等这次任务完成,老王记得把手续给我补上。”

其实呢?两人都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杨老二这小子,他们都认识,他们和杨宗元关系挺好的,经常性的打交道,老王和杨宗元在县招待所同期培训过三个月的厨师。

吕子乔更是杨宗元的正牌师兄,同一个学校毕业的,他比杨宗元高一届。

他一进餐厅,让老王出两人去参加采购团,可老王犹豫半天,最后他第一个招名,最后一个名额让下面的人自愿参加。

可是呢?厨房里除了老王是男的外,剩下来的都是女工,女工大都是医院里的家属,都是些大妈级别的,让她们风餐露宿的,体力跟不上不说还不方便,一个女人渗合在男人堆里,万一出点事,他这个后勤院长搞不好吃排头。

正在这的杨锦尚出头说要去,顺水推舟说他是临时工,一个说是临时工忘了办手续。

等任务完成,才考虑给他补办手续,反之就当作没有这事。

老王也一样,本来这任务他也不愿意去,手下又没人,可是责任心又不允许他推托,这才咬牙举手参加,正想着让手下那位顶上另一个名额。

这倒好,杨老二挺身而出,吕院长一句话你们食堂的临时工吗?是必须是,不是也要是,顺着吕院长的话说是忘了办手续。

就这样,杨锦尚莫名其妙的成为一名临时工,然后要去参加县里组织的采购团。

“王师傅,我回家换件衣服去,我家就在后街。”

“去吧!一点半在西大门集中哈!”

“晓得了!”

杨锦尚直接从北边窗户下到后街,此时的泉溪路变成了码头,沿街廊沿用脚手架连通在一起,而酿造厂宿舍到中医院这段路全都被县建筑公司搭建成平台,此处水流平缓而且浅,离县城两家医院又近,从各地用船运来的伤员,物资都通过这转运。

窗台离平台最多一米半高,就凭他经常练把式的身手,手搭在窗台上一使劲,跃过窗台然后稳稳的落在平台。

吕子乔望着院子里的水,叹口气说:“哎!从上午到现在没退反而涨了半尺,你看看,院里面那株桂花树,上午才到大枝桠那里,现在已经没过去了。”

中医院保卫科科长,也是民兵排副李立军站在旁边回答说:“今天是七月初二,是大水潮,按说现在是退潮时间,白天都退不下去,等到下午二点钟开始涨潮了更退不下去,那时开闸门恐怕海水倒灌进来。”

“对啊,下午起到上半夜,恐怕还要涨一些上来。”

“嗯,主要是我们县地型西高东低,七山二水一分田,县城这块就是个盆地,就一条河通向下游,那里的河道夹在凤凰山和长岭之间,那里河道太窄了,水根本流不及。”

“我听说,长岭那里不是在开新河道吗?”

“那里是好几年前的事,那年月农业学大寨,要在长岭肖村凿一条运河,由于工期过长,加上十几年没发生大的水灾,县里头的人都给忘了。”

“今年的洪水不单单是台风的原因,我们县里烧火做饭用的,绝大多数用的是柴禾,每年中秋一过,周边村里的人都上山砍柴,到了冬天,县城周边的山十几里内,树下面光秃秃的,山上的树大都是松树。”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